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56、东征(1)

伊娄谦带着宇文邕的秘密使命走了,关山万里,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出这趟远门的时间是要用月作为单位来计算的,宇文邕有思想准备,但是,让宇文邕想不到的是,伊娄谦三月初一出发,一直到七月仍信讯全无。

事实上,真出事了.

伊娄谦为正使,元伟为副使,随团的还有个参军叫高遵,这家伙不知道什么来历,反正一到邺城就叛变了,他向北齐朝廷告密,把伊娄谦名为使者实为间谍的事合盘端出,北齐方面立即扣押了北周使团,高纬令仆射阳休之亲自责问伊娄谦:听说贵朝夏天征兵,马首这是要伸向哪个方向啊?伊娄谦知道事情败露,仍然狡辩道:在下离开长安的时候,没有听说过有兴兵的事。假设我朝有常规的军队调动,比如增兵白帝城加强巴州防务,又有什么奇怪的!由于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北齐方面将使团软禁起来。

宇文邕已经等不及了,几年来,宇文邕做梦都在想如何东出,鉴于过去周国几次与齐国交兵不利,所以真要开打必须仔细筹划,对此他已经同内史王谊多次进行探讨。

王谊是故大将军王显的儿子,王显的叔父就是宇文泰的舅舅王盟,因此宇文邕同王谊沾亲带故。王谊这个人少有大志,博览群书,弓马娴熟,称得上文武双全。关键是,他为人耿直有气节,孝闵帝时,宇文护专权,有个朝士因为皇帝是个花架子所以不太尊敬,王谊冲过去挥老拳就要揍,吓得那人惶恐谢罪,据说从此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蔑视皇帝了。

这件事给宇文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宇文邕发现王谊特别有见识,文的武的都行,所以与他格外亲近,等到宇文邕亲政后,提拔他为内史大夫,封扬国公,经常把他叫到宫里商讨国家大事。

当宇文邕跟王谊提起出兵东讨的时候,王谊也认为伐齐的时机已到,连一向文弱的陈国能都能欺负齐国,何况我兵强马壮的大周国。

宇文邕虽然得到了王谊的支持,心里还是没有底,毕竟王谊没有亲自上过战场,没有同齐军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过,为了坚定皇帝陛下的信念,王谊建议皇帝召齐王入宫。

在宗室亲王中,以齐王宇文宪军事才能最高,而且宇文宪多次领兵深入齐境,对齐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让宇文邕高兴的是,宇文宪也赞成此时出兵。

于是对齐作战参谋部从两人变作三人,又从三人变作四人,新晋大将军尉迟运也加入了,几个人经常聚在一起秘密讨论出兵的事,除此之外,没有人知道周国准备开战的意图。

宇文邕算是不折不扣地贯彻了当年于翼提的建议,表面上同齐国友好,暗地里做着捅刀子的准备。

当然,宇文邕也没忘了于翼,先后三次以慰劳边疆将士的名义派特使到安州,秘密带给于翼宇文邕的作战计划,同时带回于翼的意见和建议。

方案最终成型,仍然把主攻方向放在洛阳,同时从陆路、水路、南方、北方发动攻击,让齐人防不胜防。

准备的差不多了,宇文邕还要等一个人。

七月二十一日,陈国使者到了长安,宇文邕亲自接见,双方举行了秘密小型会议,探讨了共同关心的问题,就伐齐达成一致,陈国保证周陈边境的安宁,陈军顿军彭城威胁齐国南部边境。

与陈国的结盟让宇文邕下了最后的决心。

公元五七五年七月二十三日,长安,大德殿。

大将军以上公卿齐聚殿内,宇文邕发表了战前动员,他告诉大家:当年太祖兵威所至,有征无战,只有伪称的齐国不肯归顺,虽然多次征讨,一直未能建成大功。我承继大统后,因为政事被权臣掌控,所以空有大志,无处可施,自从亲政后,我就一直在考虑东讨之事,你们看我衣食简单,就是为了国家缮甲治兵,经过数年,战备已经充足。而伪主昏庸无道,我们现在除暴安良正是时候。

这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群臣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大家异口同声赞同出兵。

宇文邕挥一挥手,大殿内再次静了下来。

宇文邕继续说:朕已经筹划了很久,并且征求了齐王等的意见,准备数道出兵,水陆并进,北守太行道,东出黎阳道,倘若拿下河阴大城,进逼河阳,兖州、豫州必一纸檄文即可搞定。然后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一战必破贼。王公们以为如何?

156、东征(2)

群臣高呼:至尊妙计,必大获全胜。

对于宇文邕的东征战略,少数几个人提出了不同见解,韦孝宽见皇帝不理会自己的心血,知道皇帝还没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所以不再多言。但是,西军东征屡次失利早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思考。

出兵河阳阳到底对还是不对?

內史上士宇文弼认为河阳有齐国重兵把守,虽然说北齐朝廷无道,但几处险要的守将皆得其人,不可小觑,不如出兵汾曲,从北路进攻。

中大夫赵煚也认为洛阳四战之地,就是拿下了守起来也困难。不如从河北直指太原,或可一举而定。

下大夫鲍宏也说:先帝多次出洛阳,敌人有备,所以无功。进兵汾州、潞州,直冲晋阳,出其不意,方为上策。

上中下一起也没有改变宇文邕的决策。

宇文邕道:先帝东征走的都是这条路线,以武略而言先帝胜我数倍,诸公自认为比河内公、魏公、燕公等如何?

大家都不吱声了,是啊,河内公独孤信、燕国公于谨、魏公李弼,那个不是百战之将?咱们能想到的,难道他们就没想到?

大殿之上一时沉寂起来。

这时,宇文宪突然出班奏道:伐齐乃国之大事,臣愿意献上金宝等一十六件贵重物品充作军费。

宇文宪的态度让宇文邕很感动,他对群臣道:做臣子理应像齐王学习,朕以为齐王的心意难得可贵,但齐王也不富裕,东西就自己留着吧。

众人莫不感叹。

这时,又有人毛遂自荐道:齐王忠心天地可鉴,臣愿领部曲为至尊做先锋。

众人望去,原来是杨敷之子杨素,当初杨敷从定阳突围被俘,在邺城郁郁而终,北周朝廷未对他进行任何封赠。杨素年轻气盛,认为自己的老爹虽然被俘却没有失节,如此对待忠臣岂不让人心寒?于是他上表请求封赠,宇文邕对此置之不理,谁知杨素却也是个倔脾气,一道表石沉大海,他便上二道表,二道不行就三道,惹得宇文邕大怒,令人将杨素拉出去砍了,杨素毫不畏惧,大声喊道:侍奉无道的天子,合该去死。宇文邕见杨素如此,不怒反乐,让人把杨素放了,并且加封其为仪同大将军,追赠杨敷为大将军,赐谥号忠壮。

后来,宇文邕又让杨素起草诏书,杨素一挥而就,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宇文邕很满意他,鼓励他好好努力,日后不愁富贵。却听杨素不卑不亢地说:臣无心富贵,只怕富贵来逼。

杨素就是这样一个狂妄的人,但是,他是一个有资本狂妄的人。

此时站出来,可以说正当其实,宇文邕当即应允,以其为先锋,隶属齐王麾下,并且赐给他竹策,对他说:我就要驱使天下,所以赐给你此物。

杨素这次挺乖,没有再做惊人之举。

几天后,宇文邕下诏正式东伐,兵分四路,四道俱进。

柱国陈王宇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达奚武之子)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琼、赵王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宇文邕自领中军,主力部队共计六万人,直指洛阳。

齐王宇文宪率众二万奔黎阳,梁公侯莫陈芮率众二万守太行道,申公李穆率众三万守河阳道,以切断北齐各州的援军。

常山公于翼率众二万自安陆出兵攻打陈留、汝南,牵制齐国南部边境的兵力。

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率水师三万自渭入河,保证东征大军的粮草供应。

使用杨坚曾经遭到宇文宪的反对。

宇文宪对相术颇有研究,以为杨坚绝非人臣之相。

不作人臣不就是要做君吗,进一步延伸就是要将我大周取而代之,宇文宪不能坐视不管。

宇文宪对宇文邕道:普六茹坚相貌非常,我一见到他就不由自主地失态,恐非人下之人,请及早除掉免除后患。

宇文邕一向对杨坚很好,还让杨坚的女儿做了太子妃,这时候听宇文宪如此说也不由得狐疑起来。

畿伯下大夫来和精通相术,宇文邕命来和观察杨坚的命数。

来和见到杨坚,不由得暗暗称奇,但见杨坚长了一副龙颜,两眼亮如曙星,额有五柱入顶,更兼目光外射,一脸杀气。来和算定杨坚有人主之相,自知不能逆天而行,于是悄悄告诉杨坚:至尊命我相公,以来和看来,公必当君临天下,只是,唉,我为苍生相求,到时请你少些杀戮。

这些话说起来都是谋逆之言,唬得杨坚魂飞魄散,只是再三请求来和切勿乱言,烦请在至尊面前保全。

来和请杨坚只管放心。

一转身回到皇宫,来和对宇文邕说:我去看过了,随公只是个守节之人,可以镇守一方,若为大将,则攻无不克。

宇文邕一向信赖来和,哪里想到来和居然敢欺骗自己,当下取消了对杨坚的怀疑,放心大胆地启用其为大将,这才有了杨坚随军东征之事。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宇文邕这是首次出征,既定战略岂容怀疑!

宇文邕以杨素为先锋,亲自总六万之众杀向河阴。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小说在线阅读_第2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第2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