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六十六章嘉靖时代

我们回过头来对这个嘉靖时代进行评价的时候,这种评价依然是矛盾的。一方面就中枢来说,它一改自成化年间起文官掌政的局面,帝国又重回君主专制;从民间来看,它却是继续沿着成化年以后的那种发展趋势,也就是商业日益发达、思想日益自由、文化日益昌盛。嘉靖朝的的确确是一个特殊的王朝。

这种矛盾的反映都归因于明王朝的继位出现了偏差,正德的无嗣使得这一切都复杂化了,那个由外藩继位的孩子搞乱了这一切。外藩的身份使他一直都没有自信,并成为终生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阴影,他很容易把别人的行为往这方面联想。他不顾一切在大礼仪方面跟所有的官员较劲,这正是想树立他的正统性。但外藩儿子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的,即使是永乐皇帝也不能例外,还不如从容面对。为了进一步昭示自己的正统性,他将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继承皇位是靠着宗法制的伦序原则而继,他的皇位具有不可争议的正统性。

嘉靖朝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在这一朝没有了太监专政,此后除了魏忠贤短期的专政之外,大明朝宦官威风的日子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绝不意味着嘉靖朝文官的日子好过,实际上,文官的日子跟在洪武朝一样难熬,这位皇帝跟他的祖先朱元璋一样有着超强的个人能力。

在嘉靖朝只有迎合皇帝的官员才能够持久,他找到了严嵩,然后又找到了徐阶,两任首辅都小心翼翼的伺候,他们不再是具备独立品格的士大夫,而是成了皇帝的奴才,皇帝的虚伪与阴暗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嘉靖一朝本身比较平淡,除了南方御倭和北方对付蒙古人也并无大事,但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下实际上却是波涛汹涌。

受到压抑的文官必然会在以后爆发出来,不断发展的商品经济开始蚕食农耕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受教育人口的增多带来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体制的惯性又使得财富继续向少数人手中集中,这些都无可置疑的使我们这个帝国开始摇晃。

从嘉靖十八年后,皇帝便开始倦怠政事,对于一些顽疾他也无心再去理会,他大概知道这些皆非人力所能为之,我们这位皇帝大概在这方面看的很开。在皇帝的这种无为下,在臣子们的战战兢兢下,帝国的形势开始下滑,虽然有严嵩、徐阶在那里苦苦撑着,但已是于事无补。

不过这也有个好处,嘉靖朝的衰弱和不振正好给后世的改革提供了机会,我们要提醒的是嘉靖一朝以税粮和力役折成银两交税为主要内容的“一条鞭法”改革一直在江南推行,开海与互市在严嵩遮遮掩掩的情况下也在慢慢推进。保守与革新、多元与单一、奋发与堕落、呐喊与沉默、开放与踌躇在这一刻同时出现,我们的明王朝注定在这一刻走向诡异。

嘉靖御宇的45年占了半个世纪,这本来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半个世纪,但由于中枢的保守终是一事无成,不仅一事无成,反而使时事益发艰难。嘉靖不仅是明王朝最差的皇帝,他还跟李隆基、乾隆一起成为中华帝国史上三位最差的皇帝,在这三位皇帝御宇期间都是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嘉靖45年,有人前进、有人后退;有人正坐、有人打滚;有人高升、有人杀头;有人辛劳、有人享乐。嘉靖45年实在是沉闷、平淡,又充满精彩华章的45年。

第六十七章隆庆王朝——帝国走向开放与自信

嘉靖四十五年的寒冬,嘉靖皇帝朱厚熜在孤独中死去,享年59岁。这是一位孤独的皇帝,父母早死、子女们多殴、夫妻隔阂、君臣猜忌,跟大多数政治人物临死一样,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京城对于他来说始终是客居,他的家乡在南方那个小城,那里才是他的家,但他不能像他的臣子那样到了退休年龄还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他只能在这里苦捱。

继承皇位的是嘉靖的第三子朱载垕,他做了29年不明不白的储君,没有人知道他跟他的父皇见过几次面。他的父皇不是不愿意跟他见面,而是不能见面,因为在明王朝的皇室留传一个咒语——二龙不相见,皇帝的冷淡是对儿子的保护,当朱载垕的儿子朱翊钧诞生后,这位皇帝依然表示出了淡漠,但是他的内心是热乎的、是畅快的,为了他的江山社稷,他必须把这种情感埋藏在心底。

我们讲这些绝对不是毫无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了隆庆皇帝的性格。正是因为父皇的冷淡,使得这位储君一直在一种抑郁的环境下长大,他的性格沉默而寡欢,但也正是这种成长进程的不顺使得他有一种豁达的心境,他在这方面跟弘治皇帝一样能够容人。

我们可以看的出来,隆庆王朝基本上改变了嘉靖王朝的那种令人沮丧的局面。它开始恢复嘉靖朝以前的那种言路,君臣关系开始融洽,与蒙古人恢复了互市贸易,并进行了开海。嘉靖死后,由徐阶起草了一份遗诏,遗诏中嘉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过去所做的都是错误的,因为受到了奸人蒙蔽,本来打算改正这些错误,但时间来不及,所以留给后世纠正。并说道从正德十六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期间,因谏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并要罢除一切斋醮。因为这道遗诏,杨廷和、夏言、杨继盛、沈链皆被平反,还有一个人被放了出来,他是海瑞。

沿海的海盗虽然被俞大猷、戚继光、刘显剿灭,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海盗依然是个问题。谭伦在福建当巡抚期间,福建的海盗问题又猖獗起来,谭伦给朝廷打报告,请求在福建开关。帝国在严嵩主政期间,一直想在南北开放贸易,但都慑于嘉靖而没有成行,现在嘉靖既死,开放贸易自然是顺水自然的事情。

谭伦的报告被批准,朝廷在福建漳州开埠了一个月港,允许在月港从事私人贸易,但必须获得船引,起初对船引的数量和商船的吨位做了规定,但后来在这方面也渐渐放宽了。虽然只是在帝国的万里海疆开了一个小口,但它却吸引了世界的白银流向这里,但是这些白银既没有流入国库,也没有造福百姓,而是全部流进了私人腰包,帝国并没有收取关税的概念。

除了隆庆元年的开关,跟蒙古人的互市也在考虑之中。因为明廷拒不开关,且杀死俺答汗派遣的使者,俺答于嘉靖二十九年带兵破关来到北京城下。整日深居西苑的嘉靖哪里见过这种架势,手忙脚乱的他将火气撒到臣下的头上,严嵩告诉他蒙古人是来抢东西的,抢完了就会走。果然,蒙古人在京畿地区连抢8天,事后,嘉靖怒气难消,皇帝的尊严、天朝的脸面就这样被毁了,他将责任推给兵部尚书丁汝夔,并将兵部尚书丁汝夔杀害。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人的兵锋让这位自负的皇帝清醒了。

隆庆四年,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突然来到边关向明廷投降,这是件令人费解的事。原来把汉那吉要娶兔扯金的女儿为妻,但俺答却将兔扯金的女儿许配给鄂尔多斯,把汉那吉一怒之下投奔明廷。

明廷方面封把汉那吉为指挥使,俺答前来关下要人,明廷方面不给,眼见无法,俺答顺势提出要求通贡、互市,恰巧明朝方面也早有此意,可以说隆庆四年的一次偶然性事件竟然促使明蒙之间达成和议,不仅通了贡,而且还在大同开了马市。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阮景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第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