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节】
我们家对南方菜有说不上来的抵触。用我妈的话说,这些菜就是又甜又咸的。我受家里影响,从小不吃南方菜,尤其没怎么接触过上海菜。到了旧金山之后发现这边的餐厅大多都是以南方菜为主,于是我就每家都吃一吃,发现南方菜其实也很好吃,第一次吃上海菜的时候被惊艳了一下,无法理解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后来和前任在一起的的时候就经常去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上海餐厅,后来老板都认识我们了,聊天的时候我跟老板说自己在家做过糖醋排骨,此后我每次去,老板都会指着我对旁边的店员说,他是真的会做糖醋排骨的哦。
到上海那天中午,陆先生就带我去了静安一带的路边小店吃最正宗的上海菜。与南方菜相比,北方菜系的精髓在于宫廷菜,通俗点说,在北方人的饭局上,精致又大气的鸡鸭鱼肉海参鲍鱼摆满桌,但是平时在家里吃的家常菜往往平淡无奇。
而上海菜不同,或是说南方菜大多如此:家常菜看起来不那么起眼,但味道极好,而且吃起来过瘾。腌笃鲜、红烧肉、烤麸,就连普通的小炒菜都好吃得让我怀疑是不是加了什么让人上瘾的药,怎么吃都吃不够。一桌小菜最后全被我扫光了。
陆先生已然用这座城市俘获了我的胃。
下午我们逛了逛城主要的商业区。十四年不见,上海已经蜕变了好几茬,搞的我不禁感叹,过去只觉得上海是全中国的大都会,现在这座城市显然已是世界的几大中心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仿佛全都聚集在这里。后来我对朋友们说,上海的Abercrombie和Hollister里有一大堆白人售货员,竟然还有人不相信。
晚上回家疯了一样冲进浴室冲凉,出来以后陆先生给我倒的温水已经放在了桌上。
待陆先生洗完了,我们就到沙发上看电视。陆先生坐着,我躺着,把腿架在他身上。
接到一条信息,是在2013年夏天相恋的那个男孩。前面没有提到的是,这个男孩大学在上海念。时隔一年,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又在他所在的城市突然接到了他的信息,心理的感觉很复杂,但这种感觉只是淡淡的。
前面同样没有提到过的,是我内心的一种不平衡感。离别时,他哭爹喊娘的,离别以后到不怎么和我联系,而我主动和他联系的时候,却也只是对我爱答不理。我本来以为他很忙,但后来才知道,他很快就和别人在一起了。
还有一件事是,之前因为异地而毅然决然地分开,于是我劝过他出国读研,他拒绝了,如今他倒是又决定出国了。
其实这些事他都没什么错,只是我心里都会有些不平衡。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很难再投入于情感。我一直想不明白,如此互相喜欢,这么激烈的爱恋,一转眼的功夫也就变成了路人,立马找别人寻欢作乐,那么这世界上还有哪种缘分能使得感情牢靠?
很长时间以后我倒是明白过来:也许不是缘分有错,而是人的问题。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每天都在不断变得更加强大,或是总觉得自己会不断遇见更好的人,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何必对缘分那么珍惜。喜欢或许是真心喜欢,投入却只是一时的投入,离开不过如同谢幕,平复心中的波澜,转身又是一台好戏。
只有需要过、经历过、失去过、求而不得过,才懂得每一段缘分都值得争取,争取不到也会怀念其中的美好。
想到这里不免多少感到释怀,既然不是一路人,失去也就不会感到遗憾了。
这时他问我在上海住在哪里,我说,干爹家。
然后放下手机又往陆先生身上窝了窝。
陆先生可能是因为前一天把我弄伤了心有歉意,所以招待更加周到了,与我共浴,帮我用消毒水清洗,直接进入老夫老妻模式,一点都不嫌弃的样子。睡前走到床头,一杯温水已经在那里了。我说不要这样,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算不上什么擦伤,休息一下就好了。
而陆先生回了一句,我要照顾好你,我是真的喜欢你。
陆先生平时话不多,没有用的话基本不说,一句这样的话出来,让人觉得很真诚。
陆先生家在地铁口,去哪里都特别方便,第二天我们就坐地铁去七宝古镇,这个城市真是神奇,曾经只知道她有着外滩的繁华,和浦东的冷艳,充其量能加上弄堂里散发出来的市井气息,但这样一个坐落在大都市里的古朴小镇,我还真是第一次来。
今天由我来请陆先生吃饭,我跟陆先生说,这样招待我,已经让我很不好意思了,我至少应该负担其中一半。而陆先生嘴里说着,这都是他自愿的。
晚饭十分,我们聊起来一个问题:陆先生的年龄。
陆先生说,我觉得他多大就多大,年龄没有那么重要。
其实我并不在乎一个人的年龄,我交往过的人,绝对有比陆先生大的,只是我好奇,尤其是想到大尚曾经一口咬定我陆先生的年龄是假的,我就按捺不住地想要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