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24、长孙俭(2)

同州中外府。

宇文泰秘密接见了长孙俭,所谈话题自然是长孙俭对于江陵的看法。

长孙俭说:江陵位于江北,去我不远。湘东王即位已经三年,看他的态度,不会东下建康。此人心毒,致使骨肉相残,民怨沸腾。荆州军资器械,储积已久,我军若征讨,后勤保障一点问题没有。国家已经拥有了蜀地,倘若更平江汉,安抚百姓,收其贡赋以供军国,则天下不足定也!

长孙俭算是把萧绎看到骨子里了,正如长孙俭所言,江陵不是可收之地,梁军大将基本分布在长江下游,江陵一旦有事,救援困难,对此江陵文武中的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并且请迁都建康,但由于萧绎的班底是江陵旧部,所以江陵人势力大,故土难离,所以迁都建康的事就搁置了。

长孙俭的分析丝丝入理,宇文泰听得心潮澎湃,深为折服,仿佛江陵已经唾手可及,他高兴地对长孙俭说:如公所言,我现在取都算晚了。

谈话完毕后,宇文泰对长孙俭道:公即刻返回荆州,替孤观察江陵动静,一旦时机成熟,我必挥师南下一举灭梁,这件事成否在公。

长孙俭动情道:必不负主公所托。

离开同州后,长孙俭立即返回荆州,继续为西魏出兵灭梁做准备。

西魏方面已经开始做起兵的准备,江陵的萧绎却仍旧沉醉在自己以虏制虏的妙策中。在他的筹划下,侯景身死骨灭,邵陵被杀,武陵授首,虽说国家损失点土地,可这些比起自己这些如狼似虎的兄弟们算什么。如今,梁朝已经没有人有实力跟自己竞争了,虽然萧詧小儿在西魏的庇护下成为自己潜在的威胁,但我大梁如今跟西魏关系友好,没有主子的允许萧詧敢随便轻起战端吗?

建都之日,很多人不赞成将国本立在江陵,但江陵官员们大多是本地人,大家都不想离开家乡,所以,迁都之事也就搁下了。

不过无妨,北方两个邻居势力都很强大,齐国实力要比魏国强些,所以,只要跟东边搞好关系,就不用担心西边会图谋不轨。

所以,萧绎跟齐国越走越近,对西魏越来越傲慢,西魏侍中宇文仁出使江陵,赶上北齐使者也在,对双方使臣的接待规格出现很大的差异,宇文仁十分不忿,回国后不免添油加醋般向宇文泰告了一状。

萧绎哪里知道,宇文泰正在为出师寻找借口。

萧绎派使请宇文泰以旧地图勘定两国疆域,宇文泰怒极反笑:古人云天之所弃,谁能兴之,说的就是萧绎这种人。

魏帝元廓元年冬十月,柱国大将军于谨挂帅,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韦孝宽等率步骑五万大举进犯梁国。

宇文泰在青泥谷为于谨饯行。

于谨大军到荆州,长孙俭早已备好粮草辎重,西魏大军获得补给后继续南进,长孙俭率部随军。

长孙问于谨:如果为萧绎打算,他应该如何应对我军?

于谨道:上策,集结兵马渡江据守丹阳;中策,将江陵城郭内的居民迁到城里,退保子城,修筑工事,等待援军;下策,据守罗郭。

长孙俭道:老柱国估计萧绎会采用那一条?

于谨微笑道:必用下策。

长孙俭不解:为什么?

于谨解释道:萧家占据江南已经很多年,赶上我中原多事没有余暇对外扩张,所以南人以为我必不肯轻起战端,加上我东有齐国的威胁,他们一定以为我们没有力量对付两边。而且萧绎为人懦弱无谋,多疑少断,百姓没有长远眼光,贪恋家业必不愿意迁居,所以萧绎必守罗城。以此,萧绎必采用下策。

梁国武宁太守宗均探知西魏出兵的消息,派人急传江陵。

萧绎停下了正在讲授的《老子》公开课,宣布江陵城内外戒严。

江陵朝廷公卿大会商讨应对之策,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奏道:两国交好,没有听说有不愉快,一定搞错了。

侍中王琛去年出使西魏,也道:我前者见宇文泰,观其举止言行一定不会有出兵的道理。

萧绎听大家所言有理,也拿不定主意了,于是让王琛再次到长安跑一趟见一见宇文泰,看看消息是否准确。

西魏大军到达樊城、邓州,与襄阳的萧詧军胜利会师。

王琛到沔州石鴪,连魏军的影子也没见着,于是飞报黄罗汉:我到了石鴪,边疆一片安然,前面说的都是笑话罢了。

萧绎狐疑不定,心中忐忑不安,于是让大家全副武装继续听自己讲课。

饶是如此,萧绎终觉不安,又派李膺至建康,征调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另以陈霸先镇扬州。

王僧辩接到命令后,以豫州刺史侯瑱率程灵洗等为前軍,兗州刺史杜僧明率吴明彻等为后军择日回师江陵。

郢州的陆法和听到魏军大举入侵的消息后,准备增援江陵,萧绎让他停下了:我能破贼,你好好镇守郢州,不得妄动。

陆法和只好按兵不动。

十一月,魏军到达汉水。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小说在线阅读_第1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第1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