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李德林所言有理,杨坚问道:那应该如何应对?置之不管吗?
李德林接着说:以愚所见,不能管也不能不管。
先生所言太过深奥,请明言。
可派丞相心腹之人速至军中,秘密调查事情的真伪。此人必须智谋过人,素来为诸将所服,因此即使他们有异议,也一定不敢有所行动,退一万步,即使有所行动也能控制。
杨坚大悟:公如果不说话,几乎误了大事。
谁符合李德林的条件呢,所谓心腹之人,参加会议的崔仲方、刘昉、郑译、高颎都符合条件。
仲方,你前往军中吧。
丞相,吾父现在军中,我再去多有不便,容易招致嫌疑。
崔仲方所言有理,他的父亲崔猷现在韦孝宽军中。
既然仲方不能去,还必须要用可靠之人,刘、郑两公可去一人,你们谁去合适?
丞相,刘昉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如何过问军旅之事?不是我不想去,是担心误了丞相的大事。
刘昉没打过仗,郑译打过,当初他还差一点同杨坚合作征讨江南。
没想到,郑译也不愿意去,他的理由是家中老母年长,不方便出去。
刘昉和郑译因为有定策之功,尽管共同执政变成了杨坚一人大权独揽,但杨坚对两人确实不错,刘昉拜大将军封黄国公,郑译原封沛国公不变,拜译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成为执政心腹,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带甲武士相随,朝野瞩目,连称为黄、沛,时人称国家大事“刘昉牵前,郑译推后”,但两人也有缺点,自恃其功,骄横跋扈,贪利忘义,出入门庭的多是富商大贾,而政事则日渐荒废。
对此,杨坚早有耳闻,但念着两人的好处一直没有发作,杨坚刚刚坐稳位子,也不想给世人留下过河拆桥的名声。
但是,今日之事,让杨坚恼怒不已。
作为领导,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属下怠工。
杨坚脸色转阴,就要发火。
173、韦孝宽大战尉迟迥(3)
丞相,还是让我去吧。
高颎替大家解了围。
尽管高颎也没带过兵,但在杨坚的眼里,他有器局,懂书史,会说话,对兵事熟悉,又多计略,他去也是好的选择。
就这样,高颎受命后立即出发,他连家都没回,只是派人跟老母亲辞行。
经过这次事,杨坚对李德林才的智谋赞叹不已,从此有事都跟李德林商量,李德林文采又好,军中书信一天一百多封,他随机口授数人,莫不一会儿就,应对总是那么得体。
高颎到军中后,每日与韦孝宽筹划军机,并不理会李询所报,众心稍安。
周军在沁水上架桥准备渡河出击,尉迟惇在上流做火袰(火筏子),顺流而下要焚毁河桥,高颎在河中放置土狗挡住火袰。
尉迟惇布阵长达二十余里,命诸军稍稍后退,想等韦孝宽半渡而击。韦孝宽见其退却,命诸军鸣鼓齐进,大军渡河后,高颎命将河桥焚毁,以断绝大家的退路。
果然,周军奋勇进击,尉迟惇大败,丢下大军单骑逃走,韦孝宽紧追不舍,一直杀到邺城。
尉迟迥与尉迟惇、尉迟祐率十三万大军在城南列阵,尉迟迥身边万余亲兵,皆穿锦袍戴绿头巾,号称黄龙兵,这是尉迟迥部精锐中的特种部队。
尉迟勤率众五万自青州赶来增援,以三千骑兵先到。
尉迟迥久经战阵,披甲临阵,麾下虽然是关中人,皆肯为之死战。
韦孝宽遇到了对手,周军面临不利的局面,前军稍稍后退,大兵团作战,一旦出现退却,必定出现全线溃败,韦孝宽勒马凝视战场上的情况,面部表情凝重,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挑战,在韦孝宽周围的众军官们焦急万分,
邺城百姓数万人在旁边观战,大家像看电影一样,为双方军队的表演喝彩。
宇文忻心生一计,他悄悄对韦孝宽道:事情紧急了,我当以诡计破敌,望公莫怪我。
说时迟那时快,宇文忻命手下弓箭手调转弓矢射向围观百姓,百姓们哪里想到观众成了演员,一阵大乱,各自逃命,声如雷震,宇文忻命所部军士齐声大喊:贼兵败了。
正往后退的周军忽然听到贼兵败了的喊声,军心大振,敌人败了,正是取首级立战功的好时机,大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重新振作起来,向叛军阵营冲去,尉迟迥大军听到贼兵败了的喊声,个个心胆俱裂,在周军的冲锋下,早已无心恋战,调转马头败走,尉迟迥大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保邺城。
韦孝宽大军将邺城团团围着,一声攻城令下,周军如虎狼般向城池冲去,李询及代人贺娄子干率部头一个登云梯登上城墙,守城军兵奋起抵抗,更多的周军爬进城来,邺城就这样被攻破。
尉迟迥登上城楼,崔弘度率一队周军登龙尾追上来,其弟崔弘升紧随其后。
崔弘度也不是一般人,他生的人高马大,一脸络腮胡子,膂力过人,十七岁即被宇文护引为亲信,曾经与宇文护的儿子宇文训等上鹳雀楼,那楼极高处离地有五丈,宇文训感慨地说:好高,可怕!崔弘度笑道:这么高有什么可怕的,中山公看我的。说完纵身跳下,居然毫发未伤,好轻功啊!
尉迟迥不愧英雄盖世,面临险境并不慌乱,他在城楼上弯弓搭箭,弓弦响处,连续射杀数人,崔弘度领教了尉迟迥的厉害,不敢再贸然往上冲,情急之下将头盔取下高喊道:尉迟公,还认识我吧,我是崔弘度。今日大家各自为了国事,不得徇私。但念着亲戚之情,我一定会禁止乱兵相辱。老将军,事情已经这样了,为自身计,你还等什么?
尉迟迥的儿子娶了崔弘度的妹妹,两人是很近的亲戚。
尉迟迥听罢崔弘度所言,自知大事已去,凭自己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力挽狂澜,败了,不认命不行啊,再行抵抗只不过自取其辱,念及此,老将军将弓箭扔在地上,一边大骂杨坚逆贼一边挥刀自刎。
崔弘度对其弟崔弘升道:你可取尉迟迥的脑袋邀功。
崔弘升赶紧将尉迟迥的脑袋割下来带在身上。后来,行军总管全部封国公,但因为崔弘度不肯自己动手杀尉迟迥,只捞了个郡公。
在子城做最后抵抗的以黄龙军为主的数万军士见尉迟迥已经自杀,再无斗志,全部缴械投降,韦孝宽将俘虏们集中到游豫园中,全部坑杀。也许杀人太多,据说从此以后游豫园每到夜晚总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杨坚立国后在游豫园南葛屦山上修建大慈寺,以超度这些被枉杀的亡灵。
尉迟勤、尉迟惇、尉迟祐向东奔青州而去,开府郭衍追上将三人擒获送到长安交给杨坚处置。
杨坚以尉迟勤曾经送过书信,特地赦免,李惠早自缚请罪,杨坚既往不咎让他官复原职。
尉迟迥以八十高龄起兵,任用北齐降人崔达拏为长史,达拏本无谋略,所献计策多失当,六十八日而败。
韦孝宽分兵讨伐关东叛乱,很快全部平定。杨坚命韦孝宽毁掉邺城,将城中居民南迁四十五里,以安阳城为相州州城,分相州之阳平郡置毛州、昌黎郡置魏州。
好消息纷至沓来,尉迟迥败亡后,河南方面叛军纷纷败退,司马消难叛逃南陈,只有益州的王谦还在抵抗。
局势已经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