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铁三角中的第三角是张居正。张居正的先祖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后来成为湖北秭归县的世袭千户,到了张居正这一代,由于曾祖父是庶出,无法继承官职,便迁到了湖北江陵。跟明代大多数的内阁学士一样,张居正小时候就显示出聪慧的特征,12岁他考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虽然也够格成为举人,但湖广巡抚想让他多磨练两年,所以在16岁那年他才成为举人,23岁那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也跟明代大多数知名的大学士一样,这位张首辅也是经历了进士、翰林院、部院、内阁的仕途过程,其间没有任何的挫折,跟谢迁、杨廷和、夏言、高拱一样,这类官员行事专制而且偏激,相反有着挫折经历和地方经验的严嵩、徐阶则要圆润的多。

在翰林院的17年张居正一直是冷眼旁观,因为对于朝政他插不上任何嘴,但他也是有收获的,他获得了徐华亭的注意,但徐华亭本人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更别说张居正了,他们所做的只有等待。

由于在翰林院长期得不到提拔、重视,张居正竟然心灰意懒,请辞归家,在江陵过了几年平淡生活后,不甘心的他重又回到北京,哪知竟然时来运转。嘉靖让编修《承天大志》,徐阶推荐了他,张居正出色的完成编撰任务,此举获得了嘉靖的注意,世宗终于发现这位翰林是个人才,于是便有意将他培养成裕王将来的班底,皇帝让他入裕王的府邸成为裕王的侍讲,这是张居正一生的转折点,说来还是出自老世宗的安排。

隆庆年,张居正很快成为内阁大学士,他还负责起朱翊钧的教育事情来,这个时候张居正依然没有显露出他的个性。当徐华亭致仕、高拱还朝后,这个时候张居正才逐渐显露出他的个性,尤其是万历登基后,扳倒高拱的路上再无障碍,张居正显露出他的政治手腕。

经过二十多年的隐忍、等待、揣摩,张居正对于治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思想,他将自己的一套理念强势的推了出去。

张居正身材高大、目光深邃、气场十足,他能够震慑住帝国的所有人,包括那个小皇帝和他身旁、身后的人。在居正生前无人敢反对他,人们只好将这种不满压抑在心底,一旦他死后,这种不满最终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在万历王朝的第一个十年,最高指挥者、内廷、外廷由于共同的理想与相互的需求,以一种罕见的方式形成一种铁三角,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铁三角,才使得万历开局的政局相当稳定,也使得各项改革措施能够顺利推进,所有阻碍变革的势力无不在这个铁三角面前撞的粉碎,但随着那个孩子的成长,这个铁三角终有被冲破的一天。

第三章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名叫朱翊钧,在嘉靖的最后四年的时间他诞生了,并且存活了下来,嘉靖虽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神态,但他的内心深处比任何人都要激动,裕王的长子早夭,这个新诞生的婴儿无疑成为王朝的世子。

由于良好的成长环境,朱翊钧不似其他皇帝那样从小就担惊受怕,他跟宣德皇帝、正德皇帝一样很小就显露出聪慧的性格,大约三岁半的时候,他就能够读书。在张居正成了他的老师后,对他的管教极其严格,小皇子学起习来也是极其刻苦,每天清晨五点钟他就起床,这个时候张居正已经等在殿外,小皇子开始背书。七点钟开始进早餐,吃完饭休息一下,八点钟开始一天重要课程的学习,学习的内容自然是以四书为主,这样到了十二点钟开始吃午饭。下午从两点钟又开始学习,虽然下午的学习较上午松懈,但也需要对上午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这样下午小皇子也没有玩耍的时间。

日子就在这么一复一日单调中度过,每年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那就是春节、父皇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即便是在这三个休息日,他也要参加各种礼仪活动。虽然他在出阁读书后,很快当上了皇帝,但过的依然是这种日子,在这方面,皇帝这种公众人物远没有普通老百姓活的自由。

我们这位皇子对于读书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情绪,他对身旁的人极其尊重,他甚至能替别人着想。一天皇子在殿外遇到了张居正,他向张居正问道:“先生良苦翊赞。”张居正回道:“愿殿下勤学。”一日皇子看见父皇在宫殿内骑马,朱翊钧说道:“陛下天下主,独骑而骋,摔倒了怎么办?”

朱翊钧是个极其孝顺的孩子,每天清晨在早饭之前,他都要去西宫向母亲请安,然后由母亲带着自己去向坤宁宫的王皇后问安。

朱翊钧登基后对他的元辅张先生极其尊重,遇事都跟他商量。一次神宗在文华殿听课完毕,听说张先生腹部疼痛,便亲自下厨调了一碗辣椒面,而且亲自看着张居正吃下去。皇帝与这位张先生之间最令人关注的事情还是开了经筵之后,一天他对张居正说道:“昨日的讲官讲《大学》的时候讲错了一个字,我本想纠正,但恐怕会让他没面子。”

张居正回答道:“讲官小心差错,出于无心之过,望圣上宽容。”

神宗点头答应下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万历作为一个登基不久的小皇帝在听经筵的过程中竟然一丝不苟,连讲官说错了一个字他都能听出来。小皇帝不仅读书认真,对于一些问题他也勤于思考,当他看见周公和孔子的像立在文王的两旁时,皇帝问左右的臣子:“二圣人为何要旁列?”身边大臣连忙回答:“周公和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他们是文王的臣子,故而要旁列。”

皇帝不仅刻苦学习,对于国家的事情他也有自己的主意,并不是完全听从太后或张居正的意见。隆庆六年,御史胡涍上书以天象示警建议神宗释放宫中的宫女。按理说,此举对于一个新继位的皇帝来说是义举,它可以将那些年老色衰的宫女放出宫去嫁人,但皇帝对此事自有看法。他说道:“如今宫中只有宫女千人,侍奉两宫太后,执掌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尚且不够,更别说要放她们出去,而且有些宫女年纪大了,出去也找不到人家,而且可能还没饭吃。”所以,针对这个提议,万历乾坤独断给否决掉了。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思维。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阮景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第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