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宜阳争夺战(1)
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河南地的宜阳上,得宜阳可以望洛阳。
北齐在洛阳布有精兵三万,同时设置了河阳道行台总理河南军事。洛阳、平阳、晋阳三大军事重镇成掎角之势,拱卫着邺城的安宁。
洛阳作为魏国旧都,其政治影响远远大于军事、地理意义,有句话说得洛阳则得中原,中原就是中国。
所以无论是南朝北伐还是西魏东进,目标都直指洛阳。
宇文泰曾经两次陈兵洛阳,河阴血拼和邙山大战惊天地泣鬼神,但两次远征都以失败告终,从此宇文泰领导的西军再也没有了同东军较量的信心。痛定思痛,宇文泰从此收缩阵地,退入关中自守,然后向南开疆拓土,宇文泰再没有踏上洛阳的土地。
双方力量的对比在大周建国后开始反转,到了宇文护时代,周国已经可以集结起一支二十万人的队伍,这在宇文泰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宇文护在突厥胁迫下背着忘恩负义的骂名以精兵二十万再次推进洛阳。
长久以来,东西战争似乎总是验证着一条规律:谁主动谁先死。
高欢两次入侵关中,宇文泰两次染指洛阳,甚至高欢包围玉璧,无不验证着这条铁律的正确性。
宇文护的进攻也不例外。
周军输得很惨,在蜀地战无不胜的尉迟迥在北齐三驾马车的强力攻击下落荒而逃,柱国王雄被斛律光一箭射死,年轻气盛的宇文宪和老谋深算的达奚武收拾残兵连夜逃跑才保住了周军的有生力量。
西魏北周的有效势力范围东部在陕州,王思政将弘农城修筑成钢铁堡垒,足以抵挡住东军陆路的攻击,不过,河南地一直有西魏的准军事力量存在,活跃着亲西方的当地豪强,他们就像西魏在东魏控制区撒的沙子,或啸聚山林或者结堡自守,充分使用游击战术不断骚扰地方,今天抢粮食,明天攻县衙,令东魏政府不胜其扰。
侯景叛乱的时候,李弼率军东出,本打算过新城郡奔颍川,但驻守河阳的东魏将斛律金、潘乐、薛孤延等移军广武截击西军,李弼知道三位不好惹,避而不战,绕道而行,斛律金大军既出,仗没打成,顺手在宜阳附近修筑了杨志、百家、呼延三城,分兵驻守保卫宜阳。
宜阳的军粮需要河阳供给,但从河阳到宜阳的路不太平,西魏方面撒的沙子经常来劫道。斛律金只好亲自率众从崿坂运米到宜阳。
当两魏化作周齐后,宜阳一带继续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宜阳也曾几度易手,北齐在这设阳州,北周夺过去后又设熊州。
周齐洛阳大战后北周在函谷关设置了中州,先后有贺若敦、韩雄、梁士彦任刺史。在宜阳附近,北周又在同轨城、孔城、仁寿等地设防主,另设宜阳郡以巩固齐周边疆。
防主韩雄、陈忻等都是地头蛇,他们在地方上群众基础好,所以北齐方面始终奈何不得。
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也是一员足智多谋的干将,所以双方打起了拉锯战,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
独孤永业多次放出风声要铲平宜阳地方的北周势力,但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未正式出兵,他想用狼来了的故事麻痹敌人,但独孤永业忙活了了好多天,细作却告诉他敌人一直没有放松警惕,独孤永业知道遇到对手了。
原来陈忻跟韦孝宽一样善用间谍,在洛阳城布下了很多眼线,所以独孤永业的一举一动全部在其掌握之中,双方斗智斗勇,势均力敌。
一件命案打破了双方固有的平衡,孔城发生内乱,北周任命的防主能奔达被杀,紧接着,独孤永业出兵夺取了孔城。
消息传到长安,北周方面反应很快,齐王宇文宪、柱国李穆立即出关。
公元569年12月,宇文宪到达宜阳后,他没有领兵攻城,而是当起了建筑师,在宜阳外围修筑了崇德等五城,五个卫星城切断了洛阳与宜阳的之间的交通线,粮道被断让宜阳陷入空前的危机。
宇文宪围而不攻显示出他极高的军事水平,他的目的有两个,困死宜阳或者围点打援,只要北齐方面出兵,周军就可以以逸待劳。
果然,北齐援兵很快就出现了。
148、宜阳争夺战(2)
领兵的是北齐太保斛律光,斛律光的父亲斛律金已经在两年前去世,斛律光继承了咸阳王和第一领民酋长的爵位,其弟斛律羡驻守幽州防备突厥,两人成为齐国的主要统兵大将。
宇文宪派张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屯兵鹿卢交道,迎战齐军。
公元570年正月,斛律光率步骑三万自杀向宜阳,大军开到定陇,离鹿卢交道只有数十里的路程了。
周军斥候早已探知齐军动静,宇文桀、梁士彦连忙指挥周军布好战阵,弓上弦,刀出鞘,骑士们手握马槊,静静地等待齐军的到来,天气相当寒冷,北风吹在脸上如刀子一般,但士兵们挺直着胸膛,如泥塑般巍然不动,战马似乎也感受到大战前的紧张气氛,不安地踢踏着地上的冻土。
东方地平线上忽然升起阵阵烟雾,那烟雾竟然是红色的,大地似乎有些摇晃,这是大批战马同时移动造成的共振。
先是三五成队的斥候,接着越来越多的骑兵铺天盖地般压上来。
齐军骑兵阵型凌乱,甚至说根本就没有阵型,他们各自为战,胡乱地冲杀上来。
这就是斛律光的打法,斛律光打仗从不讲究阵法,喜欢多点同时进攻,以骑兵快速冲击敌阵,此招看似混乱,实战相当有效,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能够自行捕捉战机、应用彪悍的骑兵队伍。
斛律光身先士卒,带左右亲兵直冲周军阵型,宇文桀等人没想到斛律光如此凶恶,心中早已有些慌乱,转瞬间,西军阵形已经被冲散,战场化作了屠宰场,两千多名周军士兵被杀,周军败走,齐军一直追到宜阳城下。
宇文宪没想到自己布置的精兵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仓促之下指挥周军迎战。
事实证明,宇文宪绝非等闲之辈,斛律光也遇到了生平最可怕的对手。
宇文宪硬是顶住了斛律光的攻击。
此后,双方多次交手,尽管周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齐军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双方在宜阳周围相持三月有余,当然,细算起来,齐军还是占了上风,因为斛律光在开战之余还修筑统关、丰华二城,打通了通往宜阳的粮道,宜阳有了粮食便有了坚守的资本,斛律光救援宜阳的目的初步达成。
现在形势是,双方各自固守宜阳城外一个个卫星城,谁也奈何不得谁。
就在宇文宪一筹莫展的时候,斥候来报齐军忽然撤走向平阳方向移动。
宇文宪决定尾随追击。
然而,令宇文宪沮丧的是,周军不幸中了斛律光的拖刀计,原来斛律光早就算计好了宇文宪必定来追,所以周军跟过来他早有准备,一声令下,齐军调转马头向周军冲过去,周军再次大败,临阵死亡三百余人,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阵亡。
到底是宇文家的血性男儿,在连遭失败的不利情况下,宇文宪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斗志,他看出了斛律光要出兵汾北的企图,命宇文桀、梁景兴、梁士彦等步骑三万再次屯兵鹿卢交塞,截断斛律光北上的道路。
恰在此时,北齐另一支军队在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的带领下前来助战,斛律光与韩贵孙等对周军进行了合击,梁景兴阵亡,周军损失战马上千匹。
宇文宪算是整明白,论战力自己真的不是斛律光的对手,人家愿意北上就北上吧。于是收缩战线,大军退守崇德等五城,别看斛律光的精骑野战无敌,攻城却是木桶的短板,斛律光也很清楚这一点,但他此时并没有北上的意图,索性据统关与宇文宪对峙。
河南地战事处于胶着状态,双方谁也没有突破的可能,两国边境突然平静下来。
但是,有一个人却更加紧张了,这个人不是处于战争风暴中心的宇文宪,却是远在千里之外驻守玉璧的韦孝宽。
以韦孝宽的眼光和谍报网传来的情报,他断定如果斛律光在河南劳而无功,一定会挥师北上进攻兵力薄弱的汾北。
韦孝宽赶紧给宇文护写了封信,并随信附上了自己的画的地图,他要在华谷及长秋一带筑城戍守。
韦孝宽遇到了冷遇,他的使者根本没有见到宇文护的面,叱罗协转述了宇文护的话:韦公子孙虽多,也不过百人。汾北筑城,派谁去防守?
韦孝宽无语了,只好加紧巩固玉壁防务,只能祈求上苍保佑斛律光没有经略汾北的战略眼光。然而,斛律光到底是一个有眼光的人。
双方在宜阳相持近一年后,斛律光突然撤围北上,带步骑五万来到汾北,在玉壁附近修筑了华谷、龙门二城,包围了北周的汾州州城定阳。
斛律光筑城上瘾了,齐军对汾州围而不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开发建设,先后修筑了南汾城以及平陇、卫璧、统戍等十三所镇戍,步步为营,将汾北五百里的领土有效占领,见齐军势大,附近万户胡汉百姓归附。
汾北形势陡然紧张起来,令镇守玉壁的韦孝宽头疼不已。
事到如今,后悔已经晚了,周军在汾北已经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