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打趴下楚国之后,又回过头来攻打魏国。公元前276年,白起发动攻击拿下了魏国两座边城。第二年,秦相魏冉亲自率领大军围攻魏国首都大梁。韩国派大将暴鸢来救,秦军围城打援,将韩军击溃,斩首四万。魏国只好割地求和。又过一年,秦军再次出击,占领了韩、魏两国大片边境地带,秦国中原的地盘又扩大了不少。在秦国一连串的进攻下,一向是难兄难弟的魏韩两国也按照就近原则发生的分化。韩国与秦国接壤较多,倒向秦国,做了秦国的马前卒。魏国与赵国接壤较多,拜赵国为大哥。公元前273年,赵魏联手向韩国发起进攻,派军包围了韩的华阳。华阳眼看就要被破,韩国急忙向老东家秦国求救。派去了使者无数,可秦国的救兵始终不见踪影,急得韩国君臣团团转。韩相公仲朋突然想起一个叫田苓的家伙,据说他口才不说,派他去秦国,或许能搬来救兵。公仲朋找到田苓道:“军情十万火急,先生虽然有病,也烦请去秦国一趟吧!”。
田苓到了秦国,并不直接见秦王,而是找到了秦国的实际当家人魏冉。魏冉问道:“韩国很着急了吧。不然不会让来啊?”
田苓道:“我们韩国才不着急呢!”
魏冉道:“你在说瞎话。你们的使者排着队来秦国求救,还敢说不急?”
田苓道:“实在不行的时候,我们韩国就跟别人混。反正我们是做二奶的命,大款不急,我们才不着急,谁强就傍谁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魏冉道:“这么说你不用见秦王了,救兵的事我帮你搞定。”
八天刚过,秦国的救二奶兵就到了。由此可以看出两点,1)秦国的办事效率极高。2)穰候的专权程度也极高。秦军的统帅是可怕的白起,副统帅是胡阳。秦军与魏赵联军在华阳大战一场。结果魏赵联军被杀得大败,扔下十三万颗脑袋,其余的转身就跑。魏军比较幸运,在统帅芒卯带领下保住了性命。赵军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万多士兵被秦军追上包了饺子。秦军一向没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也用不着改编敌人军队,所以只好将这两万多个饺子赶入了大锅黄河。秦军乘胜跟进,再次包围了大梁。大梁城内的魏国君臣挨打的次数多了,也有了应付的心得。以往成功的经验是只要大梁被秦军包围,魏国就向周围国家求救,救兵一来,秦军就只好退却,有时还得丢点面子。这次,魏相须贾直接找魏冉商量:“我们魏国已经全力做好了防守大量的准备,赵国、燕国、楚国军队也已经准备增援,到时秦军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不如你们少要点,我们少给点,咱们两国私了算了。我们割出南阳,你们退兵怎么样?要不,楚三国军队到了,事情可就不这么好解决。”魏冉想想也好,便同意了须贾的请求。其实楚、赵新败,很可能没有心情管魏国的闲事,须贾也就是虚言吓唬。公元前272年,秦国将韩魏的南阳和楚国的宛合并建立了南阳郡,这样秦国在中原地区就有了第一个正式的行政区。
自从公元前294年即位以来,赵惠文王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风云之中迅速成长。他摆脱了李兑的控制,完全掌握了赵国的政权,将赵国打造成兵精国富的北方强国。赵国一般小儿子国王比较能干。任何一个强国都拥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库。如果说国家是大厦,那么人才是支柱;如果说发展是速度,那么人才是加速度。一国的衰败总是从人才的流失开始的,这几乎已成战国时期的铁律。赵惠文王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才形成赵国朝廷人才济济的局面。五国攻齐时,赵惠文王曾拜乐毅为相。后来又起廉颇于行伍之中,蔺相如更是从一个宦官的手下被提拔为上卿。赵惠文王还敢于跨专业使用人才,比如说赵国的另一名将赵奢的最初职业是税务官。
赵国的封君远不如齐国的封君逍遥快活。齐国的靖廓君、孟尝君父子牢牢地控制薛地,不但经济上自负盈亏,还有独立的武装力量。赵国的平原君也有封地,但是连税收自己都做不了主。赵国的法律规定封邑内的税收归国家所有。这条法令让平原君非常不满意,他打心眼里想把税收截留下来,留作小金库,备不时之需。但是来收税的官员赵奢却不答应,坚持要平原君府上缴税收。平原君府上的工作人员仗势欺人,对赵奢百般阻挠。偏偏赵奢也不是吃素的主,一声令下,随从侍卫上去砍翻平原君府九名工作人员。这一下,赵奢捅了马蜂窝。赵奢只是一低级税务官,而平原军是国君的兄弟,赵国的封君,权势逼人。平时如果两人在大街上相见,平原君理不不理赵奢。没办法,两人的级别差得实在太远。当平原君听说府上工作人员竟被一个小小的税务官砍死九个,火冒三丈,带着家兵家将将赵奢围在当中,准备将他杀死。没想到赵奢一点都不害怕,口中振振有辞,道:“君为赵国第一号公子,家大业大,却不明白国与家的关系,公与私的道理。如果贵府不带头奉公守法,赵国的法令还有谁人遵守?法令不行,赵国就会衰弱,衰弱的赵国无法抵挡敌国的进攻。如果没有赵国,哪里还有你平原君的广大家业。为君计,莫如奉公守法,如实纳税,如此则上下相安,上下相安国防才能稳固,国防稳固赵国才能保持强大。君为强大赵国的贵戚,必然会受到天下的敬重。”平原君不禁对眼前的这个小税务官肃然起敬,这样的道理以他千尊之躯从不曾听别人对他讲过。平原君不但没有杀掉赵奢,还把他推荐给赵惠文王。“富贵显中求”,说得就是赵奢。估计赵奢在下手之前也多少了解一些平原君的为人,如果碰到的是孟尝君那样一心专权的人,无论说得多么在理,恐怕都难逃一死。同样是封君,思想境界,价值取向还是有差异的。
税务官本是文职,赵奢却表现出了文职官员少有的威猛不羁。好是好矣,可如果主抓全国的税收工作,不缴税就砍脑袋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赵惠文王考虑到这一点,心想既然你爱好动粗,那就派你职业动粗吧。于是任命赵奢为将官。在齐国战场,赵奢果然立下功勋,地位直线上升,与廉颇,蔺相如等大腕将相仅差一级,不过这一级马上就会补齐。感谢秦国给的机会。
秦国从楚国那里捞着了油水,赵国也从齐国那里尝到甜头。秦国攻不下魏国,终于明白这是由于魏国旁边站立着一个强大的盟国赵国。本着擒贼擒王的原则,公元前269年,秦国派将军胡阳越过韩国,向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发起进攻。从阏与到邯郸是一条狭长的道路,周围布满大山。
军情传到赵都邯郸,赵惠文王召集文武大臣召开了御前会议。会上,廉颇认为道路狭险,地形逼仄,远离首都,不适合大军团作战,以不救为妙。赵惠文王又问乐乘,乐乘也持相同观点。赵惠文王颇具进取心,不甘心白白丢失一块土地,但他又不懂军事,便又转向赵奢咨询意见。赵奢认为道路狭险,地形逼仄,远离首都,不适合大军团作战对赵国如此,对秦国也是如此。同样地劣势条件下,勇猛的一方将取得胜利,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于是令赵奢为将,帅军去救阏与之围。
岂知赵奢吹起牛来一套一套,打起仗来却比较熊包,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安营扎寨,将全部精力用于巩固营垒,而且一停就是28天,看样子是不打算救阏与了。秦军的侦察兵来到赵军营地打探赵军动向的时候被抓获,赵奢不但没有处罚该侦察兵,相反却一顿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还转达了对秦军统帅胡阳的慰问。不用说,胡阳会得出赵奢惧怕秦军,不会救援阏与的结论。而这,正是赵奢想要的结果。
就在秦军几乎要忘却赵奢,集中精力攻打阏与的时候。赵奢却拔营起寨,开足马力向阏与奔去。连续急行军36个小时之后,赵军出现在距阏与五十里的前线。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引来秦军攻击。赵奢命令弓箭手在前面严阵以待,后面的士兵加班加点构筑阵营。阵营成,秦军赶到。赵奢营中有一名从军犯人许历向赵奢进谏道:“复杂地形下两军相争,关键在于制高点的争夺,谁先据有制高点谁就能夺取。阏与战场北山是最高点,我们应该火速占领。”赵奢点头称善,于是派精兵猛将和大量弓箭手火速占领了北山头。同样的道理,秦军也明白,也随之杀向北山,但是为时已晚,迎接他们的赵军的万千弓箭。赵军居高临下射击,秦军死伤无算,随后赵军从山上杀出,秦军丢下满山遍野的尸体后仓皇逃窜。商鞅变法以来,秦军第一次吃这样的暴亏。
赵奢回国后,因功大,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列。许历也一下子从从军犯跃升为国尉,这不是传说,是现实版的从奴隶到将军。赵惠文王的用人魄力不是一般君王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