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过百龄没想到,眼前这个周懒予,其实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一手,而且还发现了这一手的解法!只见周懒予竟不来这里与过百龄强争,却突入角地,要先夺过百龄主将性命!
围魏救赵!
过百龄主营遭袭,岂敢怠慢,急忙前来抵挡。却只见周懒予虽攻了主营一手,此时却突然回手,将过百龄的那招“断”狠狠吃在了嘴里。过百龄再看,由于周懒予机敏地向主阵攻的那一手存在,角上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百龄准备的所有手段一时间都没有了用武之地,而周懒予的那招断还虎视眈眈地看着过百龄倚盖、主营两片军阵!
一着棋,击破了过百龄几乎所有的预想,过百龄不觉大吃一惊——周懒予的才华,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
过百龄只得放弃原有的作战计划,前来保护自己的军阵,强攻周懒予的断。不料,周懒予的这支断阵大军,好生骁勇善战,竟与过百龄拼杀几招之后安然从右边向上方逃去,只留过百龄一片苦苦活在角里的军阵和一支无根的倚盖大军!
布局一战,大斗倚盖的结果,毫无疑问是两侧都取得安稳阵地的周懒予大获其利,过百龄先吃了一亏。随后,过百龄和周懒予在右上展开了缠斗,过百龄凭借着强大到让人心惊的力量强行冲杀入右边,竟将周懒予右边七员大将尽数俘杀。可惜,这强悍的冲杀在周懒予看来却仍旧是明朝遗风,只重局部而忽略全局。此际过百龄本可以放周懒予活棋,却从外围拦住周懒予去路,则中腹将尽被过百龄所得,那将是过百龄的胜局。过百龄过分注重局部得失,又让这胜机悄悄溜走了。周懒予则趁机挺进中原,占住了过百龄进军中原的必经之路。之后的战斗中,周懒予又大胆地舍弃了左下的大本营,由主将带着全军转向面朝中腹展开阵势,中腹一带已经不经意间被周懒予网在自己手中了!过百龄急忙前来抢占中腹,凭着他超人的战斗力果然直直杀入中腹来。周懒予却又不强行抵抗,而是转向攻取边上而去,竟让过百龄那骁勇善战的中腹打了半天没见到敌人。虽然周懒予中腹大阵被破,但边上利益尽得,过百龄却一无所获,败局已定。
这局棋,周懒予布局占优,随后面对过百龄的阵阵强攻,却一直顺着过百龄的力道改变自己的战术,让过百龄空有胜人一等的杀伤力,却活生生砍不到周懒予痛处,此局当是周懒予完胜之局。
一局战罢,二人不觉过瘾,竟又杀了一局。这一局,局面一开,又是周懒予挂角,过百龄倚盖,随后过百龄再次施展出了他那得意的招法,要再与周懒予拼杀一次。前十五招,与上局棋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变化。
至第十六手,过百龄自知上一局正是这一手吃了亏,强行切断对周懒予没有任何威胁,于是他率先变招,改断为长,先加强自己的主营,免得又被周懒予抢先进攻一手。但周懒予早已知晓此中变化,不慌不忙,又将自己的断敌大军长出一手,为将来的战斗做准备。过百龄不识此招厉害,以为周懒予掉以轻心,大喜过望,急忙将自己得意的招法施展出来,先是在下边强攻周懒予挂角大军,把这队军士逼地挤在一团,互相踩踏,然后过百龄回手一招防住主营身后,自觉这一串招法施展得行云流水,当足以让周懒予难以应付。
但在周懒予看来,虽然过百龄在下边战斗中得手,角地也守得安稳,但防线上断点太多,破绽百出,如此变化绝不会有利!果然,周懒予竟立即朝着过百龄千疮百孔的防线上冲杀出来,过百龄急忙前来应付,却被周懒予狠狠按住脑袋,将过百龄的军阵硬生生按在了角地,周懒予却面向整条右边建起了一座长城。此战告一段落,周懒予外势雄壮,过百龄却只在角地获得区区十八座城池,优劣立判。
随后,周懒予凭借着强而有力的厚势,向着过百龄悬在空中的倚盖大军发起了强攻。过百龄大惊失色,且战且退,杀得狼狈不堪,终于勉强暂时逃出了险境,但右边周懒予军阵却趁机发展得浩浩荡荡了。至此,白棋遥遥领先的局面已经确立。
棋至中盘,过百龄突然发力,施展出自己作为一代宗师的超强攻杀力,竟在下边到中腹的这一带战场上妙手连发,攻势强劲,让周懒予不能抵挡,连连吃亏。三四十合战下来,周懒予竟遭大败于中原,棋局变成了极细的局面。
收官之时,毕竟年长的过百龄精力上难与周懒予相比,弈得不够精细,最终棋局结束后以半子之差极其遗憾地败给了周懒予。
此二局,收录于《兼山堂弈谱》一书中,是独立于《寄青霞馆弈选》所收的过周十局之外,过百龄与周懒予的另外两次对局。这两局棋,过百龄最引以为傲的倚盖隐藏手段被周懒予破解得彻彻底底,也终于为两位倚盖宗师分出了高下——
“倚盖起于过周,而其招法莫详于懒予”。
过百龄当年费尽心血开创的倚盖,最终成了他的后辈击败他的武器。周懒予接过了过百龄的倚盖,将这一招发挥到了极致,也创造了倚盖最辉煌的时代。
晚年的过百龄,也终于知道自己的倚盖比不上周懒予了。史载,到了晚年,过百龄又突然回过头去研究当年曾被自己废弃的镇神头,却没有人明说究竟是何缘故。
也许,长江后浪推前浪,过百龄对此也多少有些不服气吧。但笔者看来,还有别的原因……
“这两局棋,我已经尽力了。”过百龄笑着说道,“周先生,好本事,过百龄已经无力再与你争夺了。”
周懒予急忙回礼,答道:“过先生有意相让,才让懒予得胜。懒予还只是凡夫俗子,过先生才真正是一代宗师。”
听完这话,过百龄缓缓笑道:“周先生,看来你特意来找我想知道的那件事,已经有了答案了……”
周懒予默默地点了点头。
两局棋,过百龄用棋盘上的招法,解开了周懒予的心结。
如过百龄这样称霸棋坛几十年的人,是如何做天下国手的?以前的周懒予只看到了表面,却看不到本质,只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便是天下第一。错了。
这两局棋,过百龄知道自己的对手是曾经战胜过自己的周懒予。面对一个即使使出全力也未必能讨得便宜的对手,过百龄却杂耍一般在布局便施展出了危险的变化,而不是尽量简单,将局面先稳住再求胜势。第一局知道此招不可行,第二局过百龄却仍然用这一招,只不过变换了一些手法而已。顶尖高手对弈,若要求胜负,岂有明知此招不可用还偏要一个劲儿用的道理?也许事实上,过百龄用这招棋,不是为了击败周懒予,而是反过来,要用周懒予来检验这两招棋。
换句话说,从一开始,过百龄就不是奔着赢棋来的,他的目的比赢棋要高尚得多——他脑中所想的,只有围棋本身,只有这招棋究竟还有什么缺陷,能不能做修改,以及它到底是不是一步好棋,仅此而已。
即使面对强敌,也不求稳妥,而是看淡胜负,唯独求棋道而已。做棋手到了过百龄这个境界,他所唯一关心的早就不是自己能达到什么地位,而是自己能将围棋的变化穷尽到什么程度了。正因为如此,不论胜败,过百龄永远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赢了,是证明了一着棋可行;输了,是证明了一着棋不可行。如此一来,还管什么胜败,胜败不都是进步吗?、
过百龄那孩子一般的天真笑容,不是模仿面部表情就能学来的。过百龄的笑,是真正领会了前面的道理,真正不在意胜负了,所以不论胜败都能笑得这么开心。
看过百龄前期的棋谱,不论是发明倚盖招法之前与林符卿用镇神头对决也好,还是发明了倚盖之后“起手必用倚盖”,他的招法都是当时最常见或者他本人用的最熟练的下法。那时候,过百龄看重名誉,珍惜“天下第一”这个名号,与人对敌必尽全力,于是无人能敌,各路豪杰都臣服于他之下,认他做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