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甲午战争明明是日本一手策动的,可是对此,后党分子孙毓汶竟颠倒黑白,是非不分,胡说战争并非是日本蓄意挑动,而是翁同龢误信清流,播弄皇帝,一意主战所造成的。刚毅则公开为日本侵略辩护,说:“日本并无侵占朝鲜与中国寻衅的意思,均是咎翁同龢及一批清流所激成。”⑨李鸿章也攻击翁同龢及主战派的主战是“淆于乱哄,轻于一掷”。据说奕禦在临终前犹语:甲午年间对日作战是铸九州之铁而成大错,对翁同龢及主战派怨恨不已。1898年9月,当西太后下令将翁同龢革职编管时,也将翁的甲午主战列为大罪之一,说他“信口侈陈,任意怂恿……以至不可收拾”。直至1904年翁同龢去世,仍以此为由,拒绝对翁的“开复”。后党分子主和派的上述攻击,除了是对翁同龢及主战派反侵略斗争的诬蔑外,也是为他们投降卖国的可耻行为作辩护。

甲午战后,李鸿章及其一伙为了推卸他们战败的罪责,竟说由于翁同龢利用户部尚书职权,“以军费掣肘北洋,以致对日作战失败”,甚至有人以此为李鸿章鸣冤,这也是违背事实的。为了筹措战费,购买新式战舰,翁同龢极尽辛劳。在当时兼任北洋行营翼长、出入北洋大臣帷幕的津海关道盛宣怀的档案中保存着大量有关翁同龢为湘淮军、北洋海军筹饷购械的文稿。《许文肃公遗集》中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翁同龢自己的日记中也有所反映,何况当时淮军军费并不“奇缺”。可见,说翁同龢“以军费掣肘”造成战败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甲午战败给了翁同龢以极大刺激。他为自己“保国无才”而悔恨。战后各国瓜分中国的侵略活动,使他“日夕不安”,感到“故辙不改,无以自振”,必须“改革旧章,发愤自强”。战后,帝后两党矛盾斗争的激化,帝党势力日益孤危的趋势也使他感到有必要寻找新的支持力量。终于,他找到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实现维新变法,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注:

①《翁文恭公日记》第二十二、二十三册。

②《翁文恭公日记》第三十三册,光绪二十年六月三日。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翁同龢的话,均引自翁日记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七册。

③《盛档》之三:《中日甲午战争》(下),第215页。

④⑤⑥⑦《中日甲午战争》(四),第576、108、96页。

⑧⑨徐一士:《方家园杂咏纪事·德宗遗事》,《国闻周报》第十二卷,第21期。

李鸿章致陶模函,引见黄大绶:《中国近代史大纲》(台北版)。

《戊戌变法》(一),第463、478页。

引见王炳耀:《中日甲午战纪》,第253页。

《梁燕孙年谱》(上),第44页。

================

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一味主战,是该杀的。

那他为什么主战呢?

看下文。

6.3、基隆、台北的陷落

当台湾民众正在积极酝酿抗日救亡行动时,日本也伸出魔爪,准备使用武力侵占台湾。

正如伊藤博文所云,台湾“尚未下咽,饥甚”,就在烟台换约后的第三天(1895年五月十日),日本政府立刻将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晋升为大将,并任命其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尽快武力占领台湾,以防夜长梦多,列强干涉。

事实上,在清廷派李经方办理割台事宜之前,日军就已经开始对台湾发动了进攻。当时,桦山资纪亲自指挥总督府直属部队将校百名、战马千匹、士卒万人,会同侵略辽东半岛的日本近卫师团(由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指挥,规模是桦山资纪所率部队的两倍),两路大军先后驶入琉球中城湾,会合后稍作停留,随后便向台湾进发。

日军到达台湾海面后,经过侦察发现基隆炮台坚固难攻,便决定在基隆以东五十里的澳底登陆。五月二十九日,日本军舰佯攻基隆炮台,做出一副要登陆的样子,以吸引守卫清军的注意力并牵制其的兵力。随后,日军近卫步兵第一旅团则悄悄的由运兵船运至澳底,先行登陆。

澳底距离基隆约五十里,当时为一荒滩,但此地港湾水深,有利于军舰停泊。这里本来有福建提督杨岐珍的防营防守,但杨岐珍后来奉清廷命令率队内渡,后来这里只有总兵曾照喜统带两营土勇在此驻守,而这两营土勇都是新募的士兵,刚成军三天,士兵们未经训练,几乎没有战斗力。

果然,日军登陆的时候,双方刚一交火,曾军当下死四人,余下的士兵即惊慌逃走。日军在澳底轻松的登陆后,于次日凌晨向基隆开进。但日军没有想到的是,澳底离基隆虽然只有五十里,但沿途坎坷难行,一路上满是高山峻岭,路途艰难,唯有一条羊肠小道,可直通基隆。日军由于携带了过多的辎重,特别是炮队,更是叫苦不迭,最后只得将炮身和炮车分解,由士兵手抱肩扛,勉强沿着山路行军。由于山势过陡,日军常有士兵或者驮马坠落深涧。

路途的中间有个叫三貂岭的地方,是通往基隆的必经之地。三貂岭是基隆和台北中间最为险峻的地方,该岭海拔高度为七百米,上下坡均有八里路程,当时唐景崧听说日军在澳底登陆后,急令吴国华率兵七百前去守卫三貂岭。但由于吴国华所部行动迟缓,没到三貂岭,就得知该岭已被日军占领。

吴国华率军到达小楚坑的时候,突然和日军前锋探骑相遇,猝然之下,吴军击毙对方军官一名,其余日军慌忙逃走,吴国华见日军人少,便下令追击。正好这时,友军包干臣率三百人听到枪声前来助战,看见路旁有一日本军官的尸首,便割取其首级前去领功。

正在前面追敌的吴国华闻讯大怒,便撤队下岭,要找包干臣讨个说法。两人率队回到基隆,前线督战的前刑部主事、全台营务处督办俞明震大惊,还没等两人争功,即大声质问:“糊涂!你们奉何人命令,竟然私自撤兵?”吴国华这下才醒悟过来,急忙又率队赶往前线。而包干臣居然把敌人首级偷偷藏匿,跑到台北去献功领赏。

日军占领三貂岭后,随后向清军驻守的要地瑞芳进军。此时幸好广东守备刘燕带了三十名炮兵运了五门格林炮到达瑞芳,俞明震便急令运到前线,列炮扼守。日军来到后,双方展开激战,由于清军人少炮弱,血战一场后,清军记名提督陈得胜不幸战死,提督张兆连身受重伤,俞明震闻讯率亲兵前来助战,也被流弹击伤,被部下急忙抬下战场,瑞芳被日军占领。

瑞芳失守后,日军便打通了通往基隆之路。六月三日,日军开始进犯基隆,该日正午时分,日军到达基隆市街外,与此同时,日本军舰也在海上炮击基隆,以掩护日本陆军的进攻。

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在隆隆炮声中,天上忽然传来轰轰惊雷,霎时间基隆上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随即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雨势大到五步之内,难以分辨人和物。日军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了个透,一时慌乱,加上对地形不熟,也不敢大胆前进,于是双方在大雨中相持五个小时。

等到雨势渐小,日军开始突入市街。这时,清军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一街一巷都不轻言放弃。虽然武器不如日军,但清军士兵还是或在街角突然杀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或从民房窗内或屋顶向敌人射击,直到最后战死为止。在巷战中,日军为占领基隆付出了伤亡近百人的代价。

日军去接收基隆的一个火药库的时候,火药库被两名潜藏的清军士兵突然点燃爆炸,当场就炸死了日军军官一人、士兵二十人,并炸伤其余一百余人,日军遭到了一次沉重打击。

在进攻基隆的同时,另一路日军又向狮球岭发动进攻。狮球岭位于基隆市街西北,是基隆通往台北的最险处,日军进攻台北,必须要经过此地。本来,狮球岭有林朝栋的栋字十营驻守,林本是刘铭传旧部,并曾在1883年的中法之战立下赫赫战功,所部士兵也都训练有素,但后来由于内部矛盾,被唐景崧调往台中。等到战事紧张的时候,唐景崧虽然电令林朝栋回援,但远水毕竟救不了近火,狮球岭一时难保。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门送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