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此段的大概意思是说:什么叫端曲呢?现在的人看到小心谨慎而没有道德原则之人,都认为是善人而纷纷效仿,圣人则宁可取豪放而不失原则的人。至于说小心谨慎而没有道德原则之人,即使一个地方的人都说他好,而实际上却是道德之贼。世人善恶的标准,很多时候都与圣贤的取舍标准相反。由此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世人的种种取舍,没有不错误的地方。天地鬼神为善增福,为淫增祸,种种事情,都与圣人的见解相同,并不与世俗之人同一取舍。凡是要积累善行之人,决不能阅人耳目,只有从内心之中细小之处,处处留心,暗自用功,纯粹都是一片救济世人之心,这就是端;如果有一丝一毫取悦世俗之人的心念,这就是曲;纯粹都是一片爱人之心,这就是端;有一丝一毫的愤世嫉俗之心,这就是曲;纯粹是一片敬人之心,这就是端;有一丝一毫玩世不恭之心,这就是曲。这些都要细细分辨。

这一段主要讲端曲,为了讲明白这个问题,了凡先生举了一个生活中的“谨愿”例子做了个说明,为的是澄清世人“认恶为善”的观念。什么是谨愿之人呢?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老好人。这种老好人,他是没有原则的,不管人们说什么,他都说好,与世俗同流合污,丝毫没有道德原则。譬如在公司里面,有的员工说这个方案不错,他就跟着说不错,老板说不行,他又说不行,反复无常,没有丝毫的主张和原则。这种谨愿之人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他们处处说好,典型的老好人,所以很容易让人们觉得他们真是善人,很有人缘,导致人们纷纷效仿。孔子在《论语》中说:“乡原,德之贼也。”孔子所说的乡原,就是指的这种谨愿之人。孔子为什么说谨愿之人是道德之贼呢?我们来看孟子的一段解释:“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谨愿之人之所以被人们看做了善人,就在于他们有巨大的欺骗性,看着善良,导致人们纷纷效仿,结果让很多人都做了错事,这个罪过就大了。譬如贪官,他在贪污的时候,旁边如果有谨愿之人,他一定会说很好,表示出一种支持的态度,与贪官同流合污,与世俗相俯仰,而又不易被察觉,这就坏了。往往一个谨愿之人,他能带动成千上万的人集体行恶,结果造作无量无边的罪恶而不自知。

相对于谨愿之人,圣人为什么会选择狂狷之人呢?按照朱熹的理解,狂士的志向非常高,对于天道和圣人之理,他并不懈怠,但他言过其实,狂士的行为比起他的志向来要低很多,也就是说他做的事情与他的目标比起来要低,所以才说他狂,但并不是不追求,狂士的进取心是极为强烈的。狷士呢?狷士的志向不高,但善于洁身自好,安守本分,以此自足,朱熹说他们是“知未及而守有余”,所以狷士是说到做到,知道多少就行多少,道德原则极为强烈,绝对不会发生同流合污的事情。所以,相对于谨愿之人,不管是狂士还是狷士,都要比谨愿之人要好很多,因此为圣人所取法。

了凡先生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圣人与世俗之人对于善恶认定标准的不同,当然也是为下面讲解端和曲的概念做个铺垫。那对于善恶的认定,究竟是世俗之人正确还是圣人正确?本来这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因为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一定是圣人正确,但了凡先生并没有这么说,而是非常委婉的给出了答案。了凡先生说,天地鬼神福善祸淫的标准与圣人的的见解完全相同,并不以世俗人的观点为取舍。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小说在线阅读_第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末法凡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