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议和不成,载漪又命董福祥、余虎恩急攻使馆,武卫军、虎机营、神机营全部压上,发誓要破之泄愤。为鼓舞士气,又杀了主和的徐用仪、立山、联元三人。徐用仪的尸体横在路上两天,也无人敢收。半月之内,连杀五大臣,诏书都说他们是里通洋人。连王文韶、廖寿恒、那桐等人也险些被杀,正好城破才免一死。载漪还想乘机弑杀光绪帝,御医姚宝生泄密,载漪把姚宝生投入监狱,想杀人灭口,城破而没有得逞。

此时,八国联军已经攻破通州,随后进攻北京,董福祥带兵迎战于广渠门,大败后纵兵大掠,一路上到处都是丢弃的辎重,随后往西逃回了甘肃老家。

七月二十日晚,北风急,炮声震天,风雨骤至,短暂休战的北京城,安静得让人害怕。

七月二十一日黎明,北京城破,八国联军从广渠、朝阳、东便三门入,禁军大都溃逃。彭述还到处跟人说我军大捷,八国联军已退到天津云云。城破后,北京人见了英国的雇佣兵(印度兵),竟然还有人以为是甘肃的回部救兵来了。

是日,百官无入朝者。新任工部尚书的徐会澧前去宫中谢恩,到神武门的时候,听到哭声一片,宫中人纷纷逃出,才知道北京城破。

8.6、慈禧太后逃跑了,一路逃得很辛苦

天津沦陷后,八国联军随即向北京进逼。慈禧太后见势不妙,赶紧预备逃跑。

早在七月十六日的时候,慈禧太后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但因为宫廷里的人实在太多,一时间没有那么多的车辆,只能先把这事先放一放。但刚过了三天,也就是十九日的晚上,八国联军已经杀到北京的郊外,在宫中都能听到城外隆隆的炮声,慈禧太后这下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慌得六神无主。

在第二天(七月二十日)的一大清早,慈禧太后紧急召见那些王公大臣,但没想到的是,连召五次,一个人影都没见着。直到第五次,王文韶、刚毅、赵舒翘三人才匆匆赶来见驾。

慈禧太后伤心得不得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现在的这些大臣,没事的时候,一个个装比谁都要忠诚,一到有难了,都各自为自己打算,再也不管我们母子了。如今也只有你们三个,还算忠心,明天你们三个一定要前来护驾,不要抛弃我们母子。”

当时的王文韶已经是一大把年纪了,于是慈禧太后于心不忍,就对王文韶说:“你年纪大了,到时就乘轿来吧,他们两个骑马,明天一起走。”

度过一个惊恐不安的夜晚后,总算捱到了二十一日的清晨。天还没有完全放亮,慈禧太后就穿着普通青衣,一身农妇打扮,边走边哭,踉踉跄跄的从宫中逃出。光绪帝及皇后等也都衣裳单薄的,一直跟着走到西华门外,才弄了辆骡车坐上,王公大臣们,如载漪、溥俊、载勋、载澜、刚毅等,也都步行跟着,出安定门后往西逃生。

慈禧太后带上了太监李莲英,而抛弃了宫中的绝大多数太监和宫女,让这些人自行解散,各谋生路。太后一走,宫中立刻乱成一团,一片狼藉,由于太监和宫女们长年生活在宫中,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一旦离开宫廷,大都走投无路,后来上吊的上吊,投井的投井,服毒的服毒,各种各样,自杀的数以百计。

连光绪帝最宠爱的珍妃,由于一直被慈禧太后所厌恶,来不及跟上逃跑的队伍,只得投井而死。也有说是慈禧太后临走前,逼迫她投井自杀的。

这群人刚走出安定门,就遇到溃兵抢劫,队伍被冲得七零八乱。一眼看去,当时的北京城已经是兵荒马乱,随处可见熊熊大火,不管是做官的还是寻常百姓,听说八国联军马上就要进城,都吓得四出逃窜。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清晨,谁还认得这是当今的太后老佛爷!

想当年北京城兴盛的时候,有将近三百万的居民,街面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片繁荣昌盛。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乱后,原来很多人来人往的繁华之地,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有的地方甚至白天都可以看见狐狸出没。糊涂的决策和暴行,竟然把若大的北京城毁败到如此地步!历史的残酷,让人扼腕叹息。

慈禧太后一行走出西直门的时候,幸好马玉昆带兵赶到,慈禧太后才稍微心安了一点。一行人走了一整天,晚上才到昌平贯市,这时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由于忙于逃命,已经整整一天粒米未进。当地百姓献上麦豆,慈禧太后饿得已经顾不上什么礼仪和高贵,就用手捧着,不到一会,就吃了个精光!

出逃的时候过于匆忙,慈禧太后甚至头发也没梳,狼狈不堪。要知道,慈禧太后对梳头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当年李莲英就是靠善于梳头,才讨得慈禧太后欢心的。

乡下七月的星空依旧明亮动人,夜色如水,天气渐凉,慈禧太后正感叹宫里宫外反差如此巨大的时候,忽然发现因为出宫匆忙,竟然没有带卧具!幸亏当时有村妇进献了一床干净的被子,被单刚洗过还没有完全干,但无奈之下,也只能将就了!遥想四十年前,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和老公咸丰帝出逃,也发生过忘带被褥的事情,看来老太后还是记吃不记打啊。

当晚清点随从,有端亲王载漪,庆亲王奕劻,肃亲王善耆,蒙古王那彦图,贝子公爵数人,刚毅、赵舒翘、溥兴等,加上陆续赶上护驾的神机营、虎神营兵士一千人左右,再算上马玉昆的一千多兵士,大概有两千多人。那些兵士一路上也没人负责供应饮食,只能沿途向民间自行抢掠,慈禧太后不管,也不敢管----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发生像当年唐玄宗马鬼坡兵变的事件,已经是很幸运了!

有两个大臣倒是忠心耿耿。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老臣王文韶。王文韶当时没来得及赶上慈禧太后的西逃队伍,老王不顾自己的一把老骨头,和儿子一起出西直门后玩命般的追赶,一直追到怀来,才赶上慈禧太后一行人。慈禧太后见了王文韶,感动得又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

还有一个是当时的甘肃布政使岑春煊。岑春煊本来奉命前往察哈尔防犯俄国入侵的,后来听说北京城破,赶紧带兵前来勤王护驾,到了昌平正好迎到了慈禧太后一行人。慈禧太后仓皇出走,一路上又惊又怕,见到岑春煊后,才算有了点安全感。

岑春煊日常护卫很是忠心。有一天晚上,慈禧太后住在一个破庙里,半夜里被恶梦惊醒,当晚岑春煊整夜跨刀立于庙门外护卫,听到慈禧太后惊叫后,赶紧在门外大声道:“臣春煊在此保驾。”岑春煊竭尽全力在危难之中护卫慈禧太后安全达到西安,慈禧太后深为感动,后来岑春煊也由此得到了老太后的重用,做了陕西巡抚。

慈禧太后一行人出逃的时候,正好是七月流火的酷暑时分,天气热得不得了,白天的日头毒辣辣的,这一路上真是苦不堪言。但在求生的欲望下,这些向来养尊处优的王公贵族,也只得一路上拼力支撑。

一行人又累又饿,好不容易捱到居庸关,延庆州的知州秦奎良赶紧前来迎接,向慈禧太后进献食物。但由于准备的食物有限,随从的人没有全部吃到,秦奎良很是惊恐。但慈禧太后此时倒没有去深究,反而对他温言劝慰。到了这里,慈禧太后才换了秦奎良的轿子继续西行。

走了三天后,七月廿四日到怀来县,当地的县令吴永听说慈禧太后一行人到了,仓皇出迎。由于小县城条件简陋,慈禧太后到了后只能住进吴夫人(曾纪泽的女儿)的卧室,皇后住吴永儿媳妇的卧室,光绪帝则住在县衙的签押房。

当时太后饿极,手拍梳妆桌,命“快快送饭来”!吴永拼尽全力,总算是准备充分,跟随的人这才算吃了顿饱饭,并有衣服更换。逃亡路上的这几天,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换过衣服,身上早已又酸又臭!

当时的塞外已经颇有凉意,慈禧太后出宫时,穿的是夏天的衣服,吴永见状赶紧进献裘衣,慈禧太后大喜,立刻提拔吴永做了通永道。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门送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