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古代没有电报电话互联网,政府的信息传递全靠遍及全国的驿站。驿站除了接待信使,还兼有“宾馆”的功能,为过往官吏提供食宿服务。有时候,还要兼理一部分物资运输事务。国家在驿站设有专门的官吏,每年也有一定数量的工作经费。但驿站事务繁重,军情大事刻不容缓,过往官吏又难免无理征调勒索,稍出差错则上司责罚立至。驿站人员不堪忍受时,只有弃职逃走一法,这就造成了大量驿站的倒废。所以,于成龙说:“驿站最为民苦。”

关于如何兴复,于成龙认为,这事没有什么好办法。驿站是国家通信命脉,绝对不能够出差错,再苦也要兴复开办。但应该严格执行制度,检查过往信使及官吏们的“火牌”“勘合”等证件及相关公文,有合法手续的就提供服务,手续不全的就拒绝服务,减轻驿站的负担。另外,严禁过往官吏私自征调差役,无理勒索财物。驿站还要健全档案,详细记录各种事件账目,文簿四季循环,以便随时查核。主管官员应该实心奉行制度,并体贴关怀驿站人员,不要过重地批评责罚,避免出现弃职逃亡事件。这样,驿站的民吏受害较少,驿站也能逐渐恢复起来。

6.如何完成“钦限”任务

这里的“钦限”是指详细繁琐的官府公文册籍。明清时代属于中央集权制,几乎一切政策决定都由朝廷发出,而朝廷为了研究下情,又需要收集丰富的基层信息,这就造成了超大数量的公文来往。在中原一带,基层官府里精通文案的人才比较多,还可以勉强应付,而偏僻的广西省,有文化会计算的知识分子数量很少,官府很难雇佣到足够的书吏,处理公文的难度就比较大。

于成龙在文中说:“一二经承,兼理六房。事繁人寡,簿书堆案。有司攒眉,昼夜不停,而案牍弥积。”日常处理的文案事务,有由单、奏销、会计、征解,还有清丈田亩、编审户口、催造开垦等等。全都非常重要,出不得一点差错,违不得一点期限。稍有差错,上级就会发回重造,这又势必会超过期限,受到责罚。

如何解决这个困难呢?于成龙提出一条不得已的办法,广东省经常把罪犯发配到广西来,这群人中有一些精通书算的,可以临时借来帮忙。但官府里又没有这笔工资开支,不能给人家支付费用。这些人挣不到工资,就会想其他办法,请求本地的“里甲”私自帮忙,这又是违纪犯法的事。

最后,于成龙表示很无奈,这事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拼命干而已。

7.如何管理土司事务

土司制度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民族政策。对那些有一定凝聚力战斗力的少数民族部落,采取羁縻怀柔手段,朝廷封赐给其首领一定的官职,颁发印信,由他统领整个部落事务。官职也是世袭的,可以子孙相传。名义上臣服于朝廷,并缴纳一定的贡赋,实际上是相对独立的自治王国,朝廷并不干涉其内政。到了政权更迭,朝廷统治无力的时代,这些土司政权就难免蠢蠢欲动,制造混乱。

于成龙认为,这是因为土司身边没有正人君子做助手,出主意,所以才会胡作非为。解决办法就是,派一些能干的人进去,影响教育土司,使其内部和平,正常向朝廷缴纳贡赋。至于地方官府,最好不要对土司有过多的苛求,免得引起他们反感。

这也不是什么容易操作的好办法,只是一些大原则。

8.征收赋税时如何剔除陋规“火耗”

这个问题,是于成龙比较熟悉的,他做知县,成天面对的就是这些。

他很客观也很无奈地表示,广西经过二十年战乱,黎民百姓一直挣扎在生死线上,贫穷程度超乎想象。才勉强完成正赋,又要面对朝廷强行摊派的盐引,百姓们只能束手待毙,已经没有什么敲榨余地了。即使是最贪最坏的地方官,也收不起那些陋规“火耗”。为什么?老百姓是要钱没有,要命也只剩半条了,你从哪里收“火耗”?

9.如何清理刑狱,惩处刁顽

历乱之后,百姓穷困,犯罪的人多,监狱经常是满的。而不法之徒,恃强凌弱,又常常打着法律旗号兴讼诬告,既坑害广大善良百姓,又给官府增加了工作量。这就有一个清理刑狱、惩处刁顽的问题。

这方面的情况,于成龙也是熟悉的。他的思想很明确,提出“宁失出,毋失入”的大原则,也就是宁可错放,不要错抓。“失出”“失入”两条都是官员在执法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但两相比较,还是“失出”对百姓更有益一些,对清理刑狱更有效一些。这倒不是说于成龙支持办错案,而是要把握一条“少抓人”的原则,让百姓们能够安心生活,“好生之德自洽”。

封建时代法律森严,司法机关和法律制度都相当完备,但又不提倡打官司,认为这是万不得已的办法,主张以教化为先,矛盾纠纷以调解为上策。哪个地方的人爱打官司,就会被视为“民风刁顽”。

于成龙消除诉讼风气的办法是,“禁止教唆,严绝赦前”,也就是,发现某人教唆别人打官司,就要立即惩处,严禁这种风气。而且,朝廷大赦之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既在赦免之列,那就绝不受理。在听取原告陈述时,官员要仔细审察他的语调和表情,看他是不是诚实人,有没有恶意诬告的情况,绝不随便受理官司。

这是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司法原则,和我们现在讲的法律精神是有些不同的。

10.如何鼓励开垦荒田

多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战乱之后,招纳流民,开垦荒地,就成了朝廷大事。在这方面,朝廷本来就有优惠政策,垦荒之后三年之内,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三年之后才“起科”。

于成龙认为,地方官员谨遵朝廷“三年起科”的政策就足够了,不要随便扰民,老百姓哪个不爱垦荒种地啊?田园很快就能够恢复,人烟很快就能够密集。

11.如何惩治贪官污吏

这是封建社会的大问题,老问题,但具体到比较偏僻的广西省,于成龙认为事情相对简单一些。

他说:“蛮烟瘴雨,地瘠民贫,性命之念重,富贵之心冷。”也就是说,那些富庶之地,地皮厚,油水多,容易引起官员的贪心,贪污腐败现象就严重一些。像广西境内这些贫穷地方,官员们都以保重身体、延续性命为上策,发财致富的心思相对要淡泊一些。如果上级严肃认真一些,就能杜绝官员贪污现象。

官府内部的衙役,祸害百姓的情况要多一些,被称为“衙蠹”。于成龙说,这也不难治理,发现一个,就清除一个。衙役每年更换一次,不让他们长期呆在官府。平时严格管理,不要让他们酿成大错,落到犯罪砍头的地步。

12.如何积储备荒

这方面,于成龙提倡古法,也就是建立“常平仓”。秋天,从百姓手里平价收购余粮,储存起来。第二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再平价出售给百姓。这种办法,也不是没有弊端,但只要官府实心理事,是能够起到救济作用的。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凉明心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