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青山绿水间多的是田野,是农舍,是沟渠,是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和穿行其间的亲切面孔。山坡下,水塘边,蹦蹦跳跳的张九龄是个快乐的小精灵,紧跟着母亲的步伐,看桃红柳绿,捉蝌蚪,放风筝,乐在其中,但这所有的快乐都抵不过书桌上的纸墨香。

酷爱读书的他每晚睡前都要磨好两大碗墨水作第二天练字用,令人气愤的是,辛辛苦苦磨好的墨水总在三更半夜被一只老鼠打翻。小九龄怒了,花了很长时间将它捉住,想要置其于死地,可是想到六祖曾讲“万物皆有佛性”和不得杀生之戒,只得放弃。到底该怎样处置这只小老鼠呢?他双手一背,小嘴一张,学着六祖在殿堂里讲经说法的摸样对它训起话来:“你这小东西愚昧无知,根本不懂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读书人的事就连皇帝都不能干预,而你却总是给我捣乱,已犯杀头之罪。可我不想杀生,只有将你解到朝廷上,让皇上处置你。”

小老鼠惊恐不安地望着这个小娃娃,似乎在极力表示不想上朝廷而愿就地悔改。但张九龄顾不了这么多,将它装进木箱里,并在上面写到:“张屋张九龄,捉鼠解朝廷;若然解不到,学子不安宁。”邻居们都笑他胡闹,可他却理直气壮地说:“自古天子犯法与民同罪",更何况一只小老鼠?既然有罪,它就该去朝廷认罪,而不是被我押解去。”说完就将木箱放进江水中。如得神助,那木箱果然逆水北上,渐行渐远……

如鱼儿离不开水,小九邻每晚都与书相伴。母亲喜在眉梢,疼在心上,便用米粉给他做夜宵。这种久煮不烂清香可人的米粉此后被称为“宰相粉”,现在已成了当地的一个畅销品牌。

在始兴的那些日子是短暂的,张九龄很快便与父母回到曲江。才过五岁的他突然变得很固执,再也不愿意陪母亲去寺庙上香,更不肯下跪拜佛,甚至连鞠躬作揖也不高兴。卢氏屡屡训斥也不见效果,只得请来韦刺史教训儿子,因为她知道儿子平时最听他的话。

闻讯后,韦刺史笑问张九龄:“菩萨大慈大悲,世人都朝拜供奉,你小小年纪怎敢轻视神灵?”

“所有佛像不是泥巴做的就是木头雕的,与神灵无关,又凭什么让我下跪膜拜?”

“佛像虽不是真佛,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佛的虔诚与否。如果对佛像都不恭敬,还谈什么学佛呢?”

“六祖大师说:佛从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这一长串佛语让韦刺史目瞪口呆,随之又问:“照此说来,众人烧香布施供奉菩萨也都是多余的了?”

“该是也。可六祖大师还说: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这些言论是否真的出自六祖之口,韦刺史半信半疑。俗语说:小和尚念经跟着唱,能懂什么经文奥义呢?更何况九龄才五岁,听六祖诵经说法竟然入耳不忘,可能吗?带着满脑子疑问,他特意跑到南华寺,当面请教六祖法师。谁知六祖一脸平静地说:“九龄小施主天赋极高,将来定在众人之上天子之下,所以他只朝天子不朝佛。他之所言正是老纳之意也。”

闻言,刺史大人终于明白,自己遇到了神童。

不久,他携张九龄漫步河边,正赏山光水色时,突遇阵雨,衣襟尽湿,便随口念到:“风吹江水千重浪,雨滴砂珠万点窝。”然后得意地问身边的小朋友:“怎么样,还算贴切吧?”

“美则美矣,绝则未绝。”

“何为美则美,绝未绝?”

九龄不慌不忙地说:“风吹江水重重浪,雨滴砂珠点点窝。”

韦刺史不得不叹服:“绝句,绝句也!”要知道,撰拟对联本是民间最能表现才学的方式之一,张九龄小小年纪便能对他的对联进行修改,并且改得如此之好,足以说明其才学早已在他之上了。

如此年幼,如此才情,问世间能有几人?

---待续---

张九龄不仅是神童,还是顽童。

也是在五岁这一年,家里养了一群鸽子,他特别喜欢,经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捉一只藏在书包里,想要带到学堂里去玩,但总是走不到学堂,小鸽子就从书包里飞走了,等到放学回家,竟然发现鸽子早在家里呆着了。

奇怪,别人都说飞走了的鸟儿不会再回笼,为什么它就飞了回来呢?为了弄清楚鸽子是不是都这样恋家,他又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发现每一只鸽子都拥有这种奇特的本领。这真是太好了,从此,他称自己家的鸽子为“飞奴”,并有了个大胆的设想:如果一个人要离家远行,将一只鸽子带在身边,到了目的地后写上一封信绑在鸽子腿上,让它飞回家,不是可以向家人报平安了吗?

张九龄知道韦刺史最需要这种快捷的通信方式,因为他经常因公出差,便将这个主意告诉了“老朋友”。韦刺史再次震惊了,五岁的孩子怎么可以有如此的经验和推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好奇之下,他第一次将鸽子带到南华寺放飞,结果鸽子果然飞回自己家中。出差去广州的时候,也将鸽子带去放飞,鸽子当天就将家书带了回去。

天才,真是天才呀。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韶城以至全国各地,飞鸽传书从此盛行起来,成了人类最初的一种隔空联系方式。

顽童玩也能玩出个名堂来,这真是天下奇闻。

不仅如此,才智过人的张九龄六岁时便能吟诗作对,远近闻名。到了七岁那年春天,有一天他在南华寺游玩时,身边忽有人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纷纷回避的时候,唯有张九龄依然我行我素,只是将进寺前折的一支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的随从们摆弄供品。

太守见眼前这个娃娃甚是可爱,还袖藏桃花,自以为不被人知,便不由地乐了,想要考考他:“莫非你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你若对上,就给你吃。”

“没问题。”

“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闻言,原本得意洋洋的太守一愣,这孩子真不得了,看我怎么为难他,便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正东张西望的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随口应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呀。

拿着太守赏的供果,张九龄蹦蹦跳跳地去寺后游玩,却被一和尚撞见,非说他偷吃供果。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说什么也不信:“凭什么说是太守给你的?”九龄只得说明原委。

和尚好生奇怪,便又让他说太守出的对子。九龄念出太守出的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九龄灵机一动,朗声说到:“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吓了一跳,撒丫子就跑,一心要找太守讨清白,徒留小九龄在身后笑弯了腰。

---待续---

神童的世界是与众不同的。

就在韶城城南十五里的白茫渡对岸有个高十丈、广三十丈的岩洞,地面平坦,光线充足,内有一股清泉自洞内流出,泉水涌涌,水声潺潺,清幽雅致,全无车马之音。因为张九龄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又痴迷读书,父亲便在岩洞前建了一间书堂,专供他在此读书和练习琴棋书画,并取名为书堂岩。

这是一个激发思古幽情的所在!

张九龄习惯在此静坐,一任心旌摇曳,好象活着就是为了这一刻的沉醉。

那些在大唐寻花问柳的文人骚客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__花无心__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那些在大唐寻花问柳的文人骚客们第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