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草原剧变(4)
【史宁】
现在的凉州刺史是大将军史宁,尽管第一批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没有他的名字,他的大将军晋级稍晚了一些,他依然是西魏耀眼的将星之一。
提起北朝姓史的名人,大多数人都能想到隋朝的史万岁。
史宁同史万岁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成名都与阿史那有关,史万岁是令突厥闻风丧胆的良将,史宁是让突厥人佩服地五体投地的中国智人,只可惜,除了都姓史外两人半点关系也没有,史宁是建康表氏人,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
作为军二代,史宁很小便走入军营,年纪轻轻便以军功升为别将,后被选入宫中成为一名禁军将领,少年得志的他可谓前途一片光明。贺拔胜经略荆襄,史宁作为皇帝的代表随军任军司成为荆州系二号人物,那时候独孤信只能排老三,杨忠、独孤虬还只是独孤信的小弟。
孝武帝离家出走,贺拔胜优柔寡断进退失据,终为侯景所逼渡江南下,史宁义无返顾地跟在贺拔胜身边。独孤信虽说因为起先奉调入京得以随孝武帝入关,但他一样也没有逃脱荆州系的宿命,在为西魏夺取荆州没多久便同样为侯景所逼来到江南,曾经的荆州大佬们泪眼汪汪地在建康重逢了。
等他们辗转回到长安,在宇文泰的安排下,荆州小圈子被打破了,大家各奔东西,贺拔胜、独孤信、史宁、杨忠开始重新谱写各自的传奇。
比起史宁,独孤信、杨忠要顺利地多,两人很快成为西魏军中的重要将领,泾州任上的史宁在讨伐莫折后炽叛乱中被行原州事李贤的光辉遮掩,要不是李贤,他差点让莫折后炽打残了,可能这一仗让宇文泰对他的军事才能产生了怀疑,从此史宁永远地同擒窦泰、破沙苑、复弘农、战河桥这些光辉经历失之交臂。
宇文泰把史宁从泾州调往东义州,他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年,是金子放在哪里总会发光,东义州虽然是个小州,但其地位特殊在同东魏接壤上,两国边境间既没有铁丝网也没有围墙,古代也没有守卫边境的边防军,所以穿越国境线相当容易,百姓们一直习惯用脚投票,西魏的官好还是东魏的官好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好跟谁走。
史宁上任的时候,一战赶走了东魏任命的刺史,但百姓们随东魏人跑了不少。
史宁为政非常用心,处处替百姓着想,在职责范围之内尽力减少百姓的负担,慢慢地大家认可了他,逃到东魏的人陆续返乡,荒芜的土地重新长出了庄稼,东义州进入十年发展期,史宁的名字再次进入宇文泰的视线。
宇文泰从来不会埋没人才,史宁虽然没有参加过东西五场血战,但从政水平高照样应该提拔,正好宇文泰计划打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的独立王国,便把凉州人史宁调回老家任刺史,尽管史宁在凉州没有什么根基,衣锦还乡对他来说仍然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西魏对凉州的有效统治自史宁开始,之前的两位凉州刺史李叔仁和宇文仲和只是名义上接受西魏的管辖,实际上仍是称霸一方的土皇帝,所以史宁上任之路很不顺利,宇文仲和拥兵拒代,没办法,西魏方面派出陇右大都督独孤信将宇文仲和擒获并把不服管教的凉州城民迁到了长安附件异地安置,史宁这才正式入主凉州。
大统十六年史宁率凉州兵马与宇文贵、豆卢宁一起平定了宕昌叛羌獠甘之乱,在那次战役中,面对獠甘据险立栅,山路崎岖仅容单骑通过的不利局面,史宁力排众议出手勇决,终将獠甘生擒,当初那个勇冠三军的军司大都督重生了,史宁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回师凉州后,赶上独孤信奉调回京,史宁奉命接替独孤信镇守河阳,防备柔然人南下。
到了废帝元年,柔然为突厥所破,河阳驻军防守柔然的任务已经完成,宇文泰将史宁再次调往凉州任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柔然残余势力以阿那瑰子孙为主,不停地抄略河右,史宁率兵迎战,先后擒获阿那瑰子孙两人,俘虏柔然人数万,以功封安政郡公。
元钦二年,吐谷浑与齐国通使,史宁获知情报后率轻骑袭击了吐谷浑使团,俘虏其仆射乞伏触扳、将军翟潘密及商胡二百四十人,缴获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
朝廷以其功高进位大将军,史宁终于得以与杨忠比肩了。
凉州使者觐见宇文泰,宇文泰将自己平常穿得衣服鞋帽及弓箭甲矛一股脑赐给了史宁,并让来使转告史宁:我把我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你,你穿在身上,当知道我对你推心置腹,公该善始善终,不要让功名受损。
这既是期望,又是警告,宇文泰可谓用心良苦。
另外,宇文泰还与史宁结为姻亲,将自己一女许给史宁之子,史宁对宇文泰可谓感激涕零。
突厥要假道讨伐吐谷浑,宇文泰认为这是个教训吐谷浑的好机会,不但答应了突厥木杆可汗的请求,而且命史宁率骑兵协同作战。
作为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政治老手,宇文泰对突厥也有顾虑,如果突厥背盟,名义上借道,却就势顺凉州东下,局面势必不可收拾,史宁率军随行,一则可以协同突厥军助战,二则可以监视突厥突厥的动静。
另外,宇文泰还命成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永恩率骑五千镇河、鄯二州,以备边防。
宇文泰的考虑可谓周全。
接到命令后,史宁立刻召集凉州兵马,做好了迎接突厥可汗共讨吐谷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