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染小七感觉心口有些疼痛,紧紧地攥着手指,眼睛里慢慢蕴含了泪滴,她垂下眼睑,浓密的睫毛挡住了易安的视线。

“还是瘦了。”易安又用手揉了揉染小七的头发,不再看她,坐直身子,发动了车,缓缓驶出停车场。

出大门右拐第一个路口就是红灯,易安停下车,向染小七伸出右手,把食指轻轻放在她的手心,染小七同样轻轻地,握住了易安的食指。

两个人都没有看对方,也没有说话,车子里很安静,安静地听得到彼此轻微的呼吸和剧烈的心跳。

绿灯亮了,染小七轻轻放开易安的食指,感觉心底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地融化并氤氲开来,暖暖的,柔软得让人心疼。

易安没有问染小七想吃什么,只是打开了车里的收音机,也许她也和染小柒一样,因为有太多的话想说,所以才更加沉默。

如同林清玄所说: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有时候,沉默是另一种形式的温柔。

收音机日常锁定的,是一个本地的音乐电台,正在播放周董的《告白气球》。

“……你说你有点难追/想让我知难而退/不需挑最贵/只要香榭的落叶/营造浪漫的约会/不害怕搞砸一切/拥有你就拥有全世界/……”

欢快的旋律,简单的爱,还有周董难得让人听懂的普通话,染小七听着,偷偷咧开嘴笑了一下。

易安在后视镜里看见了染小七的笑,嘴角也微微上扬,眼睛里便有温存晕染开来。

车里依然安静,只有音乐绕梁,但两个人却丝毫不觉得尴尬,等红灯的时候,易安依然会把右手递给染小七,染小七依然会默默地握着她的食指。

这是一个纯音乐频道,没有主持人说话,广告植入也很少,只是一首接一首地播放着歌曲。

易安和染小七就这么听了一路,沉默了一路,但染小七却觉得,似乎她想说的一切,易安心里都已经知道。

也许,此刻这样,才是两个人之间最好的样子:相处舒服,无言也暖。染小七心想。

接着她又想起了顾城的那首诗:风在结它的叶/草在结它的籽/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染小七突然有些犹豫,还要不要所谓的表白。这样不是已经很美好了吗?

如果表白了,如果易安不喜欢女人,两人会不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比如,连朋友都做不成的境地呢?

很快到了饭店,染小七下了车,习惯性地迷糊了一阵,突然看见马路对面耸立的两个巨大的冷却塔,便恍然大悟地对易安一龇牙:“原来我们已经回到了开发区?”

易安已经习以为常,一边牵着染小七往里走,一边说:“还算没傻到家。”

染小七:“易大夫,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好吃的地方?”

易安:“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这是一家很精致的杭帮菜,环境优雅,服务周到细致,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而易安点的菜,也总是很符合染小七不吃辣的口味。

一直到菜上来,染小七都在感慨,同样是吃饭,这品位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她自己不是个口腹欲很强的人,但架不住身边有两个资深吃货呀,只要发现哪里有好吃的,童话和楚天肯定会带染小七去品尝,说是要拓宽染小七的食谱,提升一下她的生活境界。

这两个人就深深地认为,辣椒便是人间值得,缺少了辣椒,菜品就失去了灵魂,并为染小七错过很多美食而遗憾不已。

竟然有一次,楚天别出心裁,买了很多四川的灯影牛肉放在办公室,让染小七每天吃一点,说是可以锻炼吃辣的能力,结果是染小七拉了快两周的肚子。

“易大夫,你点的菜我都很喜欢呢。”染小七仅凭菜品的色相,就认真地做出了点评。

“那就多吃点,你太瘦了。”易安宠溺的笑了笑。

“你也不胖啊,”染小七忽闪着长睫毛大眼睛,冲易安龇了龇牙,拿起了筷子,“我们开动吧,谢谢易大夫。”

“你们在哪里封闭学习的?”易安吃了几口,放下筷子,问染小七。

“xx园,离黄河边不远。”

染小七赶紧咽下一口菜回答。

“看来伙食不怎么样啊?”易安笑道。

“啊……”是我吃相太难看了吗?染小七忍不住小脸儿一红,嘴巴里含着一块儿龙井虾仁,愣愣地望着易安。

“我的意思是,你真的瘦了不少,”易安总是能够看透染小七的心思,“比起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唉,亲爱的易大夫,这就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你消得人憔悴”啊。染小七咽下了嘴里的虾仁儿,在心里发出一声叹息。

“易大夫也不喜欢吃辣的吗?”染小七用龙井虾仁抚慰了一下自己慌乱而忧伤的内心,然后抬头故作镇定地问易安。

“嗯,我从小就不能吃辣的,”易安回答,“我们家人都不太习惯。”

染小七放下筷子,静静地望着易安。易安今天穿了一件杏色低领羊绒衫,颜色很柔软,很符合易安沉静的气质,精致的脖颈上搭配一条简单的白金项链,散开的头发披在肩上,琥珀色的眼睛在灯光下显得湿润而朦胧。

“确切地讲,我其实不算是zz本地人,”易安说,“我爷爷是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从sh来到zz,支援棉纺厂建设的技术人员。后来在这里遇到了我奶奶,两人结了婚,也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染小七点点头,她对那段历史非常熟悉。

上世纪50年代,zz西郊的万亩荒地上,相继兴建了五座闻名全国的大型棉纺厂,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当时sh的

纺织业已然非常发达,于是成千上万名操着吴侬软语的sh小伙儿和江南织女,远离家乡,支援国家棉纺织业建设。

海派的精明能干和中原的认真勤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价值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五座棉纺厂撑起了全国棉纺织业的半壁江山。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西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渐沉寂,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那些sh来的姑娘小伙儿,也在他们亲手建设的这座城市里安然老去。

只是染小七没有想到,易安的爷爷奶奶,也是这支支援建设大军中的一员。

“奶奶是江南大家闺秀,心灵手巧,很懂得生活,把家里的一切操持得井井有条。”易安继续讲。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竟然能用那么有限的食材,仅凭着记忆,为我们做sh的特色小吃,她做的青团好吃极了,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味道。”易安说着,脸上露出了像当年一样的对这些美味的憧憬和欣喜。

“奶奶做的菜也很好吃,很有sh特色,”易安说,“虽说在这里呆了大半辈子,但清淡的口味还是没有变。”

“所以你们全家人都不喜欢吃辣?”染小七问。

“对呀,奶奶还老说,清淡饮食,能长命百岁呢,”易安笑着说,“所以我们全家从小就养成了清淡饮食的习惯。”

“人间至味是清欢,”染小七笑着说,“生活嘛,还是清淡一些比较好,就像汪曾祺的散文,大道至简,大味至淡。”

我亲爱的易大夫[GL]》小说在线阅读_第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ty_麻瓜375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亲爱的易大夫[GL]第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