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人,没有想得到灾祸的,也没有不想得到福报的,那想要趋吉避凶,想要获福远祸,第一件事做什么?改错!这譬如你想得到财富,你第一件事首先是节约,先要省钱,而不是去挣钱。有人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乍听起来倒也有道理,但经不住推敲。各位网友,能挣到钱固然很好,但有几个人能够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一定能挣到钱。挣钱,这个过程中含有诸多不确定性,但省钱却是省下一分就是一分,这个过程没有不确定性,他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因此,了凡先生说,如果想要趋吉避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改错,先去把自身的错误改掉,之后再去考虑行善。如果不去修正自己的错误,先要行善,很多时候会出现言行不一,会出现很多矛盾的地方。譬如放生,买放生命,救护动物,这是善事中的善事,体现出一种大慈大悲,但是他喜欢吃肉,一日无肉一日不欢,那他的慈悲心体现在哪里?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行为。因此我们说,先要改掉喜欢吃肉的习惯,做一个素食主义者,再去放生,救护动物,这才显得合情合理。

事实上,能够积极改错,这已经是行善了,而且是大善,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圣人对改错的评价。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系统的讲解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这段的意思是:想要改过,首先就要生发出耻辱心来。想想古代的圣贤人物,他们与我们都同样是人,他们为什么百代以后还被人们尊称为老师?我为什么一身污浊,甘于人后?沾染世俗之气,暗暗行不义之事,还说别人不知道,没有一点儿羞愧的样子,这会让自己慢慢地沦为禽兽而自己却一点儿都不知道。世上最可羞最可耻的事情,莫过于此。孟子说,知道耻辱对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不丧失耻辱之心,这就可称之为圣贤之人了,如果丧失掉了耻辱心,那就和禽兽没什么两样。这就是改过的关键点。

耻,这是儒家八德之一,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德标准。生而为人,如果没有耻辱心了,这个人就不可救药了。我们看古代的妓女,这是古代最为卑贱的一个职业,但即使如此卑贱的职业,我们看古代小说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妓女如果意外的掉了贴身衣服,被人看到了身体,她们在羞愧之下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杀,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为什么?她们知道耻辱,有耻辱心。实在来讲,我觉得现在有很多娱乐明星还无法和古代的妓女相比,差的很远。现在的娱乐界,很多女明星穿着非常暴露,而且在演唱会的大庭广众之下,有着成千上万的人在观看,她们可以暴露着出场,暴露着跳舞,暴露着演唱,但我看不到她们感受到了耻辱,都是越来越兴奋,丝毫没有羞愧之心。古代的妓女,她们做不到这一点儿,我想这就是某些娱乐女星比古代妓女强悍的地方吧。

古人说:“知耻近乎勇”。知道耻辱了,就近乎勇敢了。对什么事情勇敢呢?《论语》中说:“见贤思齐焉”,看到不如别人贤德,从而产生羞愧之心,然后发愤图强,拿出勇气来立身行道,这是勇敢的事情。了凡先生说了,古代的圣贤人物和我们都同样是人,他们怎么能让千秋万代的人尊奉他们为老师呢?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为什么自己要甘处下愚呢?圣贤,他们也一定是通过立身行道才成为圣贤的,没有天生的圣贤。能够想到这一点,能够看透这一点,人人都奋发向上,修身养德,那整个人类就都变成了圣贤人物。所以在古代,学生上学读书,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成为圣贤,成为圣贤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这和我们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上学多半是为了毕业以后找个好工作,能够有个好饭碗,这是我们的目的,但古人不同,他们所追求的是成圣成贤。古代学校里面,学生所学的是四书五经的内容,而四书五经都是圣贤经典,所以学习四书五经就是在向圣贤学习,是在效仿先贤,通过这种经典的教育,变成“学而知之者”,这就是圣贤了。所以古人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连边儿都沾不上。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学习好了,那就要推广,做官,做教授,通过这种途径让更多的人成为圣贤,这是孔子的本意。

如果天天学世俗,吃喝嫖赌,不知道羞耻,这和禽兽就什么差别了。人和禽兽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区别之处在于人知道修养道德,而禽兽不知道,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三字经》中把“天、地、人”列为三才,我们用心去想,天的乾德如此浩大,地的坤德如此厚重,我们人能做什么?无非是能够带天行事,能够让天道思想源远流长,能够让圣贤之学传承不息,所以古人将人列为了三才之一。天能够覆盖万物,地能够长养万物,但如果是传承天道规律,弘扬圣贤之学,天和地都做不到,这是我们人类能做,而天和地所不能的地方。反之,如果人类只是吃饭睡觉,谋于私利,那何必将人列为三才呢?因此,如果人不能够做人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那人和禽兽的区别确实不大,了凡先生这句话说得并不过分。人不知道耻辱了,没有羞愧心了,这恰恰是世上最为羞耻的事情,也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在本段的末尾,了凡先生用孟子的话做了一个总结,并加以阐发,以此告诉儿子天启:耻辱心对人来实在太重要了,你不丧失耻辱心,最终能成圣贤,如果一旦丧失了,那就沦为禽兽了,这是改错关键中的关键,要点中的要点,万万不能忘记。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这段的意思是:第二点,要发敬畏之心。天地在上,鬼神难以欺骗,我虽然过错在别人看不到或是细小的枝节上,但天地鬼神却能觉察到。过错重的,就降下很多灾害来;过错轻的,也会损害自己的福德,我怎么能够不害怕呢?

敬畏心是改错所必须发的第二种心,了凡先生将敬畏心分成了四段来解释,这是第一段。敬畏心说到根本上,依然是儒家的慎独思想。《中庸》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天道是分分秒秒都不能离开的,必须让自己时时刻刻身处道中,这才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奉行中庸之道有两个难点,一是隐,就是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只有自己知道,在这样的地方,除了自己以外,没人知道,能否还能坚持中庸之道这个原则。第二个难点是微,就是在很小的事情,细枝末节上,很容易被人忽略掉的事情,在这样的事情上还能否坚持中庸之道。隐和微是奉行中庸之道的两个难点,如果想要克服这两个难点,就要慎独,意思是时时刻刻都要小心,要谨小慎微,以此来奉行中庸之道。了凡先生说改错要发敬畏心,我们可以直接理解成要慎独,而且他已经分四个段落将如何做到慎独与我们分享了。我们先看第一个段落。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末法凡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