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清朝时代的广西省柳州府罗城县,就是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内现在有人口三十五万以上,其中仫佬、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近二十六万,汉族人口不足十万,仫佬族人口最多,占到总人口的三成左右。清朝初年各民族的人口比例,应该和现在差不了太多,只是整体人口会少许多。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清朝时罗城县编户五十里,那时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全县缴纳赋税的户口应该在一千二百五十户左右,按一家五口计,也就六千多人口。顾祖禹的统计数据也许是恢复繁荣后的罗城人口,于成龙初到时,人口可能要少许多。这些编户人口,应该主要是汉族人民,因为从于成龙的判案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打官司的原告被告,用的都是汉族名称。另外还有无法统计的人口,应该是少数民族了,他们有的归部落头人管,有的可能也被官府编入户籍了。

那么,罗城县那些少数民族人民,真的都是好勇斗狠、冥顽不化之辈吗?其实不尽然,少数民族虽然比不上中原汉人,但也有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笔者举一个例子,读者朋友便会恍然大悟。著名歌剧《刘三姐》中的主人公刘三姐,就是罗城这一带的人氏,在当地号称“歌仙”。至于其他的民族文化内容,我们只要简单涉猎一些相关书籍,就会有所了解。

那么罗城县的气候物产如何呢?罗城地处广西北部九万大山中心的南麓,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量充沛。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先不必说了,古代并没有什么开发。其土特产有茶叶、香菇、木耳、沙田柚、甜竹、蒜薹等。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都有很多优良品种,其他的各种农作物也十分丰富。

这样的地方,为什么被北方人称为“烟瘴之地”呢?主要是不习惯和不了解。南方气候湿热,微生物多一些,带病菌的毒虫多一些,北方人初来乍到,身体不适应,就会生病。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低落,医治不当,也常会出现死亡现象。相反,只要调理得当,安心生活,北方人也是能适应这里生活的,不一定都会病死。没去过南方的北方人,以讹传讹,“三人成市虎”,就把南方的湿热夸大成普遍存在的“烟瘴”了。其实,只要没有严重的传染病流行,就不算是有“烟瘴”。即使是在北方,同样会发生各种传染病啊。

现在河池市盘阳河流域的巴马一带,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罗城离这一区域不算太远,自然条件差异不会太大,应该也是很适合人类居住的,并不是入者必死的“烟瘴之地”。

于成龙上任时的罗城县,蒿草遍地,荒凉无比,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明清易代之际,自然灾害严重,战争频繁发生,造成了人口的锐减和农业生产的荒废。朝廷和地方政权屡次更迭,无暇顾及偏远地区,也会造成这个地方的政治真空和社会无序。最明显的弊病自然就是盗匪横行、民族冲突以及家族冲突严重。

于成龙上任时,罗城县城里只有六户人家,其余人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死亡的,外逃的不算,仍在本地生活的人,应该都躲到乡下去了。城里没有官府和王法,是最不安全的地方,乡下有大族聚居,打造兵器,筑堡自卫,在族长之类人士的领导下,可以抵御盗匪和少数民族的抢掠。另外一些不肖之徒,可能是拉起队伍,修筑山寨,自己去做盗匪,打劫别人了。

于成龙面对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其次才是恢复农业生产。

七、治盗匪用的是“霹雳手段”

于成龙来到罗城,后悔不迭,大病一场,先后跟来的九个仆人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把他这个孤老头子扔在了异乡。向上级请求辞官,也得不到批准。几番折腾,把他身上那点骄气豪气给磨炼得丝毫无存。事到万不得已之时,只好打起精神,认认真真地做起来。一肚皮的学问,如同多年的陈酒,到这时才渐渐散发出透瓶的香气。

他先从维护社会治安做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保甲法”,现在被他运用起来。这种制度,历代演变不同,我们这里只作一点简单介绍。将境内的平民百姓,按照居住地,编成一种准军事化组织,比如五家为一保,十家为一大保,或者几家为一保,几保为一甲等等。保有保长,甲有甲长,层层领导,层层管理。对外是防御盗匪,一有匪情,便鸣锣击鼓,大家拿起棍棒兵器,团结起来一起出击,就像民兵组织一样,让外来的盗匪不敢轻易进犯。对内是严格管理,保甲内的人员情况,保甲长要详细了解登记,百姓外出办事,也要汇报请假。如果有违法犯罪行为,保甲内各家各户要及时规劝、制止,无效则要向上举报,隐瞒犯罪事实不报的,事发后大家要“连坐”。在太平盛世,这种严格的准军事化制度是很让人不舒服的,太不自由了。但在乱世,这却是保障大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于成龙是雷厉风行的人,对付违法犯罪绝不手软,所谓“治乱世用重典”,谁敢犯到于老爷手上,那就立即砍头示众。于成龙要求百姓平时不许携刀带枪,不许肆意械斗,通过几个案例警示,很快就执行下去了,良民百姓都愿意遵守于老爷的法令。

“保甲法”推行以后,社会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那些流窜作案的盗匪,渐渐就难藏踪迹。这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老贡生于成龙先生,他居然是位侦破缉捕的高手,这些本事都是从哪里学来的?我想,历代的《循吏传》《良吏传》乃至《酷吏传》,他绝对是读得滚瓜烂熟。他在罗城县初试牛刀,带着为数不多的衙门差役,在各地保甲长的配合下,一宗一宗地破案,抓捕,审理,处决,示众。

没过多久,社会治安好了,政绩也做出来了。上级官府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明确给他授权:大型盗案破获后,把人头解送到省里请功,小型盗案不用上报,自行处决便是。这就是他后来写的“大事杀了解省,小事即行处决”。

八、敢不敢越境开战

消弭了境内的盗匪,社会风气为之一转,老百姓也长出一口气。但罗城县还有外患,邻近柳城县西乡镇,有一大股盗匪,实力雄厚,历代为盗,可能是少数民族部落。他们经常入侵罗城县,烧杀抢掠。机动性又很强,抢完了就立即出境,罗城县管不着他们。柳城县呢,本来就惹不起这帮人,再加上人家也没有在柳城作案,更管不着人家。

于成龙是了解朝廷法令的,这样的事情,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只好向上级汇报。上级官府呢,对这样的越境作案也很头疼,又不是公开扯旗造反,另立为王,怎么能动用大兵征剿呢?如果只派少量的兵马去,则又明显打不过熟悉地形的本地人。盘算半天,只好把于成龙的请示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让于成龙看着办。

于成龙反复思量,如果不严厉打击这股境外盗匪,他们只怕会得寸进尺,其他盗匪也会学着榜样越境作案,让县官望而兴叹。罗城的老百姓这么服从自己的法令,这么配合自己的工作,成天盼望着过太平日子,自己怎么能不处理好这件事呢?问题的难点是,没有朝廷的命令,越境开战,即使大获全胜,回来也是死罪一条。明清时代是中央集权制政府,一切权力归中央,一切权力归皇帝,地方官是没有什么自主权的。如果地方官能够随便募兵打仗,那不就成了割据一方的藩镇和军阀了吗?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小说在线阅读_第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凉明心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理良心:一代良吏于成龙传第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