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于成龙的招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战争结束后,于成龙迅速解散了各部乡勇,给他们发放了赏银,同时又严厉禁止这些乡勇敲诈、抢劫、霸占叛乱人员及其家属的财产。在于成龙的感召下,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叛乱人员陆陆续续下山投诚,回归田园。

康熙十四年(1675)正月,叛军首领黄翠林带领一百多人下山乞降,得到了于成龙的宽恕和妥善安置。

河南省罗山县的叛军,听说湖广黄州的招抚政策执行得好,就越境而来,向于成龙投诚。于成龙既感动又为难,他首先妥善安置了投诚人员,然后向张朝珍请示解决办法,与河南巡抚做了一些沟通工作,最后把这批人平安送回了河南。

不久,安徽六安一带的叛军,听说了河南的事情,也有不少人来黄州投奔于成龙。于成龙不仅如法安置了他们,还越俎代庖地写了一封《招安谕》,让这批人拿回安徽,招抚解散其他叛乱人员。所谓“一纸胜千军”,于成龙的越境招抚工作也取得了成效,瓦解了邻省的叛乱。

于成龙作为湖广黄州知府,能够解决河南和安徽境内的叛乱,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黄州与河南、安徽等省相邻,黄州境内的传统反抗势力号称“蕲黄四十八寨”,如果加上河南安徽境内类似的山寨,又有“七十二寨”之说。他们叛乱或者起义,往往都是联合起来的,越境造反原本就是平常事,此时越境受抚,也就不算奇怪了。

十八、艰难度过灾异之年

康熙十四年(1675),黄州灾异不断。

大旱灾,大风灾,引发了大饥荒;府城黄州,还发生了巨大火灾。

老虎离开了深山老林,来到人烟稠密的村镇,白昼横行。据记载,当时的虎患十分怪异,它们不仅白天横行,晚上还埋伏在百姓家门口,故做人声,比如咳嗽呕吐等等,吸引居民出门察看,然后从容叼走居民。居民有时不敢出来,放狗出去看,老虎就把狗给叼走。

除了真老虎,还有假老虎。贼人披着虎皮,隐藏在林中,看见单身行人,就跳出来绑架抢劫,将人口拐卖到远方。

还有一种妖民,善于制造迷药。在路上遇见行人,拿手往脸上一拂,行人立即昏迷,任由妖民抢劫拐卖。

有一些从外省,比如高邮、沔阳等地逃难流浪到黄州的人,到处骚扰本地百姓,常常闯进居民家里,抢吃抢喝,甚至还进入内室抢劫财物。

另有一种男扮女装的贼人,奸淫妇女,诈骗男人……

这一切现象,可以统称为“灾异”。如果按照传统的“天人感应”或者“因果报应”说,十三年几场叛乱,杀人如麻,死的多是英难豪杰,这些不屈的英魂难免会给黄州地方降下种种“灾异”来。于成龙在战斗中“手刃四十八人”,大概也是平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事后曾经痛切地忏悔祈祷,并努力做好善后工作,以换取心灵的安慰。

抛开神秘的说法,除了旱灾、风灾、虎灾等自然灾害,其他的人为灾祸,仍然可以理解为“战争后遗症”,某些被迫招安、暂时潜伏下来的英雄豪杰,见公开举事不能成功,就改变手法,用种种“妖异”行为做掩盖,对官府和平民发动“恐怖袭击”。

于成龙此时的主要工作,仍然是繁重烦恼的军需大事。张朝珍不断地下发命令,布置任务,于成龙一方面率领下属官吏,努力完成任务,一方面努力和张朝珍讨价还价,争取减少黄州百姓的负担。他和张朝珍有很好的朋友关系,但同时又是严厉无情的上下级关系。《于清端政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文字资料,笔者不想一一介绍了。只说一点,于成龙的这段日子过得极为辛苦。

面对严重的灾异,于成龙也不能不分心应对。他命令通判宋荦负责治理虎患,带领士兵猎户到处打虎,总算把老虎吃人的事情给解决了。面对各种违法犯罪事件,于成龙拖着病体,四处奔波查案。他当时浑身长满了脓疮,痛苦不堪,但经常得连夜行动。有一回,坐骑受惊,把于成龙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病体带伤,更加痛苦。

面对大旱大风引起的大饥荒,于成龙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军需紧急,官府存银存粮极为有限,无法全面赈济。于成龙除了请求蠲免赋税外,不得已想出了一条下策,利用已经推行的“保甲法”,进行民间赈济。由区长、甲长等人,调查本区本甲内的情况,损有余而补不足,动员富民救济穷民,大家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保甲内部饥荒严重,实在不能内部救济的,再由官府出面解决。如果保甲长、乡约等人不负责任,饿死区内百姓的,于成龙就用严刑峻法对待之。这种方法产生了成效,“活数万人”。

他还亲自撰写了《赈济募引》,号召有钱有粮的人家慷慨行善。文中写道:

故效持钵之小技,暂为燃眉之急图。共丐洪慈,大施恻隐。几石几斗几升,可救一时之妇哭儿啼;或银或米或钱,立苏片刻之饥魂饿鬼。无亡七级,专赖一忱。

十九、啸咏于黄州赤壁之上

康熙十五年(1676),黄州的大灾算是勉强度过了,各地的经济有了不小的恢复。但是,规模不大的水旱灾害仍然时有发生,关于战争局势的流言蜚语仍然到处流传,黄州的人心仍然不算稳定。

于成龙在这一年,采取了“以静制动”的策略,办法很简单,就是转移黄州官吏人民的注意力。

黄州是宋代文豪苏东坡谪居过的地方,东坡先生曾经漫游府城外的赤鼻矶,把这个地方当成是三国时代赤壁大战发生的地方,撰写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学名篇。后来,人们就把黄州的赤鼻矶当成是“黄州赤壁”“东坡赤壁”来纪念,在赤壁上修建了许多亭榭。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军攻打黄州,守城的明军担心赤壁上的大士阁被张献忠当成攻城的制高点,就放火梵烧,不仅烧毁了大士阁,也毁坏了其他建筑。

于成龙在这一年便主持重修赤壁,恢复黄州的文物古迹。建筑的经费可能是官府出一点,富豪们捐一点,召集大量民工来工作。于成龙的这个招数,可能就是跟着苏东坡学来的,叫“以工代赈”,用兴建工程的方式,让富豪们出钱,让穷人们赚口粮。在他的主持下,不仅大士阁等旧建筑得以恢复,还新建了一座“二赋堂”,专门纪念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

于成龙的故乡山西永宁,有一座安国古寺,他曾经在寺中读书六年。黄州城南,也有一座安国古寺,始建于唐代,规模很大。宋代苏东坡经常在寺中游玩小住,坐禅修行,曾经写过一篇《黄州安国寺记》。这座寺院在清朝初年也有相当大的毁坏,于成龙募集钱财,召集民工,对安国寺进行了重修,还专门题写了一块“圆通自在”的匾额。

这些工程,除了有“以工代赈”的目的,还有一定的“祈福”作用,大士阁、安国寺修好了,僧侣们、居士们肯定会做一些大型的法会,诵经念佛,超度亡灵,对黄州的种种“灾异”,也有一定的禳解作用。于成龙是有宗教信仰的,这些事他都会很认真地去做。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小说在线阅读_第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凉明心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第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