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笔者另外还有一个猜测。湖广巡抚张朝珍的去世就在这几年中,但笔者没有找到准确的记载。高藩台在福建已经是从二品的布政使,如果升官到湖广,那很有可能是去当巡抚的。如此就可以推断,张朝珍的去世时间就在康熙十八年的八九月间。因为找不到张朝珍阵亡的记载,则他很可能是病故的。于成龙的老上级、老朋友去世了,他本人在精神上很可能饱受打击,毕竟才刚刚分别几个月,音容尚在啊!则于成龙在九十月间身患重病,也是事出有因的。笔者也没有找到高藩台的详细记载,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后来具体做什么官,所以只能做个猜测而已。

八、向康亲王求罢莝夫

布政使衙门的全称是“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为从二品官,年俸一百五十五两,俗称“藩台”“藩司”。他的主要职责是:“宣化承流,帅府、州、县官,廉其录职能否,上下其考,报督、抚上达吏部。三年宾兴,提调考试事,升贤能,上达礼部。十年会户版,均税役,登民数、田数,上达户部。凡诸政务,会督、抚议行。”也就是管理官吏、考试、财政等地方事务。下设经历、都事、照磨、理问、库大使、仓大使等属员。于成龙于康熙十八年十月下旬到任,第二年二月就调走了,为期很短。

他在藩台任上最著名的事件是向康亲王求罢莝夫(即铡草的民夫。《于清端政书》中写为“[算刂]夫”,生僻字不易输入,这里依《清史稿》写为“莝夫”,读如错)。

当时,数万名八旗骑兵驻扎于福建,与台湾郑经作战。人每天要吃饭,数万匹战马每天也要吃草料。福建地方官员成天忙碌的军务大事,就是征集采购这些军需品。采购回来还不算,马草都要细细铡过,才能喂给马吃。八旗子弟这时候已经比较腐败,哪里肯亲自干铡草的苦差事。于是,就要向民间征集劳力,专门到军营里铡草。对八旗官兵来说,民夫当然多多益善,根本不考虑地方上的承受能力,一征集就是数万名。于是,数万户家庭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影响。民夫们也要吃饭,还得再向民间征粮。民夫们也不可能成年累月地服役,总要定期更换,于是这种征夫的灾难就会波及到福建省境内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家庭。不仅搞得很多百姓家破人亡,也让各级官府头痛不已。

清朝初年的皇帝、朝廷,都还是比较关注民生的。他们了解到征夫的巨大弊病后,曾经下令禁止再征莝夫。各级地方官和广大老百姓,都深深舒了一口气,十分感激朝廷的大恩大德。但是,骄纵的八旗子弟,仗着自己是特权阶级,又在为国打仗,仍然想继续征调莝夫。康亲王杰书是军队统帅,他虽然比较开明,但考虑到自己军队的利益,也出尔反尔,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求,再次下达命令,要求各地照旧派夫。这就激发了一次严重的军民矛盾。

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二十四日,巡抚吴兴祚把康亲王的手谕转发给闽县、侯官等地的知县,要求按谕执行,但巡抚衙门并没有下达正式的文件。知县祖寅亮、姚震等人揣测到巡抚的真实意图,就以需要请示为由,拒绝执行康亲王这道命令。正月二十七日,八旗官兵聚集到县衙闹事,逼迫知县派夫。二十八日,福建省地方官员集会商议,准备向康亲王请命。就在这天,民间很多百姓,听说了征夫的不幸消息,便突然停业罢市,聚集在街上,哭泣喧闹,群情汹涌,大规模的民变似乎一触即发。

官员集会之后,布政使于成龙代表下属各级官员,向康亲王杰书上了一封公开信《公上康亲王求罢[算刂]夫启》,说明原委,请求康亲王收回成命。

于成龙又以自己的身份,向康亲王上了一封《再肃上康亲王启》。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

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而已。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是国与民相倚之切,千古诚不可诬,载诸简册,可考而知也。

先给康亲王讲了一番大道理,然后又赞扬康亲王的品德、才干和功劳,说他既是皇室贵胄,又是国家栋梁,处处能以国事为重,也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接着,于成龙又说最近北京发生大地震,太和殿发生火灾,上天示警,皇上亲自下了《罪己诏》,要求百官提意见,并且时刻以“爱民察吏”为念,赈济各省的饥荒。请求康亲王看在太祖、太宗、世祖皇帝创业艰难的份上,为康熙皇帝分忧,关爱百姓,稳定民心,收回征调莝夫的命令。这篇文章在《于清端政书》中是非常精彩非常感人的一篇。

康亲王杰书一看事情闹得太大,官吏和百姓都反对自己的错误命令,在收到于成龙的公开信和个人信件之后,思忖再三,也就偃旗息鼓,收回了成命。

于成龙为属下官吏和广大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但这件事确实办得有些惊险。根据前边的介绍,此事牵扯到官员抗命,百姓闹事,稍一处理不慎,就会是一大片人头落地。清朝是满人的江山,满人比汉人要高一个等级,王爷贝勒和八旗官兵都骄横无比,不讲道理,弄不好于成龙真有性命危险。幸好,康亲王一向比较信任于成龙,没有上纲上线,这事才算没有办砸了。

九、理财的水平并不比姚启圣差

于成龙为官多年,一向以捕盗、判案著称,在黄州打了两仗,也显示出军事才华。在处理财务方面,却没有丰富的经验,在罗城征收赋税,一共才经手一千二百多两,在合州经手的银钱更少,只有九两左右。上任福建藩台之后,要管理全省财务,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他一向精明多智,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在理财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康熙十九年(1680)初,泉州米价腾贵,兵民交困。总督姚启圣十分关注此事,向朝廷申请捐济。姚启圣本人是位商业天才,曾经在罢官闲居的几年时间里经商致富。在平息耿精忠叛乱,与郑经交战的几年中,他本人为军队捐出的私财多达数万两白银。这次捐济泉州,姚总督也不含糊,一下子就捐出了五千两,但他同时也交代,下属各司道府必须捐齐五千两,共筹集一万两白银,在省城福州买米五六千石,火速运往泉州。总督做出了表率,巡抚吴兴祚也不敢落后,他没有私财可捐,就下令清查延平、建宁、邵武三府以前购买的四万石粮米,把这批粮米运往泉州。同时,他担心清查工作缓慢,不能及时运输,又命令粮道从即将到来的军饷中留出三万两,立即在省城买米发运。

这几项具体工作,都要于成龙负责实施。于成龙在赞叹姚启圣和吴兴祚的同时,又觉得捐济方法有误,十分为难,便另想了一套应急办法。

当时,省城福州的米价也在上涨,每石米已经涨到二两一二钱左右。如果这时候在福州大量购米,米价势必继续飞涨,和泉州、兴化一样了。如果消极等待上游运来的外省米,则不能救目前之急。于成龙认为,应该改买米为借米。他恳求巡抚吴兴祚下令,从粮道手里借出为康熙十九年秋天储备的粮米,命令闽县准备了一千石,侯官县准备了两千石,于成龙自己再筹集了两千石,共凑齐五千石,先行运往泉州。然后等上游的外省米运到后,再陆续补还这批秋粮米。由于于成龙处置得当,省城福州的米价很快跌到了每石一两左右。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小说在线阅读_第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凉明心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第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