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九十二回重金请弈圣三张拜师当湖设棋局双雄决战

咸丰年间,安徽,时任安徽巡抚,满洲正红旗萨尔浒?英翰府上来了一位贵客——彼时名满天下的大国手,周小松。

周小松乃是晚晴中国棋界一等一的顶尖高手,早年与陈子仙并称于世,陈子仙死后他又独霸棋坛二十余年,无人能敌,堪称晚清棋界的标志性人物。

但是晚清时期,由于战乱和外患,公卿们对围棋的热情已经大幅降低,随之而来的便是棋手收入的锐减,因此即使作为晚清的所谓大国手,也已经没有资格再如清初或明朝的国手们那样潇洒自在了。对于周小松这一代棋手来说,有人愿意给他们银子请他们去,那就是谢天谢地的事情,没得挑了。

但那一天,周小松没有想到,他即将接下一个艰巨的任务。

“草民周小松,拜见巡抚大人。”衣着朴素,甚至略显穷酸的周小松向英翰深深行了一礼,“不知巡抚大人召见,所为何事?”

英翰打量了一会这个传闻中的大国手,微微笑了笑,问道:“周先生,久闻你棋艺冠绝天下,不知真假如何。你自觉,你与本朝各路国手相比,高下如何?”

本朝各路国手,说的乃是自清开国以来,至周小松为止,这个范围内包括诸如过百龄、周懒予、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士、徐星友等各路高手,堪称群星璀璨,震古烁今。周小松听罢此问,知道这是巡抚大人在问自己本事了——看来,今天他要接下的,恐怕是一个大任务。

“回巡抚大人的话。”周小松低声答道,“遇范施则不敌,其余皆能对抗。”

有清一朝无数高手,唯有范西屏、施襄夏二人我无自信能胜,其余诸子,我都有信心能与他们弈得难分高下!

英翰笑了,命仆人取出一套棋谱,递到周小松面前。

“周先生,可识得这棋谱?”

周小松微微瞥了一眼,却猛然间感到一阵惊慌,急忙行礼答道:“当今天下棋士,岂有不知此谱之人!没想到,这棋谱竟然收藏在巡抚大人家中,小松惶恐之至!”

他隐约预感到了英翰请他来的目的——令他不安的预感。

“几日前,我花重金购得此谱,日夜研习,却始终不解其中精妙啊。”英翰叹道,“我想,如此名谱,必须当世一等一的名手细细解说,我方才能一窥其中奥妙。想来想去,当今天下能当此大任的,唯有小松先生一人了。小松先生,望勿辞却啊。”

周小松却迟迟没有回答。

英翰见周小松似有难处,轻声问道:“周先生,莫非不愿接下此事?”

“草民岂敢。”周小松仓皇地答道,“但有一事,希望巡抚大人答应。”

“何事?”

“大人须知,此谱非普通寻常棋谱,乃天赐圣品,凡人断难一窥其妙。小松不才,不敢对此棋谱妄加评论,唯有精深研习之后方敢真正动笔。请大人在府中为小松腾出一间阁楼,容小松在阁楼中对棋谱细细揣摩,仔细研究,然后方能动笔行文。”

英翰微微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叹道:“天下恐怕也唯有这名谱当得起如此待遇了。”

于是,安徽巡抚府上,英翰专门为周小松收拾出一个小楼来。周小松住在这小楼里,就如同当年随黄龙士学弈的徐星友一般,一步也未离开,终日在楼中揣摩棋局。

很快,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周小松终于走出了那小楼。

“周先生,莫非历时一个月,终于完成了全部棋谱的评注?”

看着笑脸相迎的英翰,周小松惭愧地将手中的棋谱双手奉还。

英翰急忙接过棋谱,翻开一看——棋谱还是那张棋谱,一个月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上面别说周小松的评注了,根本半个字都没写!

英翰一时间莫名其妙,呆呆地问道:“周先生,这是何意?”

“望巡抚大人见谅,小松想辞去这个任务……”周小松低声答道。

英翰茫然不解:“先生在楼中研习了一个月,一字未著便要辞行,为什么?”

周小松苦笑着摇了摇头:“整整一个月,我都在尽全力尝试去理解这棋谱的招法思路,可是每当我的理解进了一步,就顿时发觉这棋谱蕴含的深意往前进了十步,小松穷尽心力也追赶不上这棋谱的脚步。小松深感自己棋力低微,根本没有资格评价这部棋谱的任何一步招法。惭愧之极,只求巡抚大人勿怪。”

说完,周小松辞行而去,再未回来。

英翰送走了周小松,回来再看到这份棋谱,却只感到一阵惊恐——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套棋谱啊!

这棋谱上,只写着简单的四个字——当湖十局。

上面所述的这个故事,大致内容当不会有假,只是——笔者个人觉得,堂堂一个大国手,在阁楼上研究一个多月都不敢写一个字的评语,恐怕不是真的看不懂,而是穷日子过久了难得有机会在巡抚府里大鱼大肉,想借个由头享受一个月吧……

当然,后辈书中提到这个故事,大都是表扬周小松治学严谨,态度端正,有儒士风范,不像那些招摇撞骗、胡说八道的贪财之徒,是个有责任感的良心大国手。

但是,读到这个故事,大家也许该惊叹了——到底这《当湖十局》是个什么棋谱,怎么能把周小松这样的大国手吓成这样呢?

一切,还得从乾隆年间说起……

乾隆四年,浙江嘉兴,平湖张府。

两个少年正坐在棋座两侧对弈,而一位长者默默在一旁注视着对局。

这对局的二人,年纪稍长的名叫张世昌,年纪稍轻的名叫张世仁。他们是兄弟二人,而正在观战的那位长者正是他们的父亲,这宅院的主人——张永年。

平湖名门张氏,五代善弈,文人辈出,至张永年一代达到顶峰。张永年与长子张世昌,次子张世仁在嘉兴有着“拓湖三张”的美誉。张永年平生好棋尤甚,棋力也相当高超,以至于寻常公卿棋手竟然都胜不过他。他的两个儿子,正是因为他好弈才跟着学棋的。

今日的对弈,很快便结束了。张永年简单地对两个儿子评点几句,便放孩子们走了。张世昌、张世仁兄弟并不像父亲张永年这样一心只嗜弈,他们对书法和诗歌也同样抱有着浓厚的兴趣。张永年知道,他不能强求两个儿子和自己一样把围棋看得如此高尚。

但是,张永年不得不承认——这俩小子今天的对局下得真是一塌糊涂!

学棋已经好几年了,但两个孩子好像遇到了瓶颈,棋力始终没法再有所提高,下出的棋总是乱七八糟,毫无章法。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久了,两个孩子对下棋的兴致也就越来越淡,棋力再想提高就几乎不可能了。

张永年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莫非我张家五代善弈之名,要在这一代到终点了吗?

“老爷,又在为二位少爷的棋叹气吗?”

老管家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张永年身边,恭敬地问道。

张永年摇着头:“以我之力,只能领他们到这里了,之后就得靠他们自己了。看起来,他们的棋也就到这个程度了——烂泥扶不上墙。”

听到这里,老管家突然笑着凑上前去:“老爷就没想过,为二位少爷请个棋师来?”

请个棋师?张永年微微一愣,随后便又苦笑着摆了摆手:“江南寻常棋手,只怕棋力还不如我呢,我都教不好的儿子怎么能给他们教?”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3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伯翔X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第3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