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于成龙回想八年来的战时生活,不禁感慨万端。在黄州时候,自己就屡次请求退休,回乡孝敬母亲,总督和巡抚以战争为由不予批准。母亲去世那年,自己请求“丁忧”,仍然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几次得到皇帝的特别提拔,由黄州知府升任下江防道,再升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都因为战争不止,国事艰难,不敢再提回籍葬母的事情。现在,战乱终于平息了,自己也终于有机会回乡葬母,尽最后一点孝道,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和故乡之情了。也许,自己还可以带着无上的皇恩和荣耀,永远退归林下,叶落归根,在故乡安度晚年。

十二月,于成龙向康熙皇帝上了一份情辞恳切的《请假归葬疏》,大意摘录如下:

臣早年失恃,继母李氏勤劬抚育。臣初任知县,欲奉母之任,而力有不能。及任黄州知府,正值兵兴,终未遂迎养之私。寻闻母病故,督抚之臣题留在任守制。由是抱哀供职,驰驱军旅之间,而臣母停柩在家,不遑顾也。今滇南逆孽荡平,我皇上诞敷文德,首扶植纲常,敦崇伦理。臣谬任巡抚,代宣圣化,亦惟以纲常伦理教人。际太平盛时,非复从前多事。若不归葬,是贪恋显荣,忘亲背义。对属临民之际,先处怀惭歉,又何以教人乎?伏乞允臣回籍葬母,完此一生大事。则犬马余年,皆图报圣恩之日。

康熙皇帝接到奏疏后,非常感动,认真批复道:“览奏,情辞恳切,准假三个月,回籍葬母。事竣速赴任供职。”既恩准了假期,同时又明确表示,自己对于成龙仍然是要重用的,办完事赶紧回来。

批复数日之后,康熙皇帝再次把隆重的皇恩施加给年迈的于成龙,特旨任命于成龙为江南江西总督,兼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此职简称“两江总督”,为正二品大员。过年之后,于康熙二十一年正月,皇帝再次加恩,将于成龙的兼衔改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为从一品大员。

于成龙心里很明白,皇帝屡次加恩,是要把自己当成是开创太平盛世的清官典型,利用自己这点清廉的名声,去鼓励教育天下所有的官员。自己这把老骨头,已经完全交给了皇帝。家事处理完毕之后,所谓的“犬马余年”,那就真要好好地“图报圣恩”了。

九、离任前夕举荐贤能

于成龙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六日才离开保定,启程回山西永宁老家的。

在离任前夕,他妥善处理了直隶的各项公务。直隶巡抚的第一助手,是守道参议董秉忠,前任巡抚金世德病故后,于成龙尚未到任的那段时间,董秉忠临时署理直隶巡抚的职务。这次,于成龙向康熙皇帝请示,自己离任后,仍然由董秉忠暂时代理巡抚职务。皇帝批准了。

直隶巡抚衙门的笔帖式朗图,在任七年有余,精通满汉文字,擅长翻译,而且为人诚实谨慎,精明勤奋,安分守法,从不干涉外务,是于成龙的得力助手。于成龙请求皇帝批准,把朗图带到两江去任职。皇帝也批准了。

公事交代完毕后,于成龙再次向皇帝举荐直隶境内的几位中下层贤能人才。他说:“以人事君,人臣之谊。臣谬荷知遇,抵任一年有余,于所属各官细加察验,更时为劝勉。”

康熙二十年,他曾在举劾案中,将直隶守道参议董秉忠、阜城知县王燮荐举在案。往宣府赈灾时,又将南路通判陈天栋举荐在案。后来,王燮被吏部批准“行取”,董秉忠和陈天栋则未予注册。于成龙在奏疏中说,董秉忠和陈天栋“贤绩已达天听”,请求皇帝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提拔重用。

另外于成龙还说,柏乡县知县邵嗣尧,矢志清洁;高阳县知县孙弘业,留心弭盗。这样的人才直隶有很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砺,将来必堪重用。“较然不欺,卓有成绩”的突出人才,还有两位,一是通州知州于成龙,“具恬淡之性,优通变之才,治剧理繁,允堪器使。”另一位是霸州州判卫既齐,“化浮嚣之气,凛清白之操,任州幕而讲学不辍,署县篆而满汉咸和,可当大任。”

奏疏入朝后,经过部议,邵嗣尧等人准予注册,日后都得到了提拔。

十、白发皤皤非旧颜

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六日,虚岁六十六的于成龙,从直隶省会保定出发,进山西省,奔赴自己的永宁老家。当年初仕罗城,他是四十五岁的中年人,满腔豪情,一主五仆,慷慨赴任,发誓不昧天理良心。如今,却已经是堂堂一品大员,仪仗赫赫,荣归故里,可惜白发萧萧,瘦骨支离,不复当年情态。途中经过号称“京西四大名关”的固关时,他写下了一首感慨万端的诗:

行行复过井陉口,白发皤皤非旧颜。

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

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

四十年前经过地,于今一别到三山。

关于于成龙的回乡情态,《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传》中是这样记述的:“身着便服,骑着毛驴,不声不响地回籍……过州不惊,过县不扰,就连公馆亦不住,只挑便宜的客栈栖身。”又说于成龙贫寒,盘缠不足,同僚们不敢馈送,康熙皇帝又赏了几百两帑银,作为路费和安葬费。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中的情节更富于戏剧性。剧中说于成龙在各地为官,喜欢收藏当地一罐土。回乡时,车上装了许多坛坛罐罐。他的政敌们以为于成龙假装清廉,其实积攒了不少赃银,要带回家乡。他们就在中途拦截搜查,没想到反而查出了于成龙爱国爱民的一片赤诚之心。

笔者的观点却有些不同。康熙皇帝的每次赏赐,于成龙必然上疏致谢,《于清端政书》中都有详细的记录,这是皇上隆恩,不可能遗漏的。第二次赏赐帑银的事情,书中没有发现任何记录。说明这事可能出自后人的传说,于史无据。

另外,康熙皇帝在批准于成龙的假期后,又赶在他回乡之前,两次特旨提拔,由从二品的巡抚提为正二品的总督,不久又提为从一品的带尚书衔的总督。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要让于成龙衣锦荣归,显亲扬名,就是要让天下官吏们都看看,当清官是很风光的,是有好结局的,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有这层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于成龙怎么可能轻车简从地悄悄回乡呢?自己节俭清廉不要紧,怎么能让皇上失了面子呢?

清代的官员,按其级别,都有严格规定的服饰、车马、仪仗。于成龙本人,在罗城和合州时期比较随便,不讲究排场。到黄州之后,为了随顺官场规矩,不得不借钱置办了一些必要的装备。后来,官做得越来越大,朝廷规定的排场,更不能不讲究。读者朋友可能还记的,于成龙在黄州单骑招抚刘君孚时,仪仗极其简单,但前边还有个人敲锣,后边还有个人打伞,最基本的排场还是有的。他平时生活节俭清苦,是真实不虚的,但这主要是指后衙里的个人生活。升堂审案,出门办事,尊卑体统是不能不讲究一些的。

他现在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奉旨回乡葬母。我们看看应该有些什么排场。

清朝一品官的帽顶子为红宝石,官服上的补子为绣仙鹤,这是身份品级的标志。

汉族官员三品以上,规定用银顶轿,盖帏用黑色。总督、巡抚的轿夫规定用八人,如果加上轮班替换的轿夫,人数应该更多。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小说在线阅读_第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凉明心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第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