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邙山大战(6)
都督侯伏侯龙恩看到了身陷重围的宇文护,他赶紧冲过来拼死相救,宇文护这才得以脱身退走,宇文护对侯伏侯龙恩感激不尽,侯伏侯龙恩对宇文护的救命之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到底是福是祸,谁知道呢!
人生就是一场大戏,不到最后,结局没人能算得准。
更多的西魏督将们可就没有宇文护的运气了,陷阵而亡的不计其数。据战后东魏方面的战报显示,有四百多名西魏督被杀,六万余人被俘虏或杀死。当然,西魏方面从来不承认这种说法,他们一直在说只是损失了三万多人。
天色将晚,西魏军开始了千里大溃逃,东魏军乘胜追击。
宇文泰与左右亲信都督们狼狈逃窜,东军骑兵紧追不舍。
西魏大将王雅顾不得叫上部曲,他猛然调转马头迎着东魏军冲上去,东军见他的左右亲骑没有跟上,欺负他势单力薄,便呼喊着围过来,王雅大槊左右奋击,瞬间灭掉了东军九条人命,后边的人见他如此神勇不敢往上冲了,东军的进攻稍微受阻,王雅见目的达到了,赶紧打马追上大军,宇文泰叹道:王雅一身是胆啊。
王雅只是稍稍阻挡了一下东军,东军仍然咬住不放。
于谨心生一计,他命所部不要再跑了,全体退到道旁,把黑旗扔了,另外找些白布绑在槊杆上,亮起了白旗,意思是我们不打了,我们投降了。
于谨当然不是真投降。
不过,东军只顾着追击宇文泰,见有人投降也来不及细察,呼啸着越过于谨部继续追击。
等东军过去了,于谨命大家扔掉白旗立即向东军尾部发起了攻击,这时候独孤信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带领残卒冲上来帮忙,两人合兵一处猛烈攻击东魏后军。
前面的追兵大惊,只好回头再战,就这样,先前逃走的西军得以保全,宇文泰一直跑到弘农才敢停下来休息。
于谨和独孤信也突围而去。
他们属于逃得狼狈的,也有人撤退得从容不迫,即使是逃跑也保持了大将风度。
右军主将若干惠、仪同陆通带领残部缓缓西行,天色已晚,追上来的东军多次发起攻击,都被若干惠打退。
已近深夜,西军士卒们饥渴困乏,东军再次跟了上来,若干惠索性命大队人马停止前进,众人不解。
若干惠笑道:长安死跟在这里死还有什么区别吗?
他命火头军埋锅造饭,跟左右从容进食。
追兵见他们居然还有心思做饭吃,怀疑是诱敌之策,所以远远望着居然不敢迫近。
借着夜色的掩护,若干惠与陆通从容撤走。
到了弘农,若干惠见到宇文泰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他不甘心:“我军如此神勇,高欢贼子差点成了我们的俘虏,只可惜功亏一篑,狼狈如此。不报此仇,若干惠断不肯苟活于世上。”
“有惠宝如斯,来日定当破贼。”
经过短暂的休整,宇文泰担心东军会继续进逼,便率大军撤回关中,驻军渭上,命达奚武率部驻守陕州阻挡东军。
高欢虽然获胜,但是众将已经疲劳不堪,所以尽管封子绘、陈元康等文臣们一再劝其乘胜杀入长安,但武将们除刘丰生外没有一个愿意继续进攻了。
高欢只好作罢,以刘丰生带数千起兵象征性继续追击,自己班师回晋阳了。
高仲密在李远的接应下逃到长安,但家人却落入高欢之手,念在高家功高,高欢只对高仲密一房问罪,也没有追究始作俑者高澄的责任,毕竟那是自己儿子。
高澄色胆包天,在牺牲了东西数万战士的性命后依然没有忘记李昌仪,他将李昌仪从死牢中放出留在自己身边,高仲密家属全部遇害。
好色归好色,高澄还是有些手段的,在宇文泰遭受重创一时半会还恢复不了元气的情况下,高欢决定拿权贵们的腐败开刀了。高澄以大将军领中书监,将门下省的事归到中书省办理,夺了门下省侍中们的权,然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整顿吏治活动,京城四贵之一的太保孙腾、尚书令司马子如、高隆之先后栽在高澄的手里,东魏政坛为之震动,权贵们稍有收敛。
虎牢再次落入东魏之手,宇文泰东征的时候让王思政出镇虎牢,王思政还没到就赶上宇文泰败回,于是让他继续守卫弘农,至于玉璧守将,宇文泰听从了王思政的建议,以王思政所部都督韦孝宽接任。
弘农城根本不是可守的地方,王思政入城后,让人把府门大开,自己脱衣服入睡,以此表明自己根本没有把东魏人放在眼里。
对于王思政,众人还是佩服的,所以弘农城一下安定下来。
刘丰生到了城下,知道守城的是王思政,去年玉璧的教训让他对王思政刮目相看,所以引军撤走了。
刘丰生此次没能跟王思政交手,但他们注定会成为对手。
两人将来还会有更精彩的对决。
刘丰生走后,王思政立即开始了弘农的防务建设,城墙坏了的赶紧修复,防御工事损坏的赶紧重建,当然,作为守城最重要的还是要储备足够的粮食,所以王思政特别关心农田水利建设,本来弘农就是个大粮仓,所以很快王思政就在城中积攒了大量的粮食,做起了长久防守的准备。
邙山惨败的教训是深刻的,谁要为这次失利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