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除了吏治之外,高拱在与蒙古人互市以及处理南方少数民族问题也颇有亮点。隆庆五年与蒙古的和议虽然是顺应时事,但跟高拱的推动也不无关系,三边总制的都督以陕西跟宣大情形不同,不愿意跟蒙古人互市,高拱去信斥责,不久陕西省也开始开放边市。时贵州巡抚说本地土司造反,请朝廷派军进剿,高拱知道这通常都是地方官员没事找事,高拱保持了理性态度,派人去贵州调查,终于调查清楚真相,避免无谓的战争。

高拱虽然做了不少事情,但是其人毛病也少。高拱性情火爆,处事操切,求治心切,对待下属刻薄,性格偏激,心胸狭小,好挟私报复。世宗死后,徐阶重新任用的一批官员,高拱尽皆免去,而在嘉靖朝跟随皇帝胡闹而被徐阶免去的一批官员,高拱又重新起用。高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不是出于隆庆皇帝的指使或者暗示,历史并没有给予我们明确答案,但皇帝对于这一切肯定是默许的,在人事和决策上两人是一致的。

事实表明,高拱、张居正这样的人的确比严嵩厉害百倍,昔日严嵩当国对官僚一味忍让,才换来官员们的攻击,最后还是靠皇帝杀了几个人才替严嵩解围,而高拱和张居正当国的时候真的跟官员们较起真来的时候,这些人便都没了脾气。

高拱仍有一件私事没了,那就是徐阶问题。隆庆五年,高拱让原苏州知府蔡国熙担任苏松兵备副使,这蔡国熙跟徐阶本就有矛盾,高拱将他放在这个位置上自然是让他对付徐阶。蔡国熙一直监视着徐府,终于他逮住了徐阶儿子们的把柄,将徐阶的两个儿子充军,一个儿子削职为民,没收徐家大批田产。徐家的子孙们抱着他痛苦流涕,徐阶只好给张居正写了封信,让他居中调停。

张居正对高拱施加了压力,抑或者高拱自己感觉做的过份,便终止了跟徐阶之间的恩怨,这倒令蔡国熙无路可走,他大骂高拱出尔反尔,卖了他。

高拱的专权与跋扈在帝国日益激烈,虽然跟官僚们一再起冲突,他都得到了隆庆皇帝的庇护。隆庆五年,随着殷士儋的致仕,高拱将保守派官僚全部踢了出去,他算是真正的权柄在握,但他不知道一个隐藏幕后的人正向他伸出锋利的匕首。

第六十九章谭伦与戚继光

隆万时期一些重大的事项都在同时推进,除了南北开关外,帝国的军事组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戚继光将他在南方练兵的经验带到了北方,最终提升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和巩固了北部防务,这对于帝国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它支撑了万历朝的几场战争,并使日后帝国的军事体系不至于那么崩坏。

海瑞是文官中的特殊,戚继光是武官中的特殊,海瑞的成功在于他无党,戚继光的成功在于有人赏识,谭纶就是戚继光的赏识者。谭纶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官僚,他是文官出身,但是却喜欢军事,当海盗侵入南直隶和浙江的时候,他曾亲自组织队伍前去作战,一度亲自在战场上与倭寇搏杀,此后一直到福建巡抚位置上的他始终跟御倭联系在一起。他的身上不具备一般文官的酸腐之气,却有着武将的豪爽。整场御倭战争,谭纶跟俞大猷、戚继光都是同等性质的人物,但由于他的文官身份,历史对此并无过多注解。

当谭纶巡抚福建的时候,他将戚继光从浙江召来任福建总兵,两人一起收复了兴化、仙游,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御倭战争。之后谭伦又相继总督陕西、四川、两广等地,隆庆元年,谭纶成为蓟辽总督,开始负责蓟州至山海关一线的防务,来到这样一个军事重地已经不是南方可以比拟,尤其是隆庆和议之后,宣大、陕西之地再也无战事,这个时候蓟镇的位置却又突兀出来,因为这里偶尔还会发生不受约束的朵颜部和图们汗骚扰事件,这个时候,谭纶将戚继光调到蓟镇来担任总理蓟辽、保定、昌平军务官。

谭伦给戚继光安排了这样一个职位,这属于之前没有的惯例,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想让戚继光管辖范围宽一些,能够多做些事情。戚继光来到后,当地将领们多不听他的指挥,不久,蓟州总兵被调走,戚继光还是独掌本地防务。这后面的一切都是张居正在操作。

谭纶和戚继光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在蓟镇这个地方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充分将他们的想法付诸实施,因为他们背后有张居正在打点一切,而张居正背后就是皇上,这使得谭纶和戚继光不用操心政治,只负责军事,在这方面,两人无疑是幸运的,而嘉靖朝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张居正用谭纶、戚继光正是想对帝国的军事组织进行改组,具体实施的方略就是参照戚继光南方练兵的经验,建立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但这跟南方不同,北方的士兵对他这个从南方来的人并不买账,况且蓟镇这个地方的士兵向来跋扈不服管束,戚继光慢慢的感觉到若想调教好这些士兵是不可能的,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将浙江的原班人马带到蓟镇来。

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本来戚继光在南方靠带私兵作战就受到非议,现在竟然要将这些私兵带到蓟镇来,往大的方面说此举等同于谋逆,但时代不同了,隆庆皇帝和张居正充分信任戚继光,加上那位令所有人惧怕的高拱,他们都是改革派,他们都是为了帝国着想。

戚继光的想法很快得到批准,他将这些北方的将士完全抛弃,另起炉灶。开始调过来的是三千浙兵,不久增加到两万人,他以这些浙兵为统率,再辅以北兵,这样戚继光的练兵方略才可以顺利推进下去。

戚继光本来的想法是练成强大的战兵,以骑兵为主,以彻底打垮蒙古人的战斗力为目标,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永乐时代,戚继光对付倭寇的那一套用来对付蒙古人并无效果,况且朝廷和蒙古已经达成和议,再进行战争已经不合时宜,所以最终决定的练兵方略是以防御为主。

戚继光依靠的主力还是他从南方带来的那个混成旅,一个以步兵为主力的混成旅,这个混成旅包括战车、步兵和骑兵,作战的时候先将战车排一行,战士先用战车上的佛朗机炮开火,然后再将鸟铳放光,接着步兵出击,这些步兵包括藤牌手和长枪手,步兵攻击完毕后,骑兵再出击。戚继光一共建立了七个这样的混成旅,每旅马步兵加一起有七千人,重轻战车有三百余辆,戚继光将这七个混成旅放在京畿周围拱卫。

戚继光的练兵方略究竟有无效果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不久朝廷便跟蒙古实现了和议,我个人认为戚的这一方略对付蒙古骑兵效果并不大,因为他们不是南方的步兵倭寇。

在戚继光镇守北部边防的15年,虽然有张居正的支持,但是他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北兵看不起南兵,北兵经常将南兵的功劳居为己有,那些世袭的军户看不起这些从南方来的募兵,对于这些问题张居正总是让戚继光以忍让的方式解决。

张居正对于谭纶和戚继光的支持的确是无私的,张居正给戚继光提供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军火、马匹、兵器,而其他军镇则没有这种待遇,张居正还要求戚继光属地的文官不要干预戚继光的军务,对于当地反对戚继光的将领张居正总是不动声色的将其调走,对于朝中反对谭纶和戚继光的官员张居正也都将他们统统调到地方。张居正和谭纶、戚继光的私人信件来往十分频繁,张居正经常让谭伦和戚继光按照他的意思上奏折,然后再由自己票拟,报冯保批红。

当谭纶死后,戚继光对张居正的依赖更加强烈,在张居正返回家乡葬父期间,戚继光竟然惴惴不安,他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完全是靠着张的庇护,一旦张这个靠山倒了,自己也就什么也不是了。他去信给张居正表达了他的担忧,张居正对戚继光进行了安抚,在信中张居正说道接替谭纶的是梁梦龙,梁是自己人。看见首辅对自己如此信任,戚继光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派了一队鸟铳手保护张居正南下,而张居正竟然也坦然接受。

张居正对戚继光的过分关怀的确是不恰当的,这会令其他边镇的将士们寒心,也会加剧他们跟戚继光的矛盾,而张居正写给戚继光的信件也会作为日后群臣倒张的重要证据,因为在本朝中枢结交边将乃是大忌,宦官汪直和首辅夏言都曾犯了这样的大忌。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阮景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