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九十九回施绍暗啃书求奥义范世勋争霸上京师

上回说到,范世勋十五岁时得到与恩师俞长侯十番决胜的出师之机,想不到他竟十战十胜,漂亮地夺取了出师的资格。俞长侯自认再也无力教导范世勋,于是一年之后,将范世勋留在了华亭名门钱长泽府上,自己带着二徒弟施绍暗回到了浙江。从此之后,范施二人再未在俞长侯门下重逢,情同手足的一对师兄弟终于开始了各自的棋艺生涯。

这对师兄弟棋艺生涯的第一阶段,算是就此分出了高下。

在这段学弈生涯中将两人相互比较一番,可以看得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是范世勋的完胜。论绝对棋力,范世勋十二岁与俞长侯齐名时,施绍暗还基本不会下棋;范世勋十五岁十胜恩师的时候,施绍暗还乖乖跟着师父刻苦提升棋力呢。范世勋对施绍暗的领先,是不容置疑的。论交互战绩,施绍暗距离范世勋最接近的时候也只是能与范世勋“争先”而已,从来没能真正达到与范世勋互有胜负的程度。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对比,施绍暗完败了。不过这么比对施绍暗也确实不大公平——人家学棋晚啊,范世勋都能跟师父齐名的时候施绍暗才刚开始学基础,何况人家范世勋是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那能比吗?

好在俩人都还年轻,施绍暗还有时间和机会去慢慢追赶范世勋的脚步。只不过从现在开始,他就得抓紧时间了。

离了华亭,别了师兄,施绍暗再次回到山阴的时候,却对这个没有了范世勋的学棋之地感到了一丝陌生,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适应。

但是没过多久,施绍暗就明确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竭尽全力将已学会的棋招融会贯通,早日出师,追上师兄的脚步!

想法没错,但是效果恐怕难说能有多少……

其实,要说教,俞长侯能交给两个徒弟的无非就是些基本招法和他自己的下棋心得,剩下的俞长侯也教不了,只能让弟子自己去悟。范世勋悟性好,十二岁就把师父教的东西全学会了,所以就跟师父一个档次了。施绍暗在师父的教导和师兄的帮助下,一年之内也把俞长侯教的东西都学会了,于是就能跟范世勋争先了。但是过了一年,范世勋从徐星友那儿回来之后,立刻悟出了师父俞长侯自己也没悟出来的东西,于是棋力陡升,立刻就超过了师父。而施绍暗之所以迟迟还没能迈出这一步,原因就是他始终还没能悟出超过师父所教的内容,所以一直停留在师父已经教过的东西上,这才导致他迅速进步一年之后顿时就卡在了瓶颈里,死活出不来了。

也就是说,施绍暗棋力之所以难以再进一步,或者说两年前范世勋的进步之所以突然停滞,问题其实还真不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俞长侯所能教的东西已经到了极限了,再要往上走就直接超越师父了。

倒并不是说俞长侯教得不好,恰恰相反,短短一两年就能让弟子达到自己的程度,最大限度地缩短两个少年在基础棋力阶段挣扎的时间,这正是俞长侯教徒弟有一套的明证。俞长侯既有热情,又有方法,而且给两个孩子打下的基础非常牢固,让这两个少年具有了只要开窍就能立刻超越师父的能力,这是俞长侯最大的功劳。

不过,事实就摆在眼前——如今施绍暗想再进一步,已经不能再靠他的师父了,因为俞长侯已经到极限了。

永远踩着俞长侯的脚印走,就永远只能走在俞长侯的身后。师兄范世勋已经自己开了一条新路,如今甚至远远走在了俞长侯的前面,这让施绍暗不得不紧张起来了。

在努力了一段时间却发现全无效果之后,无论俞长侯还是施绍暗都意识到了真正限制施绍暗前进的是什么了。

施绍暗必须找到一条俞长侯从来没有给他指出过的路,而且这条路必须是可行的。

对于习惯了当听话乖宝宝的施绍暗来说,这一步可真是太艰难了。他不像范世勋,本来就是个叛逆性子,一发现有必要自己找路走他二话没说就找出去了,而且一找就准,直接大踏步飞奔出老远了,一点没留恋他师父给他留下的那一串脚印。

范世勋是找的哪条路呢?

仔细查一查范世勋的年表,不难发现,他的棋出现本质的飞跃,一举超越棋师俞长侯,正是在俞长侯带领两个少年拜访徐星友之后那一年之间的事情。于是,一切就都明白了:范世勋突然领悟了俞长侯压根没教过的东西并成功超越俞长侯,这些领悟是从哪里来的呢——徐星友。

当然,就事论事,不论范世勋多么天才,笔者也不相信他跟徐星友下一局让三子棋就一下子得到了飞跃式的启发。范世勋的成功,也许更多的是依靠徐星友在两位少年临走时亲自赠送的那本《兼山堂弈谱》吧。

范世勋学棋,除了跟着俞长侯上课之外,最大的课余爱好就是研究前人棋谱。得到《兼山堂弈谱》之后,这本记载了几十局前人经典棋谱并附有前任大国手详细评注的棋书简直让范世勋如获至宝,于是如饥似渴地狠狠钻研了几个月,棋力自然随之大进,于是仅仅一年之后就杀得师父俞长侯十战十败,顺利出师了。这就是《兼山堂弈谱》的力量。

这部徐星友一生的心血之作中,徐星友表达出的观点其实多而且博,几乎涵盖了棋艺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都能得出不同的精华。范世勋无疑正是从这本书中得到了无数启发,于是几乎一夜之间成长为了足以与天下各路棋豪相抗衡的国手候选人物。

师兄的秘密,自然瞒不过朝夕相处的施绍暗。借鉴一下范世勋的成功之路,相信施绍暗很快就意识到了——他的出路,一定也在这部《兼山堂弈谱》之中!

其实,这么好的棋书,不止范施,俞长侯肯定也拿去细细研究了。只可惜,俞长侯年纪大了,棋风棋力都基本定型,就算这书里的观点给了他再大的启发,他也改不过来了,大概在心里俞长侯也无数次叹息过这一点了吧……

于是,回到浙江之后的施绍暗,没过多久就捧出了徐星友当年所赠的那部珍贵的《兼山堂弈谱》,细细品读研究了好几年之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潜玩数年,获益良多”。

除了《兼山堂弈谱》之外,华亭之行与钱长泽相遇,也让施绍暗感触颇多。

钱长泽这个人,棋力远远不到登峰造极,但是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却非常独特,有些哲学家的味道。而钱长泽那种试图将所有围棋招法悉数解构,寻找其中固定套路的思想,其实是深深震撼了施绍暗的。

对于范世勋那样的天才来说,他们喜欢下棋无拘无束,乐于见到棋盘上尚未出现过的棋型并且以自己的天才去探寻这棋型的变化。而对于施绍暗这样的庸才来说,他要想与天才相争,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进入陌生的局面,而尽量将局面导向自己所能把控的范围,用自己的研究和围棋招法在某些局面下的极限来限制那些天才发挥的空间,以达到以我之长攻敌之短的效果。这种做法其实直到现在都非常普遍,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一阵在职业比赛中流行得让人看到想吐的“中国流布局”——那段时间之所以流行到但凡对局几乎都是中国流布局,倒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布局优秀到了明显强过其他所有布局的地步,而是因为大家都对这个布局研究了很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甚至到了双方摆完布局套路就可以直接进官子的程度了,于是不少懒得动脑筋的职业棋手就索性照着大家都研究透了的套路往下走,保证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不要出错然后再慢慢争胜了。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3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伯翔X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第3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