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先白话一下这段话:江苏常熟县有个叫徐凤竹的人,他的父亲很富有,碰到荒年的时候,徐凤竹的父亲就第一个捐出租子作为同乡的倡导者,然后就将自家谷米拿出来救济贫乏的同乡。晚上的时候,就听到很多鬼在徐凤竹家门口唱歌:“千不说谎,万不说谎,徐家的秀才马上就要考中举人。”这些鬼连续地唱,一晚上都没停下来。这一年,徐凤竹果然考中了举人,徐凤竹的父亲因此更加努力积累德行,孜孜不倦,什么修桥补路,供养众僧,接济贫苦,凡是对人有利益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做。后来,又听到很多鬼在徐家大门口唱歌说:“千不说谎,万不说谎,徐家的举人呀,一直要做到都堂之位。”徐凤竹后来做到了两浙巡抚的官位。

徐凤竹的父亲很有钱,是当地的大户,每当遇到荒年的时候,徐凤竹的父亲总是第一个去捐,为同乡的人做榜样。因为是荒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必定有捐不起租子的同乡存在。徐凤竹的父亲就把家中的粮食分给这些捐不起租子的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各位,捐税也算是善事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如从反面去想,偷税漏税是不是坏事?如果偷税漏税的性质确属坏事,那么它反面便是善事。很显然,偷税漏税属于违反国家法度的事情,是恶事无疑。有人说了,捐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是公民的责任,捐税不是恶事,但也算不到善事中去。我很喜欢说这种话的人,因为一看就知道他必定不是偷税漏税的人,偷税漏税的人不会说这样的话。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孝顺父母是不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是不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呢?当然是!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养父母是一切善事的源头,可见孝养父母这件事,铁定是天下第一等善事。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恰恰都是善事中的善事,义务和善事并不冲突。再比如,对君王忠诚,这是臣子的责任,对兄长敬重,这是晚辈的义务,如此种种,每一件事都是义务,每一件事又都是善事。因此,捐税是善事,这一点确定无疑。

捐税为什么是善事?善事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对于善事的评定标准,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中细细为大家的讲述,今天只粗说一下。评定一件事情是不是一件善事,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这个人的用心,看他是公心,还是私心,如果是为他人着想,一片赤诚,那么就是打人骂人也是大善事。如果说是出于私心,为了自己的那点儿利益着想,那么就算是修桥补路、布施斋戒,都算是恶事。虽然看上去所作的事情都一样,但因为用心不同,善恶就立刻区分开了。

徐凤竹的父亲第一个捐税,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国家,为了大众,他并不是为了获得多么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自身的那些利益,所以他第一个捐税,这是莫大的善事,莫大的功德。依照现在来说,如果人人都不捐税了,都去偷税漏税,那么纵使你有宝马汽车,你到山上去开呀?这些公路哪里来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徐凤竹的父亲家境富有,但赶上灾年了,贫困的同乡百姓怎么办?他们交不起租子了怎么办?徐凤竹的老父亲便“分谷以赈贫乏”,帮助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百姓交公粮。我这样说,大家没什么感觉,感觉不出这是多大的恩德来,我用现在的例子做个类比。各位,譬如你在北京租房,每月房租2000元,一个月下来,生活费不够了,吃了上顿没下顿了,必须借钱才能维持你在北京的生活。我想在这个时候,你应该是最困难的时候,而恰恰就在此时,你的朋友直接帮你交了房租,并嘱咐你,不用还钱,如果还不够,继续给你钱。各位,对于这样的一个朋友,对正在困难中的人来说,这是多大的恩赐!徐凤竹的父亲,就是在做这件事,而且是同时给很多正处在困难中百姓伸出了援手,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有功德,能感动天地,能感动鬼神,所以很多大鬼在徐凤竹父亲的门口唱赞歌,这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对于徐凤竹父亲的壮举,鬼神动容,这种“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的赞歌,无疑会坚定徐凤竹父亲为善的信心,因为已经有了明证了,鬼神都说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一心为善呢?所以接下来,徐凤竹的父亲为善孜孜不倦,无比虔诚,各种善事无不尽心去做。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鬼神再次放歌:“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件善事,一份福德。如果没有徐凤竹父亲的捐租济贫,徐家会有举人吗?如果没有以后的为善不倦,徐家会有都堂吗?若没有这些善事,徐家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可能就都是一个未知数了。

对于徐凤竹这个人,我没有找到他的资料,了凡先生说徐凤竹最后做到了两浙巡抚的位置上,我们依照了凡先生这句话做个解释。我们知道,大鬼第一次唱赞歌的第二年,徐凤竹中了举人。举人,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考试,也就是乡试,考中了,就是举人身份。有人说,举人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我不太认可这种说法。原因是,考中举人便可以做官了,而且是知县等级的官员,但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了,似乎都在忙着找工作,很少听说大学一毕业,就立刻做了县长或是县委书记。再者,乡试的监考官都是由一省的行政长官担任,现在的高考,也没听到哪个省长或是省委书记来监考的。所以中举人,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绝非是现在的大学生资格所能比拟的。

大鬼第二次唱赞歌,说徐凤竹要做到都堂的官位。都堂,在明代是专指都御使、总督、巡抚等具有最高巡查权利的官员,是一种统称。徐凤竹官终两者巡抚,所以大鬼说徐凤竹做到了都堂位置,也没错。在明代,两浙巡抚主管着十六郡的军政、民政大权,负责巡查事物,相当于现在的十六个市的检察院院长兼政法委书记,是明代二品官员。如此显赫的官位,哪一样不考德行呢?都是用阴德置换出来的。继续看下边一句。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小说在线阅读_第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末法凡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