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虚中听林应龙解释完,大吃一惊。直到这时,他才终于知道此时中国棋手究竟有多么强大,能把自己逼入苦战的林应龙甚至连高手都还算不上……

而问清了虚中的来历,林应龙心中早有计划。第二天,林应龙便带着虚中去了杭州一处有名的寺庙,请求住持大师收虚中入寺。那主持见识林应龙出面,对虚中礼遇有加,让虚中心里一阵狐疑。这林应龙究竟是什么人,似乎在这一带很有地位似的——如果没搞错,林应龙应该不是什么官员贵族啊……

之后,林应龙几乎日日都来寺中与那虚中对弈,两人成了一对盘上知己。虚中虽略胜林应龙一筹,但对于明朝顶尖高手的棋力究竟到什么程度仍然十分在意。林应龙造看出了虚中心思,某一天,他带了两本书给虚中。

虚中接过来,认得出那两本书的名字。

一本叫《忘忧清乐集》,一本叫《玄玄棋经》。

虚中翻开这两本书,突然发现书页上慢慢印得都是棋谱!

“这是什么?”虚中急忙问道。

林应龙却嘿嘿笑道:“这两本乃是中华棋书中的精华,记载了前代无数高手的棋局和技法。你想知道中华棋手有多强,看看这个就行了。”

虚中听罢,如饥似渴地翻看起来。那书中招法,虽透露着古朴的气息,却都是前人思想的精髓,无论何时看来都觉得精妙异常,深深感佩。虚中只觉自己到今日才终于眼界大开,知道了天下棋艺的极致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啊……

然而,另一方面,他也越来越在意——林应龙竟能轻易找到这么古老的书谱,他究竟是何许人也……

后来,虚中慢慢知道了,那日在茶楼与他偶然相遇的林应龙,其实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而已。

林应龙,字翔之,号九溪,永嘉人。他博学多才,从小就有神童之名。除了围棋之外,他诗文极佳,学问广博,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尤其精于绘画、篆刻和隶书。因此,如果想查林应龙,不止围棋史中能查到他,在中国美术史中一样可以查到这个人物。林应龙虽才名广布,却始终没有受到达官贵人赏识,自己也不热衷当大官。究其原因,是因为林应龙骨子里讨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术。由于他性子太直,没有官员愿意推举他,所以他也就很长时间都被困在“铸印局大使”这么个莫名其妙的职位上,迟迟不得机会出人头地——当然,他也无所谓出人头地。以林应龙的才名,他的日子其实过得是相当舒服的。

一个流落异国的和尚,一个厌恶世道的书生。这两个人聚在一起,不久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有一天,下完了棋,虚中突然拿出了一份厚厚的手稿给林应龙看。

林应龙不解,看第一张的题目,上面是虚中的笔记,写着三个字——决胜图。

这是一部书,虚中花费数年时间,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一部著作!

“决胜图?”林应龙大喜道,“莫非,这是你写的棋书?”

虚中笑着点了点头:“在日本,我们虽然下棋,却没有一部像《忘忧清乐集》或者《玄玄棋经》那样悠久而经典的棋艺著作。我认为,这是一个遗憾。于是我结合自己在日本的对局,再加上中国棋书中的记录,选取了棋谱、定式、诘棋总计三百八十四图,合成一部书,取名为《决胜图》。我的梦想是,有朝一日,我能再回日本,把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去。”

林应龙激动地翻阅着这部手稿,忍不住高声赞道:“好书,好书。如此好书,即使不传去日本,我也要让他在大明流传开来,让后辈棋手都来欣赏学习才好啊!”

虚中却笑道:“中华乃围棋上国,高手如云,如林先生这般人才尚且不能称为国手。我何德何能,岂敢在中华大地上著书立说。”

“棋艺岂分国界,又何来围棋上国之说?说不定,再过三五百年,日本的围棋能让中华二子也说不定呢……”

二人哈哈大笑。

“只是,林先生,我自觉只怕是回不了日本了。”虚中突然低声说道。

日本国内乱世已经开始,各路诸侯都不再服从将军的调度,势力强大的大名终日战火连连。日本已经进入了其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

而中国沿海,倭寇横行,明朝的禁海令也越来越严格。要想乘船去日本,对于非外交使节的普通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林应龙看着虚中哀伤的表情,心里知道,不论虚中多么崇拜中国高手的棋艺,他始终还是会思念自己的故乡的吧……

就在完成了《决胜图》的不久之后,不知是为《决胜图》而耗尽了自己的精力,还是无法回到故国的情绪侵蚀了身体,虚中一病不起了。

得知虚中重病,林应龙大惊,急忙前去探望。然而,林应龙看到的虚中,已经迅速地憔悴下去了。

“看来我的书,不能由我传去日本了……”虚中虚弱地笑道。

林应龙默然无语,不知该如何应对。

世界上第一部融合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围棋智慧的著作,《决胜图》,此时就静静被林应龙捧在手中。

“你放心,我不会让这部书就这样失传的。”林应龙轻声说道,“我将用尽我的才华用最华美的句子去修饰它,我将尽我毕生之力让它被大明每一个棋手看到。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曾有一个日本和尚虚中,他来过中国,写过一部书,叫做《决胜图》。”

虚中却笑了:“林先生,你太贪胜了……”

不得贪胜,围棋十诀之首,相传为唐国手王积薪所作。

林应龙惨然笑了,似乎是在配合虚中的微笑。

正德年间的某一天,虚中和尚静静的去世了。而他具体何时去世的,没有记载。

就在虚中去世后不久,《决胜图》在中国发行开来了,但影响一般。当时并没有人觉得一个日本人写的棋书会有一看的价值。

但几年后,林应龙将《决胜图》做了些许整理,再亲自配上了大量诗文,重新取名为《玄通集》,署名虚中、林应龙合著。这一次,多少造成了些影响,但仍然不够。

虚中的名字就这样慢慢被当世人遗忘着,林应龙能感觉到这位昔日的知己正渐渐被历史模糊。

《玄通集》出版二十年后,也就是嘉靖四年,林应龙花费了二十年心血的大作《适情录》终于完成了。

《适情录》堪称是有明一代影响最大的棋书,甚至在《明史》《四库全书》当中都有收录。此书共二十卷,是明朝棋书中卷数最多的一部。全书资料详实,文采华丽,在当时几乎每名棋手棋迷家中都备有一本。林应龙凭借此书名声大震,从此被称为明朝第一棋史著作专家。后来永嘉派成立,林应龙论棋力虽无法列为永嘉派高手之中,却凭借着过人的声誉成为了永嘉派的“百晓生”,名气直追永嘉派王者鲍一中。

在林应龙的心底,其实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虚中赐予他的……

那部《适情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第一部,即前八卷“正篇”,记载了三百八十四图棋谱。这些图谱绝大多数出自《忘忧清乐集》和《玄玄棋经》,但有少数几幅图谱众人从未见过,叹为珍品。

而这三百八十四图,正是原封不动出自虚中当年所做的《决胜图》。那些大家前所未见的图谱,乃是虚中记忆中在日本所下的棋局。

二十年,林应龙其实是为了让虚中的《决胜图》流传下来而呕心沥血,创作出了整整二十卷的《适情录》啊!

为了当年的一个约定,消耗了二十载年华。林应龙用这种辉煌的方式,来纪念了当年杭州茶楼里偶然遇见的那个孤单的日本僧人。

“我没有背弃当年的承诺,虚中,你看到了吗?”

若虚中在天有灵,当双手合十,向林应龙行礼道:“林先生,有劳了,虚中感激不尽。”

阴阳相隔,两人却依稀如笑谈起来了一般。

《适情录》除“正篇”之外,还有十卷“外篇”和两卷“补遗”。外篇记载的是当代棋手棋局,自然是价值不菲的记载。然而,整部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补遗”两卷。

“补遗”两卷中没有记载任何棋谱,而是一些奇怪的图形。这些图形大多是在棋盘外画一个圈,在圈内或者棋盘上标注五行、八卦、九宫等等符号。每一个图形都神秘到了极点,似乎其中隐藏了什么无法被解明的真理。

这些符号究竟是什么意思?中外学者都有许多研究,却莫衷一是。有的说这是民间流传的辨识棋谱的方法,有的说这是用来理解棋盘构造的,甚至有人说这是当时人用棋盘进行占卜的证据。

然而,真相如何,斯人已逝,无从考证了。

也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弘治年间,杭州的某日,精通三教九流的林应龙和擅长禅学的虚中对这棋盘发表了一通议论,甚至谈论到了围棋的本源问题,然后两人会心一笑。

“我们把今日所说写进书里,让后人研读如何?”林应龙笑道,“但我们只画出这些图形,看后代子孙有谁能窥得破你我今日的话来。”

虚中也笑道:“只怕,知己难觅啊……”

林应龙暗暗叹息了一声,道:“是啊,知己难觅啊……”

阴阳相隔两知己,杭州城里一局棋。

适情棋谱二十卷,笑问林翁为谁辑?

欲知后事如何……

清朝末年,日本棋手高部道平访华,将中国所有高手全部杀至让二子以上,正式揭开了中日围棋近代交流的序幕。

民国年间,《适情录》传入日本……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伯翔X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第1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