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可是看过百龄后期的棋谱,虽然他的胜率骤然下降,几乎不符合他天下国手的身份,可是他的每一局棋都下出了别人没下出过的招法,甚至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他还回过头去重新研究镇神头。奇招怪手带来的结果,就是过百龄遇到顶尖高手的时候往往布局就被对手抓住漏洞导致全盘落后,不论是对周懒予还是汪汉年莫不如此。

后代国手曾经对此十分不解,在书中指责过百龄“不识局面”,“屡经创艾,绝不改计,何也?”

其实一个做了几十年天下国手的棋手,怎么可能是一个“不识局面”的庸才呢?也许过百龄晚年的棋谱,真的被后代国手们误读了。一个五六十岁了,却鹤发童颜,不以胜负为意,始终在脸上挂着天真笑容的老者,他眼中的围棋其实是与所有人所看到的都不一样的。你可以说他下围棋不用心,也可以说他忽略了围棋的竞技性,你甚至可以说他下棋就是在杂耍,可是他从这杂耍中得到的快乐,谁又能体会得到呢?穷尽围棋的变化,这才是晚年的过百龄唯一的追求啊。

那日过百龄与周懒予的分别,周懒予深深向过百龄拜了下去。他终于明白了过百龄是如何做国手的,也终于清晰地知道了自己过去的行为有多么荒谬。

真正的国手,是要用心去体会,而不是去学表面就行的。过百龄是真正的一代宗师,他的境界超越了当时的所有其他高手。尽管战绩上他不再是天下第一了,但是他仍然让所有同辈棋手仰望。

——过先生,多谢您的指点。晚辈懒予终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与周懒予分别后不久,过百龄离开了他隐居数十年的无锡,在此踏上了去京城的路。

这条路他本该很熟悉,几十年前,他一来一回走过两次。可是现在,物是人非,过百龄抚着自己的满头白发,对这一切感到莫名的陌生了。

再次来到京城,那个曾经在战乱中受到重创,如今有一次恢复了王者之都威严的城市里,过百龄却再也见不到林符卿,再也见不到叶向高,再也见不到昔日他曾熟悉的许多人了。

京城棋界,这个有些遥远的名词,随着过百龄的归来,终于再次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顺治十三年过百龄重回京城,标志着这个沉睡了多年的棋界圣地再次苏醒。从此以后,我们的很多故事,都要发生在这里了。

来到京城后,过百龄没有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当然,在江南他也基本不跟旗鼓相当的对手下棋了——而是主要负责下指导棋。京城棋界后生晚辈,在过百龄的指导下,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与此同时,过百龄开始安心完成一项他这一生最后,也许也是最重大的使命——

著书。

首先,他将明朝末年成书的《仙机武库》找出来,对这部大致总结了明朝中后期棋界各路高手围棋技艺的著作进行了细致的删选和修正。对这部著作,过百龄倾注了许多心血,竟让这部由明末文人公卿攒集的棋谱集变得精辟而深刻,成为了一部价值斐然的围棋巨著,后来也成为了明朝棋书中流传最广的棋书著作之一。

然后,过百龄自己出版了三部里程碑意义的惊天巨著:《官子谱》、《三子谱》、《四子谱》。

三部书中,最为后人称道的,当属《官子谱》一书。

古棋中所说的“官子”,与如今我们认为的单指收官的“官子”含义略有差别。古人口中的官子,大致包括死活、侵分、收束三个部分。其中只有收束是大多数在收官阶段完成的,其余如死活、侵分等不论布局还是中盘都时常见到。所谓“官”,原始含义是没有差错,也就是“正着”的意思。由此可见,“官子”一词原本的涵义比现在要广泛得多。

直到明朝后期,中国古棋围棋著作中提及最多的始终是“布势”,也就是布局定式。尤其是明朝棋书,几乎每一本都只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收录前人棋谱,收录前人定式。除此之外,只有少数棋书还包括了死活题,但涉及到官子争夺的一部也没有过。明朝人学棋,就是从背定式开始的。而对于定式之后的招法,明朝以前的观点一直认为只有自己去棋盘上杀出来,棋书上没法教。

但是过百龄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要教布局之后的东西。于是,过百龄开始着手写一部讲述布局之后围棋怎么下的著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官子谱》。

过百龄著《官子谱》,在世界范围内首创了对围棋官子的研究,开辟了围棋技艺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读惯了旧式棋书的棋迷们,突然看到一本《官子谱》,第一反应都是:这书怎么写?看过之后,过百龄那神出鬼没的招法竟让所有棋迷大吃一惊,他们这才知道,原来棋书上除了定式之外,还可以教官子!于是一时间棋界大哗,人人争抢,洛阳纸贵。

《官子谱》对后代的影响极大,甚至漂洋过海对日本的围棋研究者也产生了重大的震撼。后来日本出现的许多围棋死活题集中,不少题目就直接取材自《官子谱》。

《官子谱》之后,过百龄又先后出版了《三子谱》、《四子谱》两部奇书。

之所以称为奇书,是因为这两本书也许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讲述让子棋怎么下。过百龄站在被让子的下手一方,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去杀上手。这两部书中对于倚盖定式的许多独创性的研究也值得称道,对于当年有志于学棋而自己棋艺还不成熟的人来说,《三子谱》和《四子谱》几乎就是必读物!

三部自己写的书,一部自己修订的书,出版之后部部震惊棋界,一时间前国手过百龄的大名再一次响彻大江南北,震撼天下。这几部著作,让过百龄的名字真正超越了那个时代,从一个战绩出色的棋手,摇身一变成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围棋理论家。时至今日,由于这几部著作的存在,过百龄在围棋史上的地位远远超出了所有与他同时代的高手们。这,就叫做“被历史铭记”。

然而,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收获了如此盛名的过百龄,在京城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呢?

在京城,他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名叫程正揆,号清溪道人。

这个程正揆在江南时,曾与过百龄相知。但只知道相知,也不知道究竟是跟过百龄一起喝酒的,还是跟过百龄一起赌博的,又或者是过百龄下棋的时候跟着那些乡野村夫一起起哄的。总之,异乡遇故人,过百龄感到程正揆的存在让他很安心。于是,大半年的时间里,过百龄每天都跟程正揆混在一起,不干别的,就做一件事:下棋,通宵达旦地下棋。

反正书稿在江南都写得差不多了,现在人生任务基本都完成了,只管嚣张快活就行了。

这两个人,下棋下得不知有多带劲。大半年通宵达旦下下来,过百龄那把老骨头竟然受得了,真是个奇迹。

第二年,程正揆要回江南了。过百龄依依不舍,前来送别,还将当时尚未出版的《三子谱》书稿送给了程正揆一份以作纪念。

“过先生厚礼,正揆无以为谢,唯有承诺再来京城时,陪过先生再下半年棋。”程正揆笑着说道。

然而在这一刻,笑了半辈子的过百龄却突然沉下了脸来。从那张脸上,程正揆竟看到了久违的悲伤。

“程先生再来京城的时候,也许过某已经不在人世了……”

一句话,竟流露出无尽的忧伤来。

程正揆看着过百龄,竟感到一丝不忍。无论笑容多么天真,眼前这个人毕竟只是一个垂垂老者而已啊。

“过先生,莫非,您有什么心事?怕这一生留下什么憾事?”

过百龄却缓缓摇了摇头:“我这一生,能做的,该做的,一样不剩全都做了,没什么遗憾了。只是,突然想到死,我有点怕。虽然贪婪了点,可我还想再活几十年。”

“再活几十年,过先生想做什么?”

过百龄突然又天真地笑了:“棋艺还未穷尽啊,多活几十年,再多下几十年的棋咯。”

说完,过百龄哈哈大笑,笑声如此清澈,竟听不出半点幽怨来。

京城一别数十载,去时青丝回已斑。

笑赠道人书一卷,再为老生续几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2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伯翔X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第2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