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第一战:小关(1)
大统二年对于宇文泰而言是倍感艰难的一年,关西本来就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偏偏老天也来凑热闹,这一年大旱少雨粮食歉收。
一直到腊月还看不到冬雪的影子,旱情仍然没有缓解的迹象,如果持续下去,明年的年景还是问题,挨到年底很多人家已经断粮,到处都传出饿死人的消息,民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易子而食。
宇文泰正为关中大饥的事闹心,偏偏这个时候,边疆急报:东魏大举进犯,东魏大丞相高欢亲自带队,兵分三路,分别向华州、潼关、上洛方向进军。
高欢都督东军主力过龙门屯兵蒲坂,东魏京畿大都督窦泰率精骑万人杀向潼关一线,司徒高敖曹率河南诸军出武关向上洛方向进军。
对于高敖曹一路,宇文泰倒不怎么担心,虽然经上洛过蓝田可以直抵长安,但这条路很难走,纵使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挡不住东军,山间那些拥有部曲的巴人地方割据武装也会不断找高敖曹的麻烦,巴人土豪大抵骁勇善战,又多亲西魏,够高敖曹头疼的。
而且,驻守上洛的洛州刺史泉企为当地豪强,父子三人皆骁勇善战,泉家在当地根基牢靠,群众基础广,部曲清一色巴人勇士,跟高敖曹的汉军有的一拼。当年董绍曾经要带瞎巴三千平定萧宝夤的叛乱,这支所谓的瞎巴就是泉企的部曲。
窦泰一路呢?
不可否认,窦泰为高欢帐下一等一的猛将,高欢信都起义后的第一战就是窦泰献上离间计瓦解了尔朱兆的联军。
窦泰自千里奔袭尔朱兆后声威大震,接下来的几年一直吉星高照,无论平叛还是征讨几乎没有失败的经历,所以这次攻打潼关也抱有志在必得之势,潼关一破长安即无险可守。
潼关有山河天险,窦泰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手。
高欢的东魏军主力在蒲津,渡过河就是华州,华州有老熊王罴在那守着,不过,华州切不断西去的道路,根本挡不住高欢西行的步伐,从表面上看,这一路最为凶险。
不过,虽然时近年关,天气去不如往年寒冷,黄河冰层结得不厚,高欢的重甲骑兵和粮草辎重根本无法越过冰面直接渡河,所以高欢要过河只能有一个法子:造桥。
但是,高欢弄这么大的动静,他的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
宇文泰顿军广阳,严密监视着高欢的动静。
前线传来急报,窦泰袭破西弘农,行台郭琰败走洛州,潼关的前沿阵地善渚谷失守,戍守兵卒全军覆没,守将阳猛单身逃脱。
阳猛出身上洛豪族,孝武帝西迁时率部曲增援潼关,后高欢进攻,潼关失守,阳猛率部曲退守善渚谷,在这里修筑营栅,收容亲皇帝的义徒,长安方面为他加官征东将军、扬州刺史、大都督。
西弘农、善渚谷的防守本就薄弱,对于两处失陷,宇文泰并没有感到太意外。
宇文泰知道阳猛的群众基础好,所以不但没有加罪,而且拨给他一千兵卒在牛尾堡驻守,继续伺机增援潼关。
这一年的除夕和元日东西两军的将士们都在军中辞旧迎新,由于担心敌人偷袭都加强了戒备,喜庆中多了些肃杀。
转过年天气仍然不太冷,高欢在黄河上冰面上造了三座浮桥,摆出准备渡河进攻的架势。
然而,浮桥虽成,却迟迟不见东军渡河。
连战连胜的窦泰大军逐渐逼近潼关,但行军速度相当缓慢,窦泰似乎在等什么。
90、第一战:小关(2)
这时候,宇文泰终于想明白了,原来窦泰才是东军的主攻手!
东军造桥佯攻牵制我军主力,真实目的是掩护窦泰攻城,如果我军前往蒲坂阻击高欢,一旦窦泰得手,双方合战夹击我军,到时候我军进退失据,可就危险了。而高敖曹只是一支偏师,他的作用是造成长安恐慌并使我军南线兵力不敢妄动。
宇文泰陷入了沉思:高欢两次进攻潼关,我军都没有出霸上,他一定以为我这一次仍然会采取守势,如果趁此机会出兵袭击,一定可以出其不意,定可成功。
他选择的袭击目标不是河东的高欢,而是向潼关而来的窦泰。
宇文泰召集众将把自己的想法和盘端出,帐内诸将一片哗然,放着近在眼前的敌人不打,反而劳师袭远,倘稍有差池,悔之晚矣。
有人提出分兵抵挡。
但是,关中军队数量毕竟有限,宇文泰根本没有多少兵可分,何况,一旦分兵,敌众我寡的情况将更加严重,集中优势兵力击敌一点是无奈而正确的选择。
打窦泰必须速战速决,一旦失利或者打成拉锯战,高欢必定乘机进军,这是众将怀疑宇文泰作战计划的原因之一。
“估计五天之内高欢不会渡河,即使渡河十万大军也没有那么容易通过,五天内窦泰一定攻不下潼关,有五天的时间对付窦泰足够了。”
文臣中只有行台左丞苏绰、武将中只有东秦州刺史达奚武赞成宇文泰的意见。
尽管没有多少人支持,但宇文泰决定了的事岂会轻易改变?
当天,宇文泰带上六千精骑悄悄返回长安,回长安的目的是要见两个人,一个是魏文帝,大事还是要是要跟皇帝沟通的,这体现了尊重。
另一个人叫宇文深,是宇文泰本家的族侄,目前任尚书直事郎中。
宇文深跟宇文泰同族,论起来小宇文泰一辈,当宇文国的嫡支被发送到武川的时候,他们这一支一直留在皇帝身边做大官。
宇文深的哥哥宇文测为大魏宣武帝的驸马,是怂恿孝武帝西迁的重要人物,入关后,先为丞相府右长史,后官拜黄门侍郎。宇文测为人仁恕,史书记载了他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妻子阳平公主的衣服被偷,州县破案人赃俱获,让宇文测去指认,但宇文测考虑到妻子的特殊身份,倘若指认则偷衣贼必死无疑,所以矢口否认。后来偷衣贼遇赦被放出,毛遂自荐做了宇文测的左右亲兵,从此追随在他左右,终身不离不弃。
宇文深生性鲠正,好研究排兵布阵,擅长用计,永安年间起家秘书郎,论起时事,他的见解常常让尔朱荣另眼相看。后以子都督领宿卫兵卒,孝武西迁,宇文深所部追随入关。在宇文泰眼里,宇文深就是宇文家族中的陈平。
所以宇文深的意见很重要。
宇文泰将前敌的形势跟宇文深讲清楚了,但是未作任何评论。
宇文深稍作思考,断然道:“大军如果攻蒲坂,则窦泰从后来袭,我军表里受敌,这才是真正的用兵险道。不如兵出小关,窦泰心浮气躁,一定会来决战,而高欢谨慎有余,必定不会渡河接应,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如窦泰失利高欢自然气丧,回师再战,定可大破东贼。”
宇文泰笑了:“奴干之计,甚合吾心。”奴干是宇文深的字。
所谓不谋而合,宇文泰心里有底了,于是下定决心打这一仗。
长安城风传宇文泰要退保陇右以避开东魏大军,京城人情骇动,据说有钱人家已经开始收拾细软准备搬家了。东魏的细作们将这些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魏大营,高欢更加得意自己的神来之笔,他以更大的耐心等待着窦泰的喜讯,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兜进了宇文黑獭布置的局中。
事实上,正月十五夜宇文泰已经带领精锐骑兵悄悄向潼关以南的小关方向移动,两天以后到了马牧泽,马牧泽一带林深草密,最适合伏击,宇文泰率诸将隐身于此静静地等待窦泰的到来。
窦泰出兵的时候已经得到高欢的指示,不可轻易与西军决战,等待宇文泰上当将主力集中到蒲坂一线的时候再全力出击潼关,所以窦泰一直在潼关外围活动,他一点也没有察觉西军的动静,根据斥候和细作的报告,他以为宇文泰一直驻军广阳观望。
窦泰行至马牧泽,宇文泰突然杀出,一方有备而来,一方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