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袁了凡惊奇于老人家的言语,老人家如何说我是仕途中人呢?老人家从容地说出了自己的所学所精之术。原来这位老者便是宋代著名预测家邵康节先生的传人,精于《皇极经世》,得到了邵康节先生的真传。邵康节是何许人也?这个《皇极经世》是干什么用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邵康节,也就是邵雍,他是北宋时期术数大家,哲学家,对《周易》造诣精深,是中国最为著名的预测家,《宋史》当中有他的传记。他一生致力于《周易》的研究,写了很多哲学著作,《皇极经世》只是其中的一本。这本《皇极经世》来源于《周易》,是一本非常有名的预测学著作,也就是专门用来算卦的。邵康节在预测学上的造诣绝不是现在一般的算卦先生所能比拟的,即使是现代最为有名的易学大师,如果跟邵康节比起来,也属于班门弄斧。邵康节这个人,大到国家治乱,过去未来,宇宙成败,小到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都能准确无误的推算出来,丝毫不差。可见,如果能够得到邵康节的真传,那预测的本领也就可想而知了。袁了凡很幸运,邵康节先生的传人让他遇到了,不但遇到了,而且这位老者还要将邵康节先生的《皇极经世》传给他。

邵康节,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下。那他的传人预测本事如何呢?这这一段里面,也稍稍体现了一下。这位老者说:“数该传汝”,意思是说这套本领不是瞎传的,而是按照术数预测,应该传给你了。列位看官,从北宋时期的邵康节到明代的袁了凡,这段时间大约五百年,也就是说在五百年前,这套本领该传给谁就已经定了,稍微推测了一下,五百年过去了,可见这不可思议的预测之术是多么神奇。这位老者的神奇之术在以下的章节还会有详细的介绍,让人瞪大眼睛、目瞪口呆之处比比皆是。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袁了凡将这位奇异之士引到家中,禀告了母亲,母亲让袁了凡好好对待这位老者。上面我们讲到过,袁了凡的母亲非常地有智慧,听袁了凡这么一说,立刻就答应让老人家住下来,并好好款待这位先生,这更见袁了凡之母有着超凡的智慧。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老者,也带到家中,我们的母亲会相信吗?会让他住下来吗?大多数都不会!因为一说到预测,说到算命,多数家长都认为是无稽之谈,纯属虚构,哪里还有会什么“善待之”?但是袁了凡的母亲不会,她先让老者稳定下来,然后变开始试验老者的神奇之术。结果怎样?纤悉皆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说对了,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谬之处。袁了凡是如何试验老者的预测本领的呢?对于这一个环节,书中没具体讲。这个“纤悉皆验”究竟是对袁了凡过去的事做了一下推测,还是对袁了凡未来的事做了一下推测,我们不得而知,但两种皆能说通。袁了凡要考察老者的预测之术,很可能让老者推测一下自己以前已经发生的事情,作为一种考验,看老者能否预测出来?还有一种可能,袁了凡让老者测算一下未来的事情,然后用时间来证明老者的预测是否正确。下文中,这位孔先生所列的预测结果,也正好和“纤悉皆验”对应上。不管是哪一种可能,结果只有一个,这位孔先生确实推算地完全正确。正因为孔先生推算的丝毫不差,袁了凡就动了上学的念头,于是开始和他的表兄商议上学这件事。他表兄说:郁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开设学堂,我送你去学习也很方便。就这样,袁了凡拜郁海谷先生为老师了,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白话一下这段话,大意是说:孔先生按照术数为我推算,我县考的时候,应当考第十四名;府考的时候,应当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的时候,应当考第九名。等到明年赴考,三种考试的考试成绩与孔先生所算定的完全符合。于是让孔先生为我推算我一生的吉凶祸福,孔先生说:某一年考第几名,某一年当补廪,某一年当做贡生,后当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任期为三年半,就应该告老还乡。五十三岁阴历八月十四日凌晨1点到3点之间,你就会死于家中,可惜一生没有孩子。我听完了,小心地记了下来。

孔先生为袁了凡所作的推测非常详细,也非常具体。袁了凡的县考、府考、提学考的名次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丝毫不差。应该说这时候袁了凡已经开始思考人生了,为什么我的命运就被孔先生算定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但在袁了凡的心中,他仍然对孔先生所算定的其他结果是持狐疑态度的。对于孔先生对袁了凡一生吉凶祸福的预测,袁了凡这时候并不认可,只是小心记下来了,留待以后去验证。如果说袁了凡彻底相信了孔先生,他的心境应当会起很大的波澜,毕竟自己的人生轨迹已经定了,再去奋斗似乎意义不大了。但是,袁了凡依然在进取,因为这个时候的袁了凡并不认命,他希望孔先生的推测是错误的,否则人生实在太没意义了,他在内心中期盼着奇迹的出现。终于有一天,一个不是奇迹的奇迹出现了。我们接着看下一段就明白了。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此段的大意是: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考试的结果名次,都不出孔先生算预先算定的。唯独只有算定我吃廪米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出贡,但是我只吃到廪米七十石的时候,教育厅长屠老师就批准我补入贡生,我开始怀疑孔先生的推算结果。后来,果然被代理的杨老师驳回了,直到丁卯年的时候,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在考场中的试卷,才感叹:这五篇策论,就是五篇奏折,怎么能使学问广博之人老死在窗下呢?于是就依据有关规定批准我补贡,到现在,算上以前所吃的廪米,正好九十一石五斗。

没有人会轻易的任命,袁了凡也不例外,如上面所说的,袁了凡在内心中一直期盼着孔先生的推算出现差错,终于机会来了,孔先生算定袁了凡在吃廪米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出贡,但是他只吃了七十多石,屠宗师就批准他补贡了。这对袁了凡来说,可是件好事情。但是高兴似乎来得早了一点儿,没过一段时间,就被一个姓杨的老师给驳回了。我们可以猜想,即使被驳回了,袁了凡的内心仍然怀疑。比如孔先生算定袁了凡吃廪米九十一石的时候才能当贡生,只要稍微改一下,例如只吃了九十石补贡,或者吃了九十二石补贡,孔先生所算定的就不再准确。袁了凡并不急于补贡,他只希望孔先生所算定的不准确,但是结果很残酷。殷秋溟宗师看到袁了凡的文章,批注他补贡,这时候连起袁了凡以前所吃的廪米,恰恰正好九十一石。到现在为止,袁了凡似乎已经绝望了,连仅有的一点儿希望都破灭了,他不敢再怀疑孔先生了,也没有理由反对,因为孔先生所算的每一件事情,没有一件错误,都被自己后来的事情证实了,还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去反对呢,去怀疑呢?袁了凡这次是真的认命了,彻底的相信命运了,因为他甚至找不出任何一点儿反对命运的理由来。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我因为这些原因,彻底相信人生的进退都由命运的支配,淡泊无所求了。

如果袁了凡所经历的这些,换到我们身上,我想我们也会认命。平常我们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总会说“我认命”,但等到事业蒸蒸日上,百事顺利的时候,我们便不认命了,依然会争强好胜,依然会拿出拼命一搏的勇气来。那命运究竟存不存在呢?我们这里做一次粗浅的探讨。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末法凡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