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69、天上掉馅饼(1)

贪杯好色,快乐的是精神,损伤的是身体,齐国皇帝高洋、高湛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可惜,周国大臣们没有人能编写一本《资治通鉴》来劝诫皇帝。

高洋能折腾,至少在皇帝位子上坐了十年,实践了“天保”这个年号蕴藏的哑谜一大人只十”,高湛也在太上皇帝的位子上干了四年多。

宇文贇没有两位前辈的运气,尽管他的放纵声色和胡闹跟两位比还差了一点点,这不,才闹腾了一年多,身子骨就彻底垮了。

不过,宇文贇并没有觉得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依然我行我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正大臣们都已经搞定,也没有人再在他耳边聒噪。

在天元大皇后、天中大皇后、天大皇后、天左大皇后、天右大皇后这五位太后中,以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出身高贵,又是正妻出身,所以还敢时不时对天元皇帝进点忠言,然而,天元皇帝一点也不留情面,曾经多次指着杨丽华的鼻子骂道:不要以为你有家族撑腰就敢对天不敬,小心我把你全族给灭了。

宇文贇这话并不是一句气话,因为杨坚一直是宇文贇的心病。

杨坚虽然贵为大前疑,又是正牌皇后杨丽华的父亲,看起来大权在握,其实不然,长期以来,关于杨坚的故事太多了,什么天生异相等等,加上王轨、宇文宪都曾经说杨坚非人臣之貌,宇文赟也有点犯嘀咕。

有一次,天元皇帝召杨坚入天台,然后安排左右做好准备:如果随公色动,即格杀。然而,杨坚来了,神色自若,没有一点心虚的样子,宇文赟虽然嗜杀,却不是任性胡为,他杀的不是自己的旧仇人就是威胁自己皇位的功臣。所以,眼见杨坚镇定自若,心里暂时打消了疑虑。

杨坚之所以过关,其实郑译起了关键作用,郑译跟杨坚是同学,少年时即以杨坚貌奇而倾心结交,两人关系一直很好,所以郑译免不了在天元面前说杨坚的好话。

杨坚知道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后,心中非常不安,一次在永巷遇到郑译,就跟老同学说:我很久之前就想离开京城到地方工作,请帮我留意一下。郑译说:随公德望天下归心,我还想自求多福,你的事我怎么敢忘了。有机会我一定跟至尊说。

宇文赟想派郑译带兵讨伐陈国,郑译说我还需要个元帅随行,天元就让郑译推荐,郑译道:若想平定江南,非皇亲国戚勋臣无法镇抚,可令随公前行,以寿阳总管督军事。天元答应了,于是以杨坚为扬州总管,令郑译发兵会于寿阳。然而,准备出发的时候,杨坚突然扭伤了脚,连路都走不成了,出兵的事只好暂时搁置了。

天要留杨坚谁也没办法。

天还真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做些事,这个天不是天元皇帝,是上天。

公元580年五月初十夜,天元皇帝忽然心血来潮,命立刻备法驾到天兴宫小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晚上出门着了凉,刚到天兴宫就病倒了,开始没太在意,谁知当天病情突然恶化,随行的御医们束手无策,没办法,只好起驾回到长安的天台。

在天台御医们的精心治疗下,宇文贇的病情急剧加重,他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命人火速召亲信小御正刘昉和颜之仪入寝宫嘱咐后事。

不知道为什么,关键时刻宇文贇竟然忘了郑译,也许在皇帝的心中,郑译不过是宠臣,而刘昉和颜之仪才是可以托付后事的股肱之臣,可惜的是,天元的眼光实在太差,他把两个人都看错了。

169、天上掉馅饼(2)

刘昉和颜之仪匆匆来到太上皇帝寝宫,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天元皇帝躺在床上,双目紧闭,气如游丝,已经奄奄一息。

两人跪倒在地:臣等奉命见驾。

听到动静,病榻上的宇文赟费力地睁开浑浊的双眼,他似乎想说什么,然而只见嘴角抽动了两下,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太上皇帝已经说不出话了!

颜之仪见此情景,把御医们叫过来,询问太上皇的病情、用药等。

御医们直摇头,他们的表情很明确地宣布了一件事:太上皇帝已经不行了。

这时候,趁着众人不注意,刘昉悄悄地溜出了天台。

原来,刘昉和颜之仪虽然同为皇帝亲信,但两人行事作风格格不入,刘昉以谄媚得到天元的信任,而颜之仪则以忠心为国为天元所知,刘昉知道自己跟颜之仪没得商量。

事实上,颜之仪也没有打算跟刘昉商量皇帝身后之事,似刘昉这些奸佞小人懂什么治国之道,国家大事要让他们参与,天下岂不大乱?

颜之仪的问题在于思想过于简单,以为凭一腔热血就可以处理好国事,他不懂得团结的重要性。

刘昉同郑译最亲善,两人最对脾气,他知道一旦皇帝驾崩,颜之仪一定会甩开自己单干,说不定还会找个借口弄死自己,所以绝对不能让颜之仪阴谋得逞。

出宫后,刘昉直奔郑译的府第,他把天元马上就要完蛋的惊天消息告诉了郑译,郑译也很吃惊,他敏锐地觉察到一个重要的关口到来了。

两人在密室内坐了一番交流:皇帝才八岁,如果太上皇驾崩后一定要有人辅政,替八岁的小孩做决策,按照规矩惯例应当从皇亲国戚中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亲王但当重任,但是,倘若引宗室亲王辅政,我们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

如果不引入亲王也必须有一个能和诸王抗衡的重臣出来主持大局,谁掌握朝政会对我们有利呢?

郑译忽然笑了,他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郑译的选中的人是普六茹坚,从内而言他是太上皇后的父亲,从外而言,他是大前疑,朝廷重臣。

更重要的是,杨坚是郑译的老同学,两人关系一向很铁,前不久,两人还曾准备联手出兵江南。

对于这个主意,刘昉也认为挺靠谱,如果杨坚辅政,他断不会亏待自己这个引路人的。

嗯,就这么办。

既然意见统一了,眼前着急办的事有这么几件:说服杨坚,挤走颜之仪,控制局势。要办这样一件大事,没有帮手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又找来跟自己亲善的御史大夫柳裘、內史大夫韦剧、御正下大夫皇甫绩,能参与这样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令人激动的,几个人都赞同郑译的提议,让刘昉亲自去劝说杨坚。

此时的杨坚正因为脚病在家修养。

时间就是生命,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刘昉开门见山地对杨坚道:送随公一个执政的位子,怎么样?

天上掉馅饼了,有这样的好事吗?杨坚摸不清刘昉的意图,担心是天元派来试探自己的,赶忙道:我德薄福浅,不敢奉命。

刘昉把话挑明了:随公勿疑,至尊如今已经病入膏肓,晏驾也就在须臾之间,公若有意,当速速决断,如果不愿,刘昉自己去做。

刘昉把当前的形势以及他与郑译等人的打算告诉了杨坚,杨坚知道天元就要驾崩了,如何肯放过这个天大的机会,当即答应下来。

于是杨坚以受诏侍疾的名义入宫。

169、天上掉馅饼(3)

当他到达永巷东门的时候,畿伯下大夫来和在门东南面而立。

来和善于看相,多有应验,所以当初周明帝宇文毓曾经派他给杨坚看相,虽然来和看出了杨坚有帝王之命,但他回复皇帝说杨坚只不过是柱国的命,私下里,他把自己看相的结果告诉了杨坚,杨坚通过了皇帝的考验,心里对来和很感激。

杨坚紧走几步,问来和:你看看我有没有灾难。

来和回答道:随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经到时候了。

杨坚对来和看相算命的技术一向深信不疑,就此放宽了心,大踏步进入宫内。

宫门并无设防,司武上士卢贲曾经在杨坚手下干过,同杨坚关系不错,所以得到杨坚要入宫的消息后,立刻加入了他们这一组,卢贲关键时刻控制了部分禁兵。

再说颜之仪,眼见天元已经口不能言,赶紧命人请大将军宇文仲入宫议事,非常时刻,颜之仪根本没有意识到斗争的残酷,他甚至没有掌握禁兵封锁宫门。

也许在他看来,皇帝早已登基,只需要找个总是亲王辅政就行了,他没有料到有人会觊觎辅政的宝座。

宇文仲入宫后,两人正在宫内商量后事,宫门突然大开,郑译、刘昉、皇甫绩、杨惠、杨坚、柳裘、卢贲等闯入,颜之仪见来者不善,心知不好,想出宫想办法,已经晚了,颜之仪等被软禁在宫内。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小说在线阅读_第2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第2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