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三十八回盛大有奇遇破神仙新盟主斗阵胜蛮王

上回说到,过百龄开创倚盖起手之风,终于凭借着倚盖招法在与林符卿的争霸中取得了最终胜利。过百龄击破林符卿,江南新安派、永嘉派竟同时拜服,归于过百龄之下,从此天下棋界归于一统。

三大派的时代,也就在那时终于终结了。这三个绵延了百年的流派,各自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一步步将明朝围棋推向了最繁荣的时代。在过百龄横空出世之后,它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一片硝烟中落下了帷幕,默默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是时候,把这舞台让给全新的一代了。

却说过百龄在京城一统天下,立下了一个规矩:开门迎战。

我过百龄从今日起就是天下棋界唯一的盟主,天下棋界当悉数听我号令。如有对我不服者,随时来京城向我挑战,过百龄将来者不拒。

此言一出,天下皆惊。“于是天下高手,筑垒而攻之者,无远不致。百龄开关延敌,莫敢仰视者,群遂奉为国手。”(摘自《无锡县志》)

多么有气势的记载,“天下高手”群起而攻之,真可谓让人心驰神往。这些高手,真是个个豪杰,其中主要包括……额,包括……最主要的嘛,就是……大概有……谁来着?

仔细翻查一下古谱,能够流传至今的图谱中过百龄前期的对局基本上只有一个对手——林符卿。过百龄和林符卿的争夺,是过百龄前期最辉煌的战斗。与这场大战相比,似乎其他对局都不值一提。于是,可能是过百龄早期对局,对手又不是林符卿的过百龄遗局,有且仅有一局与汪幼清的对局,而且就那副未完的棋谱来看还胜负难断,视乎最后收官成败谁赢都有可能。

那么对比文献记载和留到现在的棋谱,这就很奇怪了。要说天下高手筑垒而攻之,而且还无远不致,那说的该是楚王爷朱玉亭(如果他还在下棋的话)、六合王元所(如果他还没死的话)、吴兴周元服这些人。再如何不济,起码也得是三楚李贤甫,新安汪绍庆、吕存吾之流啊。就算他们太远了没来,彼时就在京城的苏之轼、许敬仲、雍皞如、郑野雪、范君甫,以及天启、崇祯年间去了京城的江用卿这些人该属于那“筑垒而攻之”的高手了吧。可棋谱呢?难道以这些人的分量,跟过百龄对局之后留局棋谱,或者多留下几个字的记载都不够资格吗?

于是,笔者不得不又开始对那段记载进行一些质疑打假了。

首先,我们确定当时的天下高手都去了京城——实际上,大家跟林符卿都有对局棋谱留存,可见确实是去过京城无疑的。那么按照《无锡县志》的记载,大家去京城的第一动机应该是挑战过百龄。结果按照留存棋谱来看,大家跟林符卿打得火热,没见跟过百龄有多大交流。这个问题上,《无锡县志》和现存棋谱产生了矛盾。

然后,我们假设《无锡县志》是对的,那些人确实跟过百龄也交手了,只是棋谱没有流传下来。那么紧接着产生的问题就是:既然他们跟林符卿闹腾的棋谱都留下来了,为什么与比林符卿更有分量的过百龄对局的棋谱却留不下来呢?

猜测一:问题出在过百龄这边,大家为过百龄整理棋谱的时候只重视了林符卿而没重视别人,所以没留下棋谱来。但这个猜测不够合理。那些江南高手好歹也属于“天下高手”的范围,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分量不比林符卿低,把过百龄战胜他们的对局放进过百龄的棋谱集里面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何况,就算过百龄的对局集里因为林符卿这个主要对手太耀眼而忽视了其他人,那苏之轼的对局集呢?雍皞如的对局集呢?大家宁可强调自己跟林符卿的大战,却不屑于把跟过百龄的对局放进棋谱集里吗?

猜测二:过百龄对这些人的战绩并不十分出色,不像《无锡县志》里写的那么厉害,把棋谱留下来会有损过百龄的光辉形象。作为论据,大家看汪幼清与过百龄的那局棋,下到最后两个人不就很接近吗?但这也不合理。就算战绩不出色,总能选出下得好的几局棋吧。按照古人编棋书的规矩,只选自己下得好的,也总能选出不少棋局出来。可过百龄这边,几乎一局都没留下来。您要说是因为真选不出好的,基本都在输,那请问《无锡县志》的说法难道是瞎编的吗?就算真的过百龄全没下好,可是偏偏还是留传下来了一局汪幼清跟过百龄下得不相上下的对局啊,可见即使过百龄没下好,这棋也是可以流传下来的嘛。

猜测三:棋谱当时是真记了,可是后来清朝人烧书烧多了,结果没流传到现在。这个说法看似是最靠谱的了,可其实还是经不起推敲。过百龄与林符卿的对局遗谱,基本上都出自《弈墨》一书。此书记载了从明末过百龄到清初周懒予这段时期内无数高手的对局,几乎就是那个时期围棋史的史书了。可是这部书里,过百龄早期对局就真的只记载了与林符卿的十局和与汪幼清的一局,再然后过百龄的对手就几乎都是明朝崇祯年间以后成名的棋手了。换句话说,《弈墨》的记载告诉我们,过百龄与“天下高手”的对局棋谱确实是从一开始就没记载的。如果真有,以《弈墨》这书的记录范围,甚至彼时重量级不高的棋手对局都有涉猎,过百龄和其他高手的对局却几乎只字不提,可能性实在太低。

种种猜测都无法让人满意,我们就只好回去看看前提条件的问题了。《无锡县志》的说法,真的是不可置疑的吗?要知道,地方志的说法,夸大其词,添油加醋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完全相信地方志,基本上等于给自己找麻烦。

笔者认为,那些棋谱之所以现在找不到,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换句话说,《无锡县志》所说的“天下高手”,其实并不是朱玉亭、王元所,甚至李贤甫这个级别的人物,而是一些让《弈墨》的编纂者根本看不上眼的二三流小角色。过百龄登顶天下棋界,是江南两大派公认的,真正有能力挑战过百龄的人,其实早就已经心悦诚服地归降了过百龄,而没有人真的去挑战他。苏之轼等人肯定与过百龄有过对局,但不是争棋,只是内部切磋交流,因此没有造成风浪,更无须作为历史事件记录在文献或棋谱中。而真正想要去挑战过百龄的,绝大多数是些二三流棋手或者年轻小辈,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去试试手,最后自然被虐得七荤八素,以至于没有记载于史料中的价值了。

“天下高手,筑垒而攻之者,无远不致”。这其实不过是《无锡县志》的一种意淫式的幻想罢了。

但是,在这些年轻高手中是否真的没有一个值得写一写的人物呢?

也许有一个——这个人,或许在万历末年到天启初年的这段时间,就曾经去过京城。

这个人的故事,让我们从江苏毗陵的一场好戏开始说起吧……

话说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内有民变,外有强敌,连年征战,老百姓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好在江苏一带,粮食充足,还算安泰。但国家有难,江苏人民又岂能置之不理?于是某一天,江苏毗陵的一处地方,突然热闹了起来。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1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伯翔X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第1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