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冯琢庵太史大人的父亲,以前是县里的学生。有一年冬天,他早起上学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在雪地里躺着,蹲下身去摸摸,雪地里的人已经冻得身体开始变僵硬了。于是,冯琢庵的父亲解下自己身上的棉衣给这个人穿上,然后扶着他回到自己家中,救醒了他。晚上的时候,冯琢庵的父亲梦见有天神告诉他:“你救了他人的一条性命,出于至诚之心,我现在派遣韩琦作为你的儿子。”等到冯琢庵降生以后,就给他起名为琦,号琢庵。

这个故事非常短,但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并不浅。冯琢庵的父亲看到雪地里面有一个快要冻僵了的人,然后慷慨施救,直到此人复苏,故事就讲完了。但是,我们看冯琢庵的父亲所梦到的天神跟他说什么?至诚心!这个心很难得,各位要知道,很多时候,看似事情都一样,但用心却有天壤之别。譬如我们也救了这个快要冻僵的人,然后想他的家人会用什么东西回报我呢?各位,这也是救人,这个人也能得救,但性质变了,变成了一种交换。有的人救人,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名气,让人人都来称赞,这就是用功利心救人。

我们说什么是至诚心?《中庸》里面讲“诚”,这个“诚”是真实无妄的,它不存在一丝一毫的虚假,它契合人的先天本性,是最最宝贵的东西,所以至诚心最为难得,最为宝贵。能够用至诚心去救人,这个功德便无量无边。若你是用功利心救人,这就没有功德,只有福德,而且是有限的福德。南朝的时候,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兴建庙宇,供养众僧,为佛装金,做了很多年,我该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说:“你没有功德!”达摩祖师的这句话让梁武帝很不高兴,但若细思,达摩祖师所说确实是千真万确,是真话!为什么?功德,从哪里来?功德在自性中,只有从本性之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之为功德。向外求,无论做多少善事,都叫福德,不能叫功德。福德是有限量的,能够带给你荣华富贵,让你长寿安康,但它有限量,它有固定性,用完了就没了。功德不一样,我们平常讲“功德圆满,羽化登仙”,没有讲“福德圆满”的。功德,能够帮助人精神升华,能够有质的变化。比如一个修行人在功德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会证果,会跳出六道轮回,会超越时空。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修行人依然会获得等价值的福德,他在证果,超越时空的过程中,他仍然能够享受荣华富贵,享受长寿安康。但若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就差太多了,只能在六道里面打转转,超越不了时空的限制。所以,功德里面包含福德,但福德包含不了功德。

冯琢庵的父亲救人,这是一片至诚之心,至诚心是人的本性,是本性的流露,所以我说他功德无量。功德,普通人看不到,因为不具备这种慧眼,所以更多的是看他的福德。袁了凡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并非不知道冯琢庵的父亲积累了功德,但因为芸芸众生更关注人的福德,所以了凡先生特设方便,顺着人情往下讲,而不说功德之事。

那冯琢庵的父亲获得了什么福德呢?天神御赐麟儿,说是北宋名臣韩琦转世,这就是明朝太史冯琢庵。冯琢庵,名字叫冯琦,琢庵是他的号,是万历五年的进士,后来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依照现在来论,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教育部部长、中央外交部部长、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化部部长等职。那么,冯琢庵父亲的功德呢?我们就无法讲了,因为看不到,即使讲出来,人们也未必相信,只能借着人们关注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讲讲故事罢了。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傍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浙江省台州市的应尚书,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山中学习。晚上,野鬼哀嚎,往往把路人吓跑,只有应尚书不害怕。一天晚上,应尚书听到一个鬼说:“有个少丨妇丨因为丈夫外出不归,她的公婆料定其夫已经去世,就逼迫少丨妇丨改嫁他人,明天晚上这位少丨妇丨应该在这里吊死,我就找到替身了。”应尚书听到后,暗地里卖掉了一块儿田地,换得四两纹银,就假作少丨妇丨的丈夫给他的家中写了一封信,并寄送银子回家。少丨妇丨的公公婆婆见到信后,因为笔迹和儿子的不一致,就非常怀疑这件事。过了一会儿又说:“家信可以作假,但银子不可能是假的,想必儿子一定平安。”于是,这位少丨妇丨便没有改嫁。后来,少丨妇丨的丈夫回到家中,夫妇恩爱如初。

应尚书又听到鬼说:“本来我应该能够找到替身了,但是没想到这个秀才坏了我的好事。”旁边的一个鬼说:“你怎么不加害他呢?”鬼回答说:“上帝因为这个人心地善良,已经任命他为尚书之职了,我怎么能祸害他呢?”应尚书听到这段话后,更加努力自修,为善日多,德行日进。遇到饥荒的年头,应尚书就捐出谷米来帮助遭灾的人;遇到亲戚家有个急难,就想尽办法帮助亲戚家度过难关;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自我反省,欢喜对待。应尚书的后代中考中进士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了。

应尚书是谁?他便是明朝嘉靖年间任职刑部尚书(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之职),素有“官行一担书,民送两行泪”之称的应大猷。应大猷考中进士以后,先后做过广东左布政、副都御史、吏部侍郎等职,最后任职刑部尚书之职。应大猷一生为官清廉,虽然曾经巡抚云南等地,但对于名贵之物,从不染指,只是对国计民生从未忘怀,所以人们尊称应大猷为“应尚书”,深得民心。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小说在线阅读_第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末法凡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