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73、韦孝宽大战尉迟迥(1)

韦孝宽兵至永桥城下安营已毕,于仲文前来拜访,韦孝宽亲自出迎。

韦孝宽是行军元帅,于仲文是行军总管,虽然他这个总管隶属于韦孝宽,但对于仲文,韦孝宽格外客气,人啊,越活越明白,韦孝宽今年七十二岁了,洞察世事,尽管算起来在他面前于仲文属于晚辈,但他并不以长者自居。

在杨坚辅政这个问题上,勿忸于家族坚定地站在杨坚一边。当年,宇文泰病故,

正是得力于于谨的支持,宇文护才得以顺利接班,如今,于谨已过世多年,但于家在大周仍然权势熏天,燕国公于寔在朝为上柱国、大左辅,于智官拜司空,于翼官拜幽州总管,尉迟迥起兵的时候也曾经联络过他,但他把书信连同送信人一起交给了杨坚。

勿忸于家族的支持对杨坚很重要。

韦孝宽耳目众多,早有人向他汇报了于仲文在长安三日的行踪,于仲文是杨坚信任的人,也许能带来更多丞相的想法,因此他的意见很重要。

两人寒暄已毕,然后就当前河南的局势进行了探讨,定下以后的作战计划,于仲文带所部向东南讨伐檀让、席毗罗解徐州之困,大将军杨素攻打荥州的宇文胄,韦孝宽亲自率军向邺城方向迎战尉迟迥,这是基本方略。

公事谈完了,韦孝宽忽然道:次武,尊兄的事你知道了吧。

嗯,家兄已荣升吴州总管。

呵呵,丞相待你兄弟不薄,愿我等全力讨逆,为国家扫除妖氛。

丞相待我兄弟恩重如山,下官定随公铲除顽凶,虽万死不辞。

原来,几天前,地处周齐边境的吴州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州总管横死,凶手竟然是当州刺史。这个刺史就是于寔的长子,于仲文的大哥于顗,他素与吴州总管大将军赵文表不和,尉迟迥起事后,于顗在家装病不出,赵文表作为于顗的顶头上司,尽管一点也不喜欢于顗但面子上的事还不得不做,所以他亲自到于顗家里探视,谁知这一下进了阎王殿,当即被于顗手刃,事毕于顗命人驰传吴州总管府,说赵文表跟尉迟迥暗通款曲,自己奉命杀贼,总管府无人敢动,于顗控制了吴州的局势。

一个朝廷命官杀死顶头上司,这件事闻所未闻,虽然事后于顗上书说明情况,把一切罪责都推在赵文表身上,说赵文表通逆,自己不得不先发制人。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朝内很多人包括太傅窦炽都为赵文表不平。尽管杨坚明白地知道赵文表冤枉,但于家人不是朝廷重臣就是封疆大吏,牵一发动全身,现在尉迟迥大乱未平,杨坚不想再节外生枝,所以对于顗不但不加怪罪,反而为其加官拜为吴州总管。同时,杨坚让赵文表的儿子袭爵伯阳县公,算是对赵家的一点安慰。

此时,韦孝宽在这个时候提起此事,自然有勉励于仲文的意思,以于仲文的聪明如何不明白韦孝宽的意思。

于仲文告辞出营的时候,行军总管宇文忻早已等在那里,两人本是至交好友,宇文忻把于仲文拉到自己的帐内。

宇文忻是许国公宇文贵的儿子,因为其作战勇猛深为韦孝宽赏识,曾经随韦孝宽镇守玉璧,当年宇文邕平定北齐的时候,宇文忻居功甚伟,累升至柱国大将军、豫州总管。

宇文忻跟杨坚也算是儿时的小伙伴,对于杨坚做执政,宇文忻并不反对,他们家本来跟宇文泰一系血亲疏远,但是杨坚喜怒不形于色,所以他猜不透杨坚对自己的真实态度,此次随韦孝宽出征,一直心有所疑,他知道于仲文回京见过杨坚,所以想从于仲文这里探听一些情况。

于仲文见宇文忻一脸忧郁,便道:兄如何心事重重?莫非为战事忧虑?

宇文忻是个直性子,当下道:平定尉迟迥并不难,难的是事情搞定后恐怕有藏弓之忧。

飞鸟尽良弓藏,言外之意担心一旦敌人没了,杨坚也会行兔死狗烹之举。

于仲文心中一惊,他担心宇文忻生变,如果这个时候一个行军总管反水,后果不堪设想。怀州刺史李崇因为此前对是否支持杨坚曾经犹豫过,因此韦孝宽同他起卧在一起多日,与他倾心谈心,以坚定他的意志,又让其兄陇西公李询开导,确保李崇没有一点怀疑。

韦孝宽的日子不好过,虽说军中大部分军将都曾经随他南征北战,但当次大变之际谁也不敢保证谁的立场。

所以,于仲文要解开宇文忻心里的疙瘩,便道:兄错了,丞相绝非此等人。

何以见得?

173、韦孝宽大战尉迟迥(2)

丞相宽仁大度,英明有识。仲文在京只三日,即见其有三善之举,绝非寻常人物。

宇文忻好奇道:何谓三善?

于仲文道:贼人中有个叫陈万敌的刚弃暗投明从贼中反正,丞相即让其弟招募部曲从军讨贼,并不计较其过去,用人不疑,此其大度一也。上士宋谦奉命调查一件事的虚实,宋谦却调查出其他罪状,丞相责问道:已经立案的自应调查取证,别的不许过问,以此有伤大体。此不求人寺之二也。丞相言及仲文妻子,未尝不落泪,此其仁心三也。有此三善,仲文以为丞相为可托付之人。

原来如此。

宇文忻听罢于仲文所言,心中遂安。

见宇文忻脸色好转,于仲文放心了,他告别宇文忻回到本部,立即按照既定计划拔营向梁郡进兵。

永桥城下,关中周军大营,韦孝宽大会诸将。

大家要攻打近在咫尺的永桥,韦孝宽一摆手:永桥城城小而坚固,如果攻不下有损兵威,等我们把他们的主力击溃,一个小城又能怎样!

到底是老将老谋深算,众人服了,大家齐声道:愿从元帅吩咐。

在韦孝宽的指挥下,周军屯兵武陟(河内郡修武县)。

这时候,尉迟迥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惇率十万大军进入武德郡,屯军在沁水东岸。恰逢大雨数日,沁水河水暴涨,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双方隔水相望。

对于战局,韦孝宽心中有数,敌不动我不动,韦孝宽有的是耐心,他要等一个时机,尉迟惇不是尉迟迥,跟我斗还嫩了点。

然而,韦孝宽没有想到的是,未曾开战,自己的阵营先迎来了一场内部危机。

就在两军对垒的时候,韦孝宽的行军长史陇西公李询向长安上了一道密启,李询是李贤的儿子。

原来为了分化韦孝宽大军,尉迟迥秘密派人到军中贿赂各位将帅,据传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都接受了尉迟迥送的金子,碰巧这件事为李询发现。

李询在给杨坚的密信中告发了此事,并且将军中人情骚动的情况作了汇报。

杨坚又惊又忧,赶紧把郑译等人找来商量对策。

郑译建议为防万一应该速派大将取代三人。

李德林反对:公与诸将都是国家大臣,心里有不服也是正常的。咱们现在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前边派出去的人我们怀疑,后派出去的就一定忠心吗?况且,收金子之事虚实难明,现在如果派人取代,可能出现害怕获罪逃跑的情况,只能将他们羁押,那么郧公以下人人自危,这仗没法打了。临阵换将,正是自古第一难事,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正是燕赵之所以败给强秦的原因。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小说在线阅读_第2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第2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