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有句话叫反其道而行之,君不见哪一级的官员上台不弄出点改弦易辙的动静,恢复汉姓会得到汉人的欢迎,至于胡人,愿意用胡姓就继续用,不愿意就使用太和间改的汉姓,这件事几乎是没有阻力的,是最容易否定北周的做法。另外,我认为杨坚之所以改回汉姓主要是为了迎合天下一统的形势,西魏北周政权的主体是鲜卑,东魏北齐是鲜卑和汉人世族联合政权,当北周灭掉北齐后,必然有一个如何联合汉族高门的问题,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如果要统一全国,就牵涉到江南的问题,汉人衣冠所在,一向被目为正统,普六茹坚率领大军南下和弘农杨坚统一江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人们可以反对普六茹,但不一定会拒绝杨氏,所以去鲜卑化对统一是有利的。

北周人的种族歧视并不多见,杨坚的媳妇也是胡人,杨坚对胡汉并没有明显的倾向,但是无论是走胡化还是继续胡汉共治对统一都是不利的。

153、灭佛(1)

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后很快出现了水土不服,它的一些观点与儒家文化格格不入,比如它强调佛教徒的人格独立,认为佛教徒除了佛谁都可以不拜,直接把父母、君主抛在一边了,信奉忠孝传家远的士子们很愤怒,无父无君的胡教要逆天,那就把它打到地里去,佛教成了国家机器打压的地下组织。

为了适应国情,传教的高僧大德们认真反思大胆创新,终于找到了一条将佛教教义和中土国情相结合的有特色的中土佛教道路,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有一条是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夹杂私货,发展了帝王也是佛的理论,从而获得了统治阶层的欢迎,从此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佛来到中国后,刚刚在本土诞生并形成体系的道教感受到了威胁,因为佛教的程序、典籍有模有样,不像道教东一耙子西一耙子把本土的众神硬往自己家里塞,结果弄得消化不良甚至自己跟自己打架,比较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从此道教的信众很多都佛教了,道教中人脑子也转得很快,大不咱山寨去,从此,只要佛教有的东西道教就去仿制,甚至造了《老子化胡经》,直接将佛祖弄成老子的化身了。

五胡入主中原的时候,胡人君主们认为佛教跟自己一样是外来户,所以天然有亲切感,佛教得到了帝王们的支持,更加强大起来,中间虽然有道教、儒家联合怂恿太武帝灭佛的插曲,但佛教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绝对性压倒道教信仰成为中土第一大教。

据唐朝法琳的《辩正论》记载,东晋有寺院1700余座。僧尼24000人,而到了梁朝,已经有寺庙2800余座,僧尼83000人。北魏有国家级大寺47座,诸侯寺839座,百姓造寺三万余座,僧尼200万人。

北齐、北周基本继承了前辈的佛学遗产,甚至,在北齐,皇帝高洋举办了一场斗法大会,大会以道士们失败结束,随即北齐将道教禁绝,佛教更加昌盛了。

佛教的昌盛导致了几个后果,一个是出家人的本职工作是吃斋念佛,不从事生产,而为了养活这些一样要吃五谷杂粮的世外高人,需要钱,于是有钱人布施,寺庙自己也拥有大量的田产,钱多了,队伍壮大了,按照俗语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免就有些不法僧人不遵守佛门的规矩,败坏佛门的名声。老百姓一看当和尚真是个好工作,有吃有喝不用纳税不用服役,所以更多人的投身到佛教事业中。

弄来弄去,佛竟然成为同皇帝争夺劳动力的竞争对手。

王公贵族们为了弄张死后升极乐世界的门票,不断地造寺庙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和尚们通过这种宣传鼓励人们舍下浮财献给佛祖。

西魏北周虽说不富裕,王公贵族们在服侍佛祖上同样毫不吝啬,看看佛教典籍上的这份记录:

襄州总管宇文直造上凤林寺。

益州总管宇文招造慧眼寺。

齐公宇文宪造安居寺。

晋国公宇文护造会同等寺。

徐国公若干凤造至圣寺。

蜀国公尉迟迥造妙像寺。

安政公史雄造安政寺。

安化公丘洪宾造本起寺。

大将军尔绵永造尔绵寺。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受家庭影响,宇文邕本来也是个佛教徒,承袭了父兄对佛家的信仰,但宇文邕又隐隐觉着不妥,大家都去当和尚,谁来为国家种地放牧和打仗?佛教可以发展,可是这样发展肯定不行,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加以限制。但是,周围的人都信佛,连大冢宰宇文护也是个忠实的佛教徒,宇文邕还不敢造次。

前僧人卫元嵩的出现为宇文邕点亮了一盏明灯。

153、灭佛(2)

卫元嵩本是蜀地成都野安寺的僧人,虽然托身沙门,内心却有封侯拜相的大志气,佛门根本容不下他的野心。

卫元嵩才华横溢,明阴阳历算,精经史老庄,他曾经跟自己的哥哥说:蜀地太偏远狭小,想到大国上京,与国士们交游,兄长怎么看?他大哥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当今名震四海的文学大家王褒庾信都在长安,就凭你,到了那里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卫元嵩却不以为然:他们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写写文章还行,至于天才大略,他们可差远了。

卫元嵩曾经跟师傅探讨过如何成名的问题,其师见其凡心未泯,于是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若想一鸣惊人,不妨装疯卖傻。

俗话说疯言无忌,疯僧疯道首先是敢说,说一般人不敢说的话,谁会跟疯子去计较?当这些疯言疯语中的一部分为事实验证后,人们往往不再记得他们那些没有应验的话,这时候他们就变成高人了。

从此,卫元嵩也时不时地说些疯话,由于他是个文化人,他说的疯话那都是押韵的,作为一个会写诗的疯和尚,卫元嵩很快得到了一些人的吹捧,连于谨的儿子于实都跟他交往。

做好了一切准备后,卫元嵩脱掉僧衣身着百姓服装,动身到长安,可那时候自由迁徙是违法的,卫元嵩到了入关的关口的时候,被士兵们给逮住了。

士兵们审问他逃跑的缘由。

卫元嵩早有主意,他假装害怕地说:我是于公家人,想逃往蜀地。

原来是燕国公家的人,守关人不敢怠慢,赶紧将卫元嵩押往长安送到于府。

就这样,卫元嵩见到了于寔,于寔还不错,认账,就这样卫元嵩在长安住了下来。

在于寔的帮助下,卫元嵩很快打入了长安上流交际圈子,他结识了道士张宾,一个同样每天做梦要一鸣惊人的野心家,两人一拍即合,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计划,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北朝末年,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谶言:黑衣做天子。

碰巧僧人们都穿黑衣服,所以高欢一生虽然对佛法很虔诚却尽量避免与僧人们见面。高洋一度要把北齐佛教领袖稠禅师杀了,稠禅师辩解道:世上黑莫过于漆,难道漆也能做天子吗?稠禅师这句话引起了高洋的警惕,放过了禅师却将自己的七弟高涣杀了。后来高洋让佛道两教举行了一场辩论,结果佛教大胜,高洋于是在北齐废除道教崇尚佛法,佛教在胜利中发展壮大。

对于黑衣做天子,宇文泰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自己名为黑獭,正好应了谶言,但自己不会做谋朝篡位的事,为了恶心高欢,宇文泰将西魏的服饰改为以黑为主,而将僧人们的衣服改为黄色。

卫元嵩洞察政治的奥秘,他选择从这里下手,开始不断攻击佛教。

在卫元嵩之前,道士张宾已经成为宇文邕的座上客,宇文邕渐渐由佛入道,心中对佛教愈来愈厌恶。

张宾为了广大道家,不停地说佛教的坏话,并积极地引用了前僧人卫元嵩的话,这样以来勾起了宇文邕的兴趣,卫元嵩作为一个佛教中人而反佛教,可谓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于是,卫元嵩见到了皇帝。

“先生,朕听说你反对佛教,可有此事?”

“至尊,佛法无边,如何可以反佛。”

宇文邕大吃一惊,心道这家伙如何出尔反尔,他瞅瞅一旁的张宾,张宾怀抱拂尘,半眯着小眼,微笑不语。

“大胆卫元嵩,朕听闻你整日呵佛骂祖,如何到朕面前却装模作样?”

“至尊,小民以为佛是至圣,佛徒却是反佛之人。”

“何以见得?”

“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不会让黎民百姓受苦受累。可现在僧尼之众,参半于平俗;凡为僧侣,即可避免租税力役,不受国法约束,更有诲淫诲盗之徒托身塔寺,阴谋作乱,如此岂非祸国殃民?岂非反佛?至尊岂不闻民间有黑衣做天子之说吗?”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小说在线阅读_第2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第2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