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事申时行有着冷静分析,蒙古人没必要找大明朝的麻烦,俺答时代对于贡市有着铁了心的依赖,但西北有两个部落卜失兔、火落赤,东北有个部落插汉部总是跟明朝摩擦不断,这非黄金家族所能控制的事情,而且卜失兔、火落赤还经常跟回部和藏部相互仇杀,而边疆的明军往往又牵扯其中。
正因为申时行了解到到这些关系,所以他才劝皇帝冷静处理,结果平息了一场可能产生的冲突。在申时行担任首辅的期间内,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在摇摇晃晃中解决了,但有些事情可以将就着过,有些事情就不能将就着过。
从万历十四年开始的国本之争才算是真正在申时行头上套上一个紧箍圈,随着争论的升级,这个紧箍圈只会越来越紧,而不会越来越松,万历十九年的密揭事件终于终结了这位首辅的政治生涯。对此我们已经无法再说出什么,帝国的命运跟人的命运一样在这个纷纷扰扰的16世纪晚期随波逐流。
56岁的申时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按理说此时正值壮年,但他却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回到家乡苏州后,申时行又度过了23个春秋,这23个春秋是在江南靡靡细雨、丝竹软语中度过,虽然他待在中国最好的地方,享受着16世纪地球人最好的生活方式,但他的内心仍旧纠结于那些过去的往事之中。
从申时行留下的《赐闲堂集》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位首辅的内心并不平静,我们可以捕捉到这位首辅心中所留有的那种深深遗憾。23年来的几乎每一日,他都在对往事的追索中度过,自己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好,自己当时应该怎么做。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申时行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万历十二年及时将帝国从关于张居正的一切争论中拉了出来,避免更多的人事动荡,万历十二年皇帝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但仅仅时隔两年皇帝就发现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做不了的时候,那个鼓满气的皮球立刻泄了气。虽然申时行也不断后悔未能让皇帝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但这是皇帝本身的问题,还有体制的问题,岂非申时行所能掌握。
尽管黄仁宇将申时行的不作为解释成时代的因素,尽管黄仁宇对申时行的尸位素餐一再进行辩护,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申时行的无能,让整个万历朝的第二个十年向更坏的方向滑去。他既不能力劝皇帝早立太子以安人心,也不能压制群臣还帝国一个朗朗乾坤,更不能为皇帝选拔一批能用的人才。
我所说的这一切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申时行之后,王锡爵的一封措辞激烈的奏疏竟能逼迫皇帝让长子出阁读书,后世的魏忠贤也能够压制群臣,为国家的利益考虑。这些饱学的大儒反而不如一个出身底层,没受过教育的太监有大是大非观念,儒家的桎梏在这里又一次显露无疑。
从这个角度出发,张骢的嚣张或者张居正的跋扈,刘瑾的擅权抑或魏忠贤的独裁,从根本上说不容于文官制度或者儒家宪法,但是却有利于这个帝国。因此,用“失败”一词来对申时行进行总结,我认为是恰当的。
第十一章三娘子
在讲述完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和它的首辅申时行之后,我们想讲讲蒙古族的一位奇女子,她就是三娘子。三娘子是蒙古一名部落首领的女儿,三娘子美貌聪颖、喜爱读书,更为重要的是她心胸开阔,有大局观念。嘉靖三十七年,三娘子嫁给黄金家族的俺答汗,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正是草原上的艰苦时期,明廷对蒙古各部落进行经济封锁,导致草原上的人民生活异常艰难。此时的俺答汗年老多病,很多事情就交给三娘子处理。
隆庆二年,俺答带着三娘子出征瓦剌部,大军屯于阿尔泰山时,三娘子为俺答汗产下一子。隆庆四年就发生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婚姻的事情投奔大明朝的事情,高拱、张居正指使宣大总督王崇古、巡抚方逢时以此为契机来推动明蒙和议,得到消息的三娘子极力劝俺答接受此议。第二年明廷封俺答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万历九年,俺答汗去世,俺答的长子辛爱欲娶三娘子,三娘子不愿意嫁,三娘子率领部众西走,辛爱率人在后追赶。辛爱知道只有娶了三娘子,他才能更好的约束部众。宣大总督郑洛深知其中利害,他让人找到三娘子,对三娘子说道:“你嫁给辛爱,朝廷继续封你为一品夫人,否则的话你只是一妇人耳,而且我知道你深明大义,明蒙和议需要你从中斡旋,我知道为了两族人民的幸福安康,你会忍辱负重。”
郑洛的话语无疑在三娘子内心击起涟漪,她知道明廷是信任自己的,她答应了辛爱的请求,就这样三娘子二嫁给俺答的儿子。三娘子跟辛爱的结合无疑加大了对草原各部落的约束,使得明蒙之间的和议牢不可破。虽是如此,但辛爱对父亲对明廷的恭顺不满,他也嫌互市中获得的物资太少,三娘子发现了他的这个苗头便劝道:“天朝待我者甚厚,岁通贡市,坐享全利,而无后忧。孰与夫冒矢石,出万死,幸不可知掠获也。”
辛爱听了三娘子这一番高论后,从此打消了劫掠边市的想法。没几年辛爱就死去了,此时黄金家族的兵权控制在三娘子手中,按照继承规则,辛爱长子撦力克当继承黄金家族的权力,三娘子将兵权交给了撦力克。
这并不意味着撦力克可以成为草原上的真正首领,他仍需要三娘子的帮助,而若想继续让三娘子发挥她的能量,只有让她再嫁给撦力克。
郑洛写信给撦力克:“夫人三世归顺我大明,如果你能娶到他,大明则封你为王,如果不能,只能改封其他。”明廷深刻的预见了蒙古各部落症结之所在,他们知道只有三娘子才能够稳定大局,一旦三娘子隐退则会使草原上又起纷争。三娘子感激明廷的信任之恩,她愿意始终如一的为明蒙之间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明廷封撦力克为第三代顺义王后,郑洛给三娘子写信,暗示她掌握黄金家族的权力。而撦力克于政事多有倦怠,便将权力都交给三娘子,明廷对三娘子赏赐也颇多,三娘子感恩戴德,愿意率部众世代为天子守边。
从这以后一旦有部落骚扰边市,三娘子总是主动出击。万历十八年,撦力克受西边洮河的火落赤部勾引率兵投奔他,郑洛紧急派信使通知三娘子,三娘子又将撦力克追了回来。万历三十五年,撦力克死去,按照伦序原则,草原上的汗位应该由撦力克长孙卜失兔继承,因为此时撦力克的长子已经死去,而三娘子的孙子素囊也想继承汗位,草原上似乎又将腥风血雨。为了从大局考虑,三娘子将权力移交给了卜失兔,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娘子病逝,享年63岁。在三娘子死后,明廷给了她极高的荣誉。
三娘子无疑是蒙古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这种伟大来自于她的对立面明朝认可的。在16世纪草原部落早已崩散的情况下,三娘子作为无可争议的领袖维系了各部落的团结,正是她的纽带作用才使得明蒙之间的和议能够更顺利的进行。为了和平、为了蒙古各部落的团结,她连续三次下嫁黄金家族子孙三代人,她以她的女性情怀抚平了两族人民之间的创伤。她不仅受到本族人爱戴,也受到明朝人的爱戴,她的存在似乎解开了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一个死结,我们知道,从那时起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基本上结束了那种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