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先白话一下这段话:什么叫是非呢?春秋时候的鲁国法律规定,如果有鲁国人被其他诸侯国抓去了,用钱把这些抓去的人赎回来的人,可以到官府中领取奖金,结果子贡却赎人之后没有去官府领取奖金。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以后很不高兴地说:子贡这件事办错了。圣人做事情,一定要以移风易俗为目标,可以教授百姓,能够在百姓中通行,不是单单按着自己的意思,觉得适合自己就行了。现在鲁国人,富贵人很少,贫苦人很多,如果赎人之后接受官府嘉奖就是不廉洁,那么百姓还会去到诸侯国去赎人吗?只怕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去其他诸侯国去赎人了。

子路把一个落水之人救了,这个人用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听到后高兴地说:从今以后,鲁国会有很多人会拯救溺水之人。如果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路赎人之后不接受官府嘉奖为高尚,子路救人之后接受一头牛为低劣,但孔子却称赞子路,斥责子贡。于是知道,人们做善事,不能以表象为判断依据,而应该以影响来论断;不能以一时来论断,而应该考虑到久远;不能以自己一个人来取舍,而应该考虑到天下人。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所行之事可能是善事,但所为之事的流弊却能害人,这样的事情虽然看上去像善事,而实际上却是恶事;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虽然所作的事情很像不善之事,但所为之事的影响力却足以帮助他人,这样的事情虽然看上去不像善事,而实际上却是大善事。当然,这只是举是非之中的很小一节来讨论,其他如非义之义的事情、非礼之礼的事情、非信之信的事情、非慈之慈的事情等等,都应该细细分辨后才能进行抉择。

这一段比较长,但故事却很简单。在这一节中,了凡先生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子贡赎人但却不接受官府嘉奖,第二个例子是子路救人但也接受了一头牛的嘉奖。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例子。

赎人,让他人恢复自由之身,这本身是极好的事情,是大善事,正因为是大善事,所以政府嘉奖这样的人,鼓励这种赎人行为,这是在劝善。子贡赎人了,但没接受官府奖励,因为子贡觉得善行应该不图回报,何必要接受官府奖励,接受奖励,不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吗?孔子听到了这件事情了,狠狠训斥了子贡一顿,并说子贡断送了鲁国百姓赎人的机会。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大家要知道,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最有钱的人,当时是鲁国首富,财富很充裕,所以他在赎人之后,并不在乎官府是不是给钱,但子贡内心却认为接受政府的嘉奖是一种耻辱,所以他才会拒绝。依照当时鲁国的环境来看,贫苦人占多数,富贵之家寥寥无几,如果赎人却得不到奖赏,有谁会去做呢?国家劝善之功靠什么落实?这个影响就太坏了!各位细思,如果因为子贡的不接受嘉奖,导致鲁国人都不再去赎人了,那子贡的罪过岂不是弥天大恶了吗?所以孔子斥责子贡,因为子贡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情,完全没有考虑到他这样做的流弊有多深远。但就平常人来看,我们一定觉得子贡积累了莫大的阴德,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就是圣人和凡夫看待事情的区别。

第二个例子是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结果接受了一头牛的馈赠,孔子听到之后很高兴,称赞子路做了一件大善事。原始是什么?因为子路此举有劝善之功,非但子路救人有功德,子路此举的劝善功德远远比救人本身要大得多,因为有了此举,鲁国人看到他人落水,都会积极去营救,一国之人都会如此去做,你说这功德有多大?因此,孔子称赞子路而斥责子贡,其原因就是影响不同,一个是劝善,一个是劝恶,结果完全不同。

了凡先生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其实这两个故事,并不复杂,但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却极为深刻。行善事,不能单看眼前,更要看其影响,不能单看一时,更要看其长远,不能单看自身,而要照顾到一切人。现在看来是善事,结果时间一长,影响却极为恶劣,这善事也变成恶事了,如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再比如我们现在,为了换取工业的发展而不顾环境污染,结果杀鸡取卵,眼前是工业得到发展了,但以长远来看,自然环境却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导致各地出现了癌症村,出现了大批重金属超标人群,这些都是似善而实恶的事情。也有一些事情,眼前看是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变成了善事。比如子路救人而受牛,眼前来看,子路似乎不廉洁,但却能产生移风易俗之功,让鲁国人都能积极救人,这就是似恶而实善的事情。

了凡先生所讲的这两个例子,只是善事是非中很小的一个章节,善恶是非还包含很多内容,如看似是不义之举,而实际上却是大仁大义,看似是大仁大义,而实际上却是不义之举;看似是非礼行为,而实际上却是符合礼节,看似符合礼节,而实际上却悖逆伦理等等,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不在一一赘述,这些都需要细细分辨才对。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小说在线阅读_第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末法凡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