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废帝(3)
【柳虬】
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负责监修国史的秘书监柳虬表示说有话要对大家说,皇帝瞥了一眼安定公,安定公点了点头。
柳虬要说什么?很多人以为不过例行公事,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歌颂一下新皇帝登基的正当性,大家皆大欢喜。
柳虬站起身,清了清嗓子,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书简当众诵读道:刚刚废掉的大魏皇帝元钦是文皇帝(元宝炬)的嗣子,他七岁的时候,文皇帝把他托付给安定公,并对安定公说:这个孩子将来有出息,取决于你,没出息也取决于你,希望你好好教导他。安定公既然受到先帝重托,又居于辅政大臣之位,又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宫里做皇后,可是却没有好好把废帝教诲成才,致使今日被废黜,实在是有负文皇帝的重托,这个责任如果安定公不承担谁能承担?
柳虬说完,向皇帝深施一礼,回座位上去了,一时朝堂上鸦雀无声,空气陡然紧张起来,似乎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众人惊呆了,柳虬公然指责宇文泰废立之事,这不是谤议朝政吗?在西魏只有一个思想即周礼,只有一个核心,即霸府,至于皇帝,只不过是一种最高荣誉称号,是国家的精神象征而已,咱实际实行的是大丞相负责制。敢指责宇文柱国,恐怕不是吃错药精神错乱就是不想活了。
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宇文泰并未生气,他脸色凝重地向太常卢辩点了点头。
卢辩起身走到大殿中央,也从袖中取出书简,展开,念道:安定公诰文。
众人屏住呼吸,听卢辩说些什么。
“呜呼!百官公卿们啊,文皇帝把襁褓中的嗣子托付给我,让我辅佐教导他,希望他能够成才继承大业。但是,我没有尽到职责让他走上正道,致使他被废黜,文皇帝心愿就这样落空了。呜呼,我难逃罪责,这些事我知道,你们大家也都知道。我的脸皮,难道就这样厚吗,恐怕将来世人会以我为口实。”
至此,大家才回过神来,原来安定公早有准备。
柳虬一直被看做独孤信的人,原因是他在大统三年独孤信镇守洛阳的时候就追随在独孤信左右,宇文泰想挖墙脚,借口他才德好名望想重要留他入朝为官,但柳虬以母老为由婉言谢绝,后来独孤信出镇陇右,又请他做了二府司马,一直到大统十四年他才离开独孤信出任秘书丞兼修国史。
有了这段经历,很多人据此认为柳虬是代表独孤信等忠于魏室的将领向宇文泰发难。
其实大谬。
事实上,柳虬的一番话看起来是处处指责宇文泰,但仔细分析却是处处在为宇文泰开脱。且不管元宝炬有无托孤之说,但从柳虬所言我们能读到的信息是:
第一,元宝炬将元钦托付给宇文泰,以宇文泰为师教导元钦。后来宇文泰每次巡视边疆都带上太子同行,教导不可谓不尽心。
第二,宇文泰将女儿嫁给元钦,哪个父亲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推到火坑里,宇文泰是希望元钦好好干有出息的。
第三,元钦被废是由于元钦不争气,辜负了宇文泰的教导。所以,要说宇文泰有责任,不过子不教父之过,学不专师之惰,负点管理责任而已。
总之,宇文泰没有教导好元钦致使元钦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被废。
从一向以董狐直笔为榜样的柳虬嘴里说出这样一番话,天下人自然深信不疑,人们不再怀疑元钦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无形中拔高了宇文泰的政治道德。
否则,如果柳虬真的是在攻击宇文泰,以宇文泰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个性,柳虬的命早就没了。前有董绍、吕思礼等曾以诽谤朝廷被杀,前车之鉴,柳虬这样的聪明人不会不警惕。
卢辩的书面应对,更显示了这是一幕精心策划和准备的一个局。
卢辩的诰文一出,宇文泰算是诚恳地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
废帝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很快就被淡忘了。然而,宇文泰没有忘记,不久,废帝忽然暴死,连带宇文泰的女儿也不明不白死掉了,元钦为太子时娶宇文氏为妃,即位后立为皇后,两人很恩爱,元钦成为历史上少见的后宫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之一。
斩草要除根,宇文泰不会给任何人借废帝闹事的机会。
很快,人们就适应了新朝,一切又安定有序地开始了。
荆州刺史长孙俭发来的一份密报引起了宇文泰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