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玉壁攻防宝典(2)
公元546年9月,高欢自晋州道到达玉壁,十五万大军将玉壁城团团围住,在韦孝宽的指挥下,西魏玉璧保卫战打响了。
站在玉壁城上的西魏守军看到要塞四周漫山遍野插满了东军的赭黄旗帜,远处东魏连营中的东军士兵们像红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怯意,但韦孝宽似乎成竹在胸,他亲自在城中巡视,检查布置城中防务,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他告诉大家,四年前王大将军率领大家能够挫败高欢的攻势,今天,我们一样能够做到。另外,我已经将敌军来犯的消息飞报朝廷,只要我们坚守些时日,待大丞相援兵一到,这汾北天险就是东贼的葬身之地。
众人为韦孝宽言语所激励,禁不住热血上涌,人心稍安。
但是,韦孝宽知道自己在撒谎,所谓援兵根本是子虚乌有,根本指望不上。高欢此次倾国而来,如果长安方面派兵救援,人少了不顶用,如果朝廷也集结全国的兵力过河,东西再一次血战不可避免,而这,正是高欢所期待的,他摆明了是要与宇文泰一决高下。
围困玉壁正好可以起到围城打援的目的。如果韦孝宽求援,正中高欢的下怀,但是韦孝宽很清楚,以宇文泰老辣的眼光,他如何肯上当?
如此一来,自己就是一个人陪高欢玩了,不过,要想守住玉壁,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一个字:拖。
玉壁四面绝险,易守难攻,别看高欢十几万人马,真正发挥作用的没有多少,等拖他三两个月,天气转冷,加上敌军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高欢自然不战而退。
四年前,高欢打玉壁不克,以并州刺史为诱饵劝降王思政却遭到王思政的奚落,两军相持到十一月,天降大雪,东魏士卒冻病多死,高欢无奈退军,王思政终于顺利拖死了东军。
时隔四年,又是秋高气爽之际,韦孝宽能够复制王思政的故事吗?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高欢与韦孝宽相比,人多势众,但从军情而言,韦孝宽对高欢了如指掌,高欢对韦孝宽并不是多么了解。
高欢顿军玉壁城下,城依然是那个城,据说老对头王思政已经调任荆州,玉壁现在的城主是韦孝宽。
韦孝宽?提起西魏名将,无非独孤信、李弼、侯莫陈崇等人,几人听说过韦孝宽的大名?蝼蚁痴心想撼动大树,贻笑大方罢了。
即使宇文泰不上当,这次也一定要拔掉眼前的肉中刺。
但是,任高欢如何挑战,韦孝宽只是坚守不出,而且城头上的守军清一色铁面护脸,只露出两个眼睛,他们居高临下张弓向东魏军射击,却不怕东魏军的远射。
高欢派出神射手元盗充当狙击手,专门瞄准敌军铁面上的眼孔射击,接连射倒几名守军,这下韦孝宽不敢大意了,守军隐藏在城楼垛口之后。
小小胜利之后,高欢下达了对玉壁总攻令。
采用常规攻城战法对付玉壁这样的坚城是得不偿失的,四年前的攻艰战仍然历历在目,人不能总犯同样的错误,高欢想采取些非常战法,速战速决,尽可能快地拿下玉璧。
但是,韦孝宽让高欢领教了什么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接下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双方斗智斗勇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高欢用尽平生所学所用攻城战法,韦孝宽见招拆招,一场恶战开始了。
第一回合。
攻方:高欢见韦孝宽坚守不出,铁了心要做缩头乌龟,他要设法逼乌龟露头。他仔细观察玉壁地形后发现了玉壁城防的一大弱点:水源。
玉壁地处高原,城中用水都是从城外汾河汲取,如果切断城中的水源,没有水喝,粮食在充足也是白费,渴死你!于是高欢命令东军在汾河上游筑坝,让汾河改道远离玉壁,东军到底人多,没用多少时间一座大坝平地而起,汾河偏离河道滚滚而去,玉璧城中的水源被切断了。
守方:城中守军眼望着汾河断了流,大家都非常忧心,敌人这是要干死我们。但是,一连几天过去了,城中的饮水供应依然正常,原来,韦孝宽探知高欢开始筑坝后立即命人在城中多个地点打深井,由于靠近原河道,地下水丰富,且地下多土少石,打井原也不难,等高欢的大坝修好了,城中的水井也出水了,靠着这些水源旺盛的深井,基本解决了城中的用水问题。
结果:高欢傻眼了,第一局守方完胜。
第二回合。
攻方:按照兵法,攻城的时候,守军往往居高临下,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从上往下射箭射程远,从下往上射费劲,改变这种局面的惯常做法是在城对面堆土山,使山高于城楼,如此则城中居高临下的优势丧失殆尽。但是起个土山并不容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好在东军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很快玉壁城南便平地起高丘,城内守军眼睁睁看着土山越堆越高,他们开始惊慌起来。
守方:等东军的土山竣工了,东魏士兵却发现土山上不去人了,原来城外堆土城内搭楼,韦孝宽原先积存的木头派上用场了,在原有的两座城楼的基础上又搭起了木架,木楼越搭越高,高过了城外的土山,用木头搭架子可比堆土山容易多了,所以搭楼的速度比堆土山大得多,土山高一尺,木楼高一丈,西军站在楼上居高临下向土山放箭,土山上不去人了。
结果:高欢翻白眼了,第二局韦孝宽再次领先。
第三回合。
攻方:面对韦孝宽高耸入云的简易城楼,高欢冷笑道:“纵使你把楼绑到天上我也不怕,等我穿城取你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