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正当刘正宗再想问题来问他的时候,少年笑道:“你以为我是假的,便当假的好了,我原本就不想跟皇伯争夺皇位的。”

接着,兵科给事中戴英复上前问:“先帝十六年冬御中左门亲鞫吴昌时,太子侍旁,何事何语?”

少年闭口不答。

戴英又问:“嘉定伯何姓何名?”

少年仍不答。

辨认结束后,刘正宗进宫奏道:“眉目全不相似。所言讲所、仿书悉误。”

兵科给事中戴英也奏道:“王之明假冒太子,其伪无疑!然稚年何能办此,必有大奸人挟为奇货;务在根究,宜敕法司严讯。”

第二日又让前东宫讲官,詹事府少詹事方拱乾前来辨认。皂役喝令少年跪下,少年仍像前次一样面西蹲倨。众官拥着方拱乾向前,有人指着方拱乾问道:“此为何人?”

少年一见,即道:“方先生。”

一官厉声喝道:“你是王之明!”

少年道:“我南来,从不曾自己说是太子。你等不认罢了,何必改易姓名?”

虽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但百官已经认定少年便是王之明。弘光听众人这么说,便命人将少年好生护养。

至此南渡三案就结束了,但事实上这三件事远没有结束,它们所带来的效应却持续发效,可以说策划者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这三件事情都透着一股邪气,它们发生的时间前后连贯,都是在阉党制造顺案对东林和复社穷追猛打之际发生,而且都是针对弘光政权的合法性而来,虽然并没有让弘光政权垮台,但民间舆论已开始纷纷指责弘光皇帝,使得这个新生的政权开始摇摇欲坠。

对于大悲和尚案,那个和尚是个疯子这点确定无疑,他甚至记不清自己究竟是定王还是其他王,他上来就质疑朱由菘继承皇位这件事情,显得有些急躁和令人怀疑;童妃案中那个自称童氏的女人从她轻浮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她并不是福王的妃子,至于她是谁,从何处来,已经不得而知了;第三个案子中的那个自称太子朱慈烺的少年应该是一位假太子,因为前去辨认的宦官都不能肯定,而且昔日宫中的讲官询问少年一些讲读的事情,他也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最后干脆不再回答。至于人们所说的少年容貌酷似驸马的侄孙王之明,这倒有可能,而且他在东宫呆过,对宫中的一些事情也知道一些。

三件案子虽然都平息了,但舆论对朱由菘的指责却越发强烈起来,因为人们宁愿相信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也就是朱由菘抛弃自己的女人,为了皇位不认前太子。这个时候京城里便有歌谣:“若辨太子诈,射人先射马。若要太子强,擒贼先擒王。”实际上从弘光皇帝不断让官员和太监辨认太子也可以看出来,若这位南渡太子真的是朱慈烺,他也想把位置让出来。在这方面他自己后来说道:“朕也想找到太子,若这位少年真的是太子,朕也愿意把皇位让出来,可惜不是啊!”

接着便有一些官员上疏反对朱由菘对待南渡三案的态度,虽然朱由菘进行了斥责,但是当带兵在外的左良玉也上疏反对的时候,形势不再是那么美妙,这个弘光政权已经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第四十七章左良玉兵变和弘光王朝的覆灭

当时间进入南明的时候,无论是国本之争,还是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战争仍旧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南明王朝中上演,这种激烈程度、血腥程度、卑鄙程度甚至超过了历代,并最终导致南渡三案的爆发。

南渡三案背后的事实真相我们不得而知,究竟是不是东林党和复社在幕后指挥我们也没有确切的证据,但透过历史和事件发生的脉络,我们却可以清晰看见东林和复社在背后运作的特点。

在南明王朝的运作中除了无休止的党争外,它的军队也出现了很大问题。江北四镇加上湖北左良玉的一镇,都成了不让文官控制的地方军阀,士兵不仅缺军饷,而且还缺粮食,江南的粮食已经需要湖广供给。弘光王朝跟崇祯王朝一样,面对羸弱的财政,只好让士兵们自己筹措补给,士兵们的纪律开始涣散起来,他们公开骚扰城市和乡村,这样的话,官兵已经成了半官半匪,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当地百姓的鄙视,地方官员甚至紧闭城门禁止他们入城。

为了让这些军队能够继续为南明政权效命,朝廷将江北四镇的统帅连带左良玉都授予爵位,而且还允许他们绕开兵部直接提拔军中将领。到了此时,无论是江北四镇,还是湖北的左良玉军镇无疑都成了不受文官系统节制的藩镇。到了南明,文官政治的副作用和藩镇政治的副作用一起显现。虽然南朝出现了五大藩镇,但这五大藩镇既没有强大的实力来对抗清兵,也没有凝聚在一起的可能性。

在整个崇祯朝对付农民军的过程中左良玉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农民军跑到哪里,他打到哪里,但到了最后几年,他总是被李自成打歼灭战,所以他一直龟缩在荆襄之地不敢出来。在左良玉的仕途中有一位关键人物,那就是东林党人侯恂,左良玉的提拔得益于侯恂,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也属于东林党派系,所以,自然受到南京方面的打压。

随着清军逐渐打败了陕西的义军,李自成为了跟四川的张献忠会合便于弘光元年三月南下荆襄,加上湖广巡按御史黄澍说弘光皇帝不认太子朱慈烺,就这样左良玉为了避李自成锋芒,同时也为了表达对弘光的不满,便以“清君侧”为由顺江而下直往南京奔去。

左良玉来到九江后见到了驻扎在这里的江楚总督袁继咸,袁继咸告诉左良玉那个太子并非真太子的时候,左良玉才意识到自己上了黄澍的当,但这个时候无论是左良玉的部队还是袁继咸的部队都不听两人的指挥,在这种情况下,年老多病的左良玉忧愤而死。接着,他们的部下合兵一处拥戴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为新的统帅,继续沿江东下,连克彭泽、东流、建德、安庆,最终抵达南京的外围太平府。

此时长江防线从西到东是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清泽,其中高杰和刘良佐都是原先李自成队伍的成员。由于黄得功和刘良佐防守西线,故而朝廷将黄得功的军队调到江南防守,刘良佐的军队调到江北防守,这样南北同时夹击左军,迫使左良玉大军退回九江。

虽然左军退回去了,但此时清军已经开始南下,东线清军进踞山东,西线清军进踞河南。朝廷立刻派高杰进驻开封,阻止清军从中原南下。高杰来到开封后便前往河南东部的睢县,去督促那里的守将许定国。许定国这个时候已经投降了清廷,这点大家都知道,高杰也知道,但他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督促能够让许定国转变立场。高杰带了五千兵马来到睢州城外,许定国亲自出城迎接,他对高杰毕恭毕敬,并邀请高杰入城,高杰根本就不将许定国放在眼里,他似乎想大摇大摆的进城,同行的河南巡抚劝高杰不要进城,高杰根本就不将这种劝诫放在心里,他带着几十名随从进了城。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阮景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第1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