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们说做梦常说是“见周公去了”,各位网友,其实这句不经意的话里面就蕴含了一个很深的义理和典故,这句话说的是孔圣人的梦。因为孔子奉行大学之道,所以他经常晚上梦到周朝的圣人周公旦,实在来讲,这也是一种感应,而这种感应往往是不可思议的,与禅宗的禅定功夫极为相像。隋朝的智者大师,他在给弟子们《法华经》的时候,忽然间不说话了,看上去像睡着了一样。过来很长时间,智者大师醒过来,他跟弟子们说:“我去灵山了,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灵山大会还没散呢。”智者大师所处的朝代是隋朝,而释迦牟尼佛所处的朝代,正好是西周周昭王的时候,隋朝离着周朝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不管是孔子,还是智者大师,还是袁了凡,他们都是天道的积极实践者,他们心中所感,外界来应,他们穿越空间,穿越时间,这种神奇的感应现象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能力,但却真真实实的存在着,不存在一丝一毫的虚假。

当然,我们还有注意,这种人与天的感格,必须是你先去感,天才会有应,如果不去感,不去力行善事,你也梦到了天神,这与我们所说的感应规律不符合,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个关键是幻余禅师的话: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幻余禅师这句话也很难理解,因为在平常我们的理解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何一件善事可当做一万件善事来用呢?各位网友要注意,幻余禅师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善心真切。善心真切,则满心是善,不存在任何杂念,这就做到了“众善奉行”。在人的本性中,大小、数量、颜色等等差别都是不存在的,本性中没有对立,没有差别,都是广大无虚空,无边无际的。既然本性无差别相,那么少与多有什么不同呢?少也是多,多也是少,一也是二,二也是一,因为没有差别的原因。譬如现代物理学家霍金所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本来只是一颗极小极小的粒子,结果爆炸了才产生了我们这个世界。不要说整个宇宙,单单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有汽车,有电脑,有数不清的商品,有难以计数的动物,还有我们人类等等,但这些东西都从哪里来呢?依然是来自宇宙未爆炸之前的小粒子。那么对于未爆炸之前的小粒子来说,它有动物、植物、商品、人类、星球等等概念吗?一定没有!他只是一个粒子,一切都是来源于这个粒子,对于这个粒子而言,多与少、白与黑、高与矮、脏与净等等都没有任何意义,白也是黑,多也是少,都是一样的,没有丝毫差别。我们的本性与宇宙未爆炸之前的小粒子很相似,也不存在差别之相,如果讲得更实在一些,宇宙未爆炸之前的小粒子也包含在我们的本性中了。

因为善心真切就接近本性,故而可以以少带多,所以佛家讲“芥纳须弥”,一粒小小的芥菜子可以装得下整座须弥山,芥菜子没有变大,须弥山没有变小,原因就是本性之中无差别,无对立。佛学中有一个派别叫净土宗,其中讲到,只要人在临终的时候真切念佛,有往生之愿,一念就能生到极乐世界中去。很多人积功累德去不了的地方,但临终至心信乐念佛一声就去了,原因何在呢?至心念佛,则全心就是佛,全心是佛,又有往生愿望,必然能够往生安乐世界。人,本性是佛,至心念佛的时候,必然感应心中之佛,必然回归本性,这是净土宗的理论依据。

袁了凡通过为宝坻县人民减少税收这一件善事就圆满了一万件善事,这是袁了凡行善真切的地方,幻余禅师做了解释,并代为回向。与此同时,袁了凡又拿出自己的工资布施斋僧,这都是令人震撼的地方,实属无量的功德,所谓“种福得福”,他又怎么能没有福报呢?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这一段的大意是:孔先生算我五十三岁的时候应该有灾祸,我并没有向上天祷告消灾增寿,这一年竟然安然无恙,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尚书》说:“天命难信,命运不定。”又说:“命运不定,自己力求”,这都不是假话。我于是知道,凡是说祸福要自己力求的,都是圣贤之言。若说祸福都是上天的安排,那就是世俗之人的论调。

这一段是既是袁了凡对儿子的谆谆告诫,也是他对立命之学的一个总结。袁了凡本来五十三岁的时候是有灾难的,但因为奉行天命,让自己的所做作为符合中庸之道,命运的方向改变了,所以虽不向上天祈求消灾,灾难也能自然化解。那袁了凡五十三岁的灾难跑到哪里去了?既然有灾难,必然有个来处,也必然有个去处。这个来处,我们可以解释为袁了凡先生某一时的一个恶心,从而产生一个恶因,恶因随缘慢慢长大,从而结果,这便是袁了凡先生的灾难,本应在他五十三岁的时候开花结果。但我们看到,这个灾难并没有成为现实,这个“命中注定”的灾难去哪里了?根据因果理论我们知道,这个灾难一定是往后推迟了,推迟到很远的时间里去了。灾难的果子要长大,必须要有个缘,袁了凡把缘断了。如同种庄稼,种下种子,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条件都具备了,种子开始在泥土里发芽,慢慢钻出土壤,奋力生长。你看到了这颗正在长大的植物以后,突然断掉了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肥料、阳光、空气等必要条件,这个植物还能继续生长吗?不能了!袁了凡就是这样,他通过不断的修身养德,把恶因生长所必须的阳光、水分、肥料等给断掉了,把恶缘断掉了,这个恶果就很难成熟了。因此,袁了凡虽然并没有向上天祷告消灾,这个灾祸依然无法到来,所以他在五十三岁的时候能够顺利度过,安然无恙。

大家要注意,袁了凡的这个恶果虽然被推迟到无限在时间里去了,但是恶因还在,只要继续给这个种子施肥,给种子所必须的阳光和空气,他依然还是会成熟,这个恶果还是会到来。譬如一个杀人犯,被判了死刑,几天后就要执行,但因为杀人犯有立功表现,属于戴罪立功,于是变成了缓期一年执行。杀人犯在这一年的劳教过程中,积极表现,有很大的进步,于是缓期时间被延长,变成了缓期三年执行。缓期三年执行,并不等于不执行,只是缓期而已。如果这个杀人犯在三年劳教过程中,继续表现积极,对他的惩罚可能还会变,变成缓期十年执行,或是二十年执行,但不管是缓期多少年,执行是肯定的。如果想要不执行死刑,只有两个方法,第一是杀人犯并未杀人,也就是这个杀因没有。但这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他已经杀人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第二个办法是,他不断的积极表现,不断的戴罪立功,那缓期时间就会无限的延长,他也就可以不用担心被执行死刑。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比喻可以完美的解释因果理论,不管是种庄稼的譬喻还是杀人犯的比喻,都仅仅是一种比喻,对于因果理论的解释都是有限度的。种庄稼的时候,看到种子发芽了,生长了,你可以把种子从土壤中挖出来,但若是你种下了恶因,便永远无法挖出种子来;杀人犯通过积极表现,对他的惩罚很可能会变为有期徒刑,但种下的恶因却永远无法变为有期徒刑。袁了凡虽然积极一生都在不断的积功累德,但他从前所种下的恶因而必须要结出的恶果,我们只能看作是推迟了一万年,一亿年,一大劫,无穷无尽的时间里去了。如果某一个时间,他又继续造恶了,不再修身养德了,那这个恶果会来的非常迅速。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袁了凡最后的修为已经断惑证真,臻于圣境,这个恶果他永远不会吃到了,但恶果的形式还是要走的,只是不再是苦果。苦果是对凡夫来说的,对于超凡入圣的人来说,苦乐一如,没有苦乐之分,最后的袁了凡正是如此。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小说在线阅读_第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末法凡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