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出师未捷身先死(1)
突厥人越来越不像话,宇文邕简直受够了。
宇文邕是突厥人的女婿,大周皇后是突厥可汗的女儿,谁都知道,政治婚姻是靠不住的,不管有多少人说阿史那皇后有多么好,宇文邕看到她总是提不起精神,事实上,阿史那皇后也不是个善茬,她身上有草原儿女的任性刁蛮,针尖对上锋芒,不打架就怪了。
这事连神武公窦毅的小女儿都看不下去了,窦毅是宇文泰的女婿,宇文邕是孩子的舅舅,这孩子一头长发,聪明伶俐,宇文邕在众多外甥中对她格外喜欢,所以把她养在宫里。
小孩虽小,看问题却很犀利,她眼见舅舅一点也不待见舅妈,心里很着急。
“舅舅,不能对舅妈好点吗?”
“一边玩去,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
“可是,我国四面都是敌人,尤其突厥人如此强大,女儿愿舅舅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好好抚慰舅妈。”
“嗯?”
“舅舅如果得到突厥的协助,江南、关东再也不是国家的祸患了。”
“嗯,孩子你说的太对了。”
果然,从此宇文邕对阿史那后的态度转变了,对皇后以礼相待,以此也换取了突厥人的支持。但是,礼貌不是恩爱,夫妻之间如果礼貌太多了,恩爱就少了。
宇文邕不是个好色的人,宫里的女人也不多,饶是如此,他还是生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唯独阿史那皇后膝下空空如也。
不管怎么样,阿史那皇后还是为宇文邕争取到了灭掉齐国的时间和支持,至少,突厥人没有站在齐国一方背后捅刀子。
窦家小女孩功不可没,这也是个不平凡的女子。
窦家小女孩的故事传到她父亲的耳朵里,窦毅也十分惊讶,他对襄阳公主说:这孩子才貌出众,一定不能随便许人,咱们要为她找一个文武兼备的贤德的丈夫。
若干年后,孩子长大后,朝廷内权贵们的公子哥纷纷来求亲,窦毅想出了一个“比武招亲”的主意,他让人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谁来提亲,就给他两只箭,百步之外谁能射中孔雀眼睛,就将谁招为女婿。
此时,从根上上说权贵子弟们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二代接过父辈的权力棒的时候,骑马射箭这些基本功还没扔下,他们跟父辈吃过苦受过累,所以这也是宇文邕和他的小伙伴们能一举建功的根本原因,然而按照富不过三的定律,小伙伴们的后代已经到了败家的一代,俗称垮掉的一代。
窦家的姑娘才貌双全,加上家世好,所以来考试的人还真不少。
可是,窦毅真的很失望,公子哥们前呼后拥呼啸而来,却最终败兴而去,直到窦二小姐生命中的那个人出现了。
这个人一出现,窦毅即眼前一亮,此人看上去风流倜傥,骨法非常。
窦毅却认得是唐国公李渊。
李渊是八大柱国之一李虎的嫡孙,故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暤谌樱顣在宇文护倒台的那一年去世,七岁的李渊继承爵位成为唐国公。
李渊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的箭射进了孔雀唯一外露的两只眼睛,抱得美人归,从此夫唱妇随,若干年,他们开的唐公司吃掉了隋公司,算是间接为周公司报了仇。
这是后话暂时放下,继续大周和突厥的故事。
因为阿史那皇后,大周和突厥的关系总的来说还是正常的。
但是,作为草原霸主,南下劫掠是突厥人必做的生意,除非他们想要的东西能主动送过去,长期以来,东西两家只要谁家进贡少了,谁家就倒霉,不过,总的来说,突厥同大齐作对的时间多。
随着木杆可汗的病逝,突厥也更换了主人,阿史那皇后的作用直线下降。
大齐国突然灭亡了,整个南部边疆都变成了大周的,这样以来,突厥人劫掠的对象变成了大周,双方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齐国灭亡后,高洋的儿子高绍义流亡到突厥,突厥人接纳了他。
原北齐故地纷纷降周后,齐国营州刺史高宝宁驻守的营州一点动静也没有,宇文邕派人到劝降,高宝宁不但不屈服,还宣称要光复大齐祖业。
高宝宁不仅仅说说而已,他派人联络上高绍义,劝高绍义称帝,担负起振兴大齐的责任。
有了高保宁的支持,高绍义准备放手大干一场,于是在突厥可汗的支持下组成了流亡政府,自己出任皇帝,遥拜高宝宁为丞相。
不被承认的大齐国最后一任皇帝就此上任。
突厥人不断骚扰幽州,杀掠官民。
大周宣政元年四月,幽州急报,柱国大将军、幽州总管刘雄为突厥所围,临阵战死。
164、出师未捷身先死(2)
宇文邕很愤怒,他决定暂且放过南方的陈顼,先把突厥人搞定,宇文邕蠢蠢欲动,他打算率领大周年轻一代复制灭齐的旧事。
当初东征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理解他,绝大多数人都害怕百保鲜卑的实力,想来只有王谊、宇文宪、于翼等少数几个哥们支持自己。
于是,宇文邕把宇文宪叫到宫里商量。
然而,令宇文邕失望的是,宇文宪竟然拄着拐杖入宫见驾,甚至一脸病容,有气无力。
齐王,你这是?
陛下,臣自征嵇胡归来便病了,一直到现在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啊??!
宇文邕这才想起,宇文宪随自己东征灭齐后,稽胡群起叛乱,宇文宪带几个兄弟征讨,并且很快平定了叛乱,自那之后,兄弟们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
虽然宇文宪一脸病容,宇文邕还是把自己计划征讨突厥的事跟宇文宪说了,并且希望宇文宪能够出人先行。
宇文宪摇了摇头道:臣弟不敢领命。
宇文邕脸色陡变,怒道:你如果害怕,放眼天下,谁还能为我所用?
宇文宪扑通跪倒在地:臣弟侍奉陛下左右,本是心之所愿,实在身患婴疹,不能领兵,怕耽误陛下的大事。
看到宇文宪诚惶诚恐的样子,宇文邕的心登时软了,便细语到:既如此,朕也不勉强你,退下吧。
公元578年5月,大周皇帝宇文邕率诸军征讨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