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西魏经略汉中(2)
在这里,达奚武遇到了强大的对手,萧循算是梁朝宗室中少见的忠义之人,他拒不投降,坚守城池不出。
就在不久前的一个傍晚,萧循步入卧室的时候吓了一跳,床上赫然躺了一条狗,他没有把这件事单纯地看做一个意外事件,他认为这是上天示警,预示着北边的索虏要对自己下手了,民间称黑獭为焦梨狗子,黑獭是宇文泰的字。
所以,萧循开始大兴土木,挖堑壕,修城郭,起楼橹,积刍秣,修理守城战具,愣是将南郑城弄成了一座钢铁堡垒。
萧循的功夫没白费,达奚武顿兵城下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强攻。
鲜卑骑兵擅长野战,攻城从来不是他们的强项,而守城却是汉军所长,达奚武以数万精骑面对只有几千兵马的南郑竟然奈何不得。
南郑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战事陷入僵局。
转眼一旬过去了,西魏诸将都有些急躁,仪同杨绍以为围守坚城,旷日持久,时间一长粮草补给跟不上,大军必死无葬身之地。
他着急地对达奚武说:元帅,我们不能让南人总是龟缩在城里,得把他们引出城才好。
达奚武心说这还用的着你说啊,他不耐烦地说:杨仪同有何高见。
请元帅暂时撤兵,下官愿到城下挑战。
达奚武答应了,魏军后撤,留下杨绍军继续攻城。
杨绍找了些声音洪亮的军士每日坐在南郑城下百般辱骂,把萧循的祖宗十八代翻了个遍,守城梁军怒火中烧,纷纷请战,萧循开始并不理会,但最终坳不过大家,只好同意出战。
杨绍见城中兵马杀出,佯装退兵,梁军掩杀过来。
梁军进入魏军的伏击圈,伏兵四起,梁军死伤大半。
经此一败,萧循清楚如果继续以孤城坚守,自己撑不了多少日子,而此时请直接上司萧绎相救绝无可能,自己就是被他出卖的!而建康朝廷为侯景所控制更指望不上,眼下能帮忙的也只有成都方面的萧纪了,于是派平北府司马刘璠向武陵王萧纪求援。
武陵王此时已经称帝,为了拉拢萧循,以萧循为益州刺史,加封随郡王,以刘璠为长史,萧纪因为刘璠是江南名士,曾经先后八次派使者召刘璠到成都任中书侍郎,刘璠拒不从命。
对于萧纪给自己的封官进爵,萧循并不接受,因为梁州属于荆州军区管辖,所以他接受了萧绎给自己加的鄱阳王封号。
现在大敌当前,刘璠不得已到了成都。
刘璠终于来了,萧纪很高兴。
但不管萧纪封什么官刘璠一律婉拒,苦苦哀求返回南郑,萧纪只好答应了,同时派潼州刺史杨乾运发兵万余赴南郑救援。
刘璠返回南郑时为达奚武所获,达奚武自长安出发的时候宇文泰曾经让他留意这个人,所以达奚武不敢怠慢。
达奚武让刘璠劝萧循投降,萧循怒道:你不能死节,反而要做说客吗!你我恩断义绝,来人,给我射死这个变节之徒。
左右亲兵弯弓搭箭向刘璠瞄准,达奚武慌忙让人拥刘璠回营,由于刘璠是宇文泰点名要的人,达奚武派人将刘璠送往长安。
杨乾运率领潼州兵马向剑北赶来。
援军让南郑看到了希望,守城梁军士气大振。
达奚武知道,萧循盼着成都救兵,所以要想拿下南郑,必须先灭掉梁人的希望。
达奚武命大丞相府司马杨宽率开府王杰、贺兰愿德领精骑三千阻击潼州军,双方遇于白马,步骑相交,蜀军在魏军骑兵的冲击下溃败,杨乾运留下数千颗首级后退走了。
达奚武将蜀军首级一个个摆在南郑城下,以此威慑守军。
不安和恐惧在南郑城蔓延,很多人都听到了一个谣言,说索虏已经下令一旦城破将血洗南郑,城内军民人心惶惶,有些人开始暗地里为自己打算。
梁州中直兵参军陈晷自告奋勇出城探听消息,但不幸被抓,他英勇不屈,破口大骂,被达奚武杀害。
萧循又派谘议虞馨带肥牛美酒到达奚武营中犒劳,以此表示南郑城粮食充足,再坚守半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达奚武不解地对虞馨说:梁国已经被侯景灭了,大王守这座孤城有什么意义?
虞馨回答道:大王立意以死守城,誓为断头将军,其中深意非我等所知。
事实上,萧循坚守的意志已经动摇,既然援军已经没有指望,城破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正如达奚武所言,梁朝早名存实亡,即使忠心为国又是为哪一个的国?武陵王称帝蜀地摆明了要争天下,湘东王承制江陵一次次向兄弟子侄们下黑手,他们哪一个能为江山社稷着想?为他们死节,当真不值得!
萧循不得不为南郑的将来打算,为了保全城内数万军民的生命,他决定投降,但是,他还有顾虑,屠城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谁能保证索虏不会在我们缴械后置道义于不顾对我们下手?
能下这个保证的人只有一个,就是远在关中的宇文泰。
思之再三,萧循有了计较,派中直兵参军杜叔毗到关中面见宇文泰,投降的条件是让宇文泰保证不让魏军乱来。萧循又嘱咐杜叔毗到长安可以先去找刘璠帮忙。
杜叔毗秘密出城,带着萧循的使命匆忙向长安而去。
杜叔毗走了没多久,南郑城发生了一起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