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下去没多久,大伙就找到了一个很省力的方法来搞明白周东侯的想法——多摆几步,看看黄龙士怎么应的,这就知道周东侯想干什么了。大家起初一试,发现这个方法真好用,周东侯和黄龙士就跟对方肚子里的蛔虫似的,不知道一方怎么想的只要看看另一方怎么应对就明白了,真有趣,太好玩了,咱们就这么玩吧,你看这里这个规律又显灵了,你看那边这个规律还是有效,这真是一个省事省力又有趣的好办法啊……但是……
这个方向完全搞错了吧!你们到底是来研究什么的啊,全让别人给你摆出来了你自己还研究什么东西啊!
于是,看了没几局,大伙就全学会沉默是金了。
本来嘛,还有什么好讲的,咱们讨论老半天还不如人家对局的时候想得精细,咱们索性也就甭讨论了,专心欣赏高手棋谱得了。
于是,讨论会就这么变成了看棋会。
说句老实话,对于那些高手来说,这种感觉是相当伤自尊的。每次看黄周的对局,他们一方面要惊叹于这二人战术手段的高超精明,一方面又越来越自卑,感到自己只有望二人项背的资格,甚至连揣摩他们的思想都不够水准。
自己都弱到这个程度了,那还玩个什么啊……
于是,没过几年,“程仲容研究会”就默默地解散了。这拨人各奔东西,该干嘛干嘛去了,平日里就等着下一局黄周对局的棋谱,专心感慨两人招法的玄妙了。这种感觉,就好像现在年轻人追日漫追美剧一样,一星期就等那一天,看那么几十分钟的新番,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去睡觉休息等下个星期的这一天——而且他们昔日的身份还是画动漫或者拍电视剧的……
没办法,一个时代有一个黄龙士就已经是灾难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周东侯,那还混个屁啊……
在这一帮作鸟兽散了的人物当中,也并不全都堕落了,好歹还有几个混得有点人模人样的。比如有一个叫吴贞吉的人,自知跟黄龙士、周东侯没得争,于是就在康熙二十年一个人默默地躲到福建去了。在江苏,反正有黄周在,自己半点分量都没有嘛……
这个吴贞吉躲到了福建之后,还混成了个棋界山大王,凭着自己在江苏棋界练出来的本事当上了福州棋王,一年后竟然还成了时任福建总督姚启圣府上的贵宾(熟悉康熙时代历史的大概对姚启圣这个名字不会太陌生吧)。姚启圣他们没见识过黄龙士、周东侯,就见了个吴贞吉就惊为天人了,以为吴贞吉是天下顶尖的高手,还请他写书出版。吴贞吉只好厚着脸皮写了一本棋谱评介的书,取名叫《不古编》,意思就是说我这书不按古人思路来,你们就也别按传统思路去评价我这书了,我可是新思潮,别骂我……
也不知道这部《不古编》到底传没传到黄龙士、周东侯手上,那二位又对这位姚启圣口中的“国手”有啥评价,反正这书在后代国手那里评价高不到哪里去,有人更是直截了当地说这书有“篡改之弊”——都篡改了,这不就是瞎写了吗?吴贞吉这装面子也实在不容易啊。
不过,好在有这部确定写于康熙二十年到康熙二十一年的《不古编》在,大概也帮我们确定了一下一些时间问题,比如从其中收录了黄周的棋局来判断,大概可以推断黄周交手的时间范围在康熙二十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并可能持续时间稍微超过康熙二十年一点……
虽然很没出息地躲到福建去了,还撑面子写了本“有篡改之弊”的书,但是吴贞吉相比起其他人来说,待遇算是好得太多了,至少人家还当上了公卿棋手,身世遭遇多少有据可查,还大小是个当地棋王呢。其他那几位嘛——你查黄龙士对局棋谱,可以查到他们的名字,仅此而已……
但是,有一个人,不得不佩服一下——程仲容,这老头真是条汉子!
论年纪,程仲容比周东侯还老。论棋力,他是野路子上来的,什么棋理风格一概不管,就是冲上来三下两下砍掉人家大龙拿巨彩的人物。前面也说了,这人以前下棋求的是赚钱,人家养家糊口而已,什么棋道的极致,什么围棋变化的极限,跟他有个鸟关系啊。也就是说,当那些年轻棋手一个个都作鸟兽散了,甚至有人都远远躲到福建去当棋王的时候,程仲容有成千上万个理由选择放弃,而且从任何逻辑上的、理性上的观点来分析,程仲容就是最应该放弃的——作为一个最不可能有机会赢过黄龙士,也最不应该具有这种斗志的人,在其他人都先后放弃的时候,他不放弃是说不通的。
但是——虽然完全不合逻辑——程仲容真的没有放弃。
尽管他家已经没什么人来了,尽管他的名字早就被黄周的光芒掩盖、没有人知晓了,尽管他已经一大把年纪、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得了几年了,他仍然把自己当年输给黄龙士的棋谱挂在家中,仍然告诉所有人可以随便进来看,指得出败招的重重有赏,甚至仍然对外高呼总有一天他程仲容要击败黄龙士。
程仲容,一个本是为了赚钱养家才下棋,而且一把年纪了还被棋艺尚不成熟时期的黄龙士切菜砍瓜似的狠虐过几顿的老头,竟然仍然做着击败棋艺已经大成、正如日中天的黄龙士的美梦!
“为什么不可以?”程仲容倔强着,“黄龙士也是人,我也是人,凭什么我就不能击败黄龙士?凭什么你们就要看不起我?”
于是,守着空空的程府,望着家中悬着的那些落满了灰尘的陈旧棋谱,看着那一招招熟悉到梦中都在研究的棋招,在年轻人纷纷离去之后,只有老迈的程仲容一个人还在坚持着当初大家一起击败黄龙士的志向。
康熙二十年之后的某一天,在周东侯离去,天下人都认为江南已无人能做黄龙士敌手的时候,程仲容不顾所有人不屑的目光,向黄龙士送出了战书。
周东侯之后,第一个挑战黄龙士的人,竟然是程仲容!这一点,也许包括黄龙士在内,天下没有人想得到。
为什么?明明不可能赢的,为什么非要去挑战不可?好歹在老死之前守住最后那么一点名誉不好吗?像以前一样找些棋力不如自己的人赢他们的彩钱安享晚年不好吗?以前的程仲容从来不会纠结于某一个对手,甚至当所有人都为了天下第一斗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他也淡然地置身事外,每天只管赢彩钱过日子。到底为什么,在人生的最后这段岁月里程仲容突然变得这么执着,无论如何都要去与黄龙士争夺一次?
没有人答得上来,也许只能说——黄龙士的存在改变了程仲容,他唤醒了程仲容心中的棋手之魂。
程仲容的挑战,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但更大的奇迹还在后面……
那局棋,从一开始程仲容就搏命般对黄龙士展开了猛攻。然而经过了周东侯的历练之后已经棋艺大成的棋圣黄龙士,却居然完全无力抵挡程仲容的攻势,一败再败,最后竟然只得投子认负!
“我赢了!你们看,我赢了,我击败了黄龙士!你们快看,我击败了黄龙士!”
程仲容几乎耗费了半生的心血,终于击败了黄龙士一次!他几乎疯了一般欢呼着,甚至痛哭着,恨不能让天下人都来赞颂他,让他的功绩流传千秋万代。
这局棋,被认为是黄龙士一生所有对局中绝无仅有的一局几乎毫无发挥,错漏连连的对局。即使黄龙士再如何轻敌,也绝不至于在程仲容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有许多人质疑这局棋也许根本不是黄龙士下的,甚至有人猜测是程仲容伪造了这局棋。然而,也有人给出了另一种可能——
看着狂喜到近乎失态的程仲容,黄龙士默默笑了。
东侯先生,你教会了我不以胜负为意,我做到了。
如果程仲容先生一生的夙愿是击败我,那么我输一次又有何不可?你看程先生现在多么快活,这不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胜负,有的时候真的那么重要吗?
屈指看破千步外,腹有奇策万人敌。
弱冠出山败天下,弈名竟与圣贤齐。
深夜昂首问苍天,天赋异禀为何事?
静看枰侧一老翁,胜我一局竟喜极。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