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在不长的时间里,崔延伯经历了怯战、胜利、骄傲、失败,心中可谓五味杂陈,说穿了咱丢不起这人,因此,老将军暗下决心,要尽快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挽回面子。但是,急于求成的后果总是难尽人意。

崔延伯自安定突然西进,在离敌人七里的地方安营,按照军令,要出击必须首先经过主帅的首肯。

然而,崔延伯报仇心切,没有请示擅自行动,突然出兵意图袭击敌营。

不管有没有结婚,先生出个好孩子,到时大家也就原谅了。只要打胜了,谁还会追究你有没有请示?何况,上司又怎么会把到手的功劳往外推呢?

万俟丑奴新胜之后也有些松懈,他料到官军再次组织进攻还需要时间,所以在得知崔延伯部向自己移动的时候也没有放在心上,崔延伯怎么会贸然出击呢?要知道,自己可有十万精兵,崔延伯不过万余人的兵力。

然而,想不到不是理由,官军杀过来了,没有思想准备的叛军当时就乱了,一时竟然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数座营栅被官军踏平,叛军将士们只顾逃跑,东西丢的到处都是。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关键时刻又出乱子了。

原来崔延伯的兵打仗虽然勇敢,组织纪律性却极差,眼见贼营中到处散落的珠宝财物,也顾不上继续杀敌,一个个开始往自己腰包里塞东西。

这给了万俟丑奴喘息的时间,他收拾兵卒调转马头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官军猝不及防,战场形势大逆转,官军溃败,万余人牺牲,主将崔延伯也中流矢身亡。

萧宝夤退守泾州积极组织防线,万俟丑奴面对盔明甲亮的台军也有些心怯,毕竟打崔延伯有些侥幸,于是也开始进行队伍休整,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谁也不敢轻易再起战端,关西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崔延伯光荣牺牲的消息传到洛阳,朝野震动,大家再一次认识到,关西叛军绝对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也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萧宝夤倒霉了,不管崔延伯有没有请示,他都是要负领导责任的。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朝廷内外议论汹汹,萧宝夤居然一点事也没有,甚至,朝廷连批评教育的处分都有没有。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萧宝夤人缘一直很好,所以朝中大臣特别是汉人文臣们都愿意为他说好话,他派来向朝廷说明情况的行台郎中高道穆向大家证实不是台军无能,实在是敌人太强大。高道穆学涉经史,所交皆名流俊士,原为御史,有不避权贵之名。他的话很多人都愿意相信。

而且,萧宝夤还有一个重要同盟,这个人的名字叫郑俨。

郑俨出身高门大族荥阳郑氏,他容貌壮丽,为典型的美男子,在做司徒胡国珍行参军得时候认识了胡国珍的女儿,两人相恋了。不过,后来有情人未成眷属,胡家女儿入宫了。

胡家女儿后来成了胡太后,深宫难耐寂寞,有时候就秘密让郑俨入宫幽会。胡太后被元叉算计后,郑俨行事更加低调,正好好朋友萧宝夤西征,便跟着到了关西战场。

胡太后重新执政后,萧宝夤让郑俨入朝报告军情,给他创造了一个同老情人见面的机会,果然,情人见面,分外激动,便把他留下了。

郑俨坐着火箭升官了,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为了跟方便跟情人约会,郑俨又被任命为尚食典御,从此以主管宫里的饮食为名日夜在宫中值班,跟太后出双入对。

处理国家大事没有点真本事还真不行,为此,郑俨又引入颇有文采的徐纥,两人狼狈为奸操纵大魏朝廷。

胡太后是个喜欢好消息的主,大家投其所好,人人都说贼兵易平,什么坏消息也传不到她的耳内,胡太后继续不加节制地寻欢作乐。

郑俨在宫中自然免不了替萧宝夤说说好话,所以尽管大寇未平先折大将,并没有引起胡太后的特别震怒,在她看来,关西不过疥癣之痛,真正的威胁来自北镇,对于北镇她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处理,派到柔然的特使复命说阿那瑰已经答应出兵。

两个月后,在阿那瑰的帮助下大魏朝廷终于平定了六镇叛乱,北镇恢复了宁静。

对于二十万户六镇降卒的处理,元渊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然而,胡太后并不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他。

关西战场上的杨昱又调到北镇做大使处置降卒,没办法,谁让你杨昱是太后信任的人呢。杨昱到了北疆,根本不理会元渊等人的建议,完全按照朝廷惯例将二十万镇民分散在冀、定、瀛三州。这个做法虽然受到元渊的反对,但却是执行制度的最佳方式,对此,胡太后很满意。

元渊知道碰上这么个死板教条的处置大使,一切都完了。

元渊的担心并不多余,这么多人一下分散到各个兵营,谁也受不了,所以六镇人原来还是朝廷正规军或者预备役,顶多算是准奴隶,这下寄人篱下,可就变成了真奴隶,不满和怨气一点也没有减少。

果然,元渊一语成谶,六镇人只忍了两个月便忍无可忍了,刚刚平息的北镇叛乱死灰复燃,而且六镇降卒分配到哪里,哪里就出问题,这不,河北也乱了。

第二章连载结束,接下来第三章《风云再起》,河北大乱,两荣崛起,英雄豪杰们分布两个阵营,但最终他们将殊途同归。

21、烽烟又起

在剿灭破六韩拔陵的战争中,柔然无疑是一个大赢家,不仅一举摧毁了限制自己进入大魏的北方六镇,还顺手牵羊抢劫了大批财物,不管怎么说,帮助大魏出兵平叛还是有功劳的,抢点东西权作讨赏了,对此,北魏政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柔然既然已经成为政府同盟,六镇建制也到了取消的时候,同时,北镇剿匪司令部撤销,讨逆总司令元渊停留在平城待命。

六镇改镇为州,实际上名存实亡,而失去了六镇的屏障作用,恒州一下成了迎接柔然人的前沿阵地,但是朝廷认为不用再担心柔然人了,他们说柔然人已经成了我们的朋友。

但是,除了洛阳的太后和王公大臣们,谁信呢?

不抢劫,柔然人吃什么穿什么?据说天天吃肉喝奶会死人的。所以,恒州人相信同柔然人的战争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保卫家乡,平城的豪族们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们向朝廷请命留下元渊做恒州刺史,同破六韩拔陵一战,元渊树立了无与伦比的威信,平城豪族相信,元渊有能力保护大家。

事实上,平城的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不愿意住在洛阳的王公贵族,类比一下,平城就是大清朝的奉天,所以,平城豪族的关系很复杂,说话也管用。

洛阳朝廷对北边的事很头疼,平城的确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留守来镇住这些好勇斗狠的武人,留下元渊也是个不错的安排,于是便顺水推舟卖了这个人情。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尚书令元徽很不忿,不过,他已经无力阻止这件事了,因为太后已经决定下旨。

任命归任命,元徽仍然没忘在胡太后面前阴阳怪气地给元渊上眼药:元渊这个人城府很深,看不透啊。

言外之意:让看不透的人领兵驻守在火药桶上,万一有二心,那局面还有办法收拾吗?能让人放心吗?

元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攻击元渊的机会,摊上这么一个对头也是元渊的命数。

元渊就就这样成为大魏朝仅有的民选刺史。

元渊倒是一心为国,他最担心的仍是二十万北镇降卒的安抚问题。事实上,北镇降卒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能有尊严地活着,北镇降卒们顺从地按照朝廷的安排分散到河北等地的兵营里,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更加屈辱的日子,他们连做二等公民的权利都丧失了。

不满的情绪在堆积在发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柱国家的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