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总监叫大刚,以前帮赵总做过一些产品管理系统,对一些线上系统的开发很精通,但是对教育产品的开发却是一窍不通。好在大刚的人还算谦虚,所以对于我提出的一些需求都会认真地记录,只是执行的效率不高。
我在几次跟赵总和老彭的三人碰头会上都提出来,应该找个成熟的做过教育产品开发的技术总监过来,他们两个表示同意,但是因为这样的人才本来就稀缺,薪水又不低,是否能够与团队磨合成功还是未知,所以迟迟没有定论。
新来的市场总监Steven似乎有些油滑,他以前在不少线下的教育机构做过市场,经验还是有的。油滑之处在于,肉眼可见地总在一些小细节方面试图某些私利,格局不大。
这个人也是老彭找过来的。我自己做过市场,也明白线上线下的市场都能做好的人并不太好找。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虽然Steven有缺点,但是好在沟通和执行能力比较强,待人接物也圆滑,所以大致的工作沟通都比较顺畅。
而我自己的部门,我首先物色了一个助理。
这个助理是以前的公司的教学主管,叫Melissa。Melissa比我还大两岁,对教学培训方面很有经验,而我毕竟更熟悉的是做市场,所以跟我的特长很互补。更重要的是,Melissa为人踏实稳重,我不在国内的时候,需要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帮我监管一些事情。
新公司的架构中,之所以没有让我做老本行—市场,一个是因为对于培训公司,产品培训部是更为重要核心的业务部门,而赵总和老彭都不是很懂,于是,我作为创始团队中最靠谱的人被委以重任;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我到了美国以后,确实不适合去负责市场业务,而只能从产品和师资招聘培训方面,为公司做些贡献。
在公司基本搭建起来组织架构,也组建了二十多人的团队以后,有一次跟赵总、老彭和Steven(市场总监)开高层会的时候,赵总和老彭都对我的助理Melissa的能力提出了一些担忧。
他们认可Melissa很踏实,教学方面也很强,但我的部门既要负责培训也要负责产品开发,他们觉得Melissa有点内向,不太善于与人沟通,而且缺乏创新思维,如果我不在国内,Melissa很难把新产品的这一块做起来。
对于赵总和老彭的意见,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排斥。
事实上他们说的这些问题,我一直都知道。Melissa是偏传统型的人,脑子不算很灵活,作为我在国内的代表,我之前策划的是我在美国提供工作思路和想法,而我的助理只需要执行就够了,我看重Melissa的可能正是她的踏实吧。
但是我也能明白赵总和老彭的隐忧。我不在国内的时候,Melissa一个人管理着公司的核心部门,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很显然,他们对我在美国遥控好一个部门的信心不如我那么大。所以我没急着说我的理由,他们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想必是已经有了一定的考量。
果然,老彭突然说,“安,我给你推荐一个人选吧。这个人跟你的背景有点儿像,是个女孩儿,但是很干练,以前也是做市场的,产品开发这块你可以交给她。她和Melissa一起辅助你,你们部门可以设两个助理,分管教学和产品,应该很互补了。”
老彭和赵总可以说已经很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想了,于情于理,我都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很快约了老彭提到的这个女孩见面。
听老彭介绍,这个女孩叫静怡,是个台湾人。在台湾的一个大学毕业以后,到了内地,先是在上海工作了一段,这几年又来到了北京,跟老彭是在一个教育圈朋友的聚会认识的,据说最近刚从上家辞职,老彭就动了让她来我们公司的心思。
面试安排在了三天以后的上午十点。因为是给我找助理,所以我自然是主面试官,老彭主动说他也要参加。
九点五十,前台打电话告诉我们说面试的人已经到了,我说带到会议室吧。
我和老彭进了会议室的时候,发现静怡跟我想象的台湾的白领丽人有些不一样,短发,休闲西装,牛仔裤,板鞋,这…似乎是个T啊…
我和老彭坐到了静怡的对面,我起身,隔着桌子伸出手说,“你好,我是许安。”
静怡也迅速起身,很热情地回握了我的手,说“你好,许总,彭总跟我提到过您,久仰久仰。我是静怡,可以叫我Andy。”
Andy,果然是个很中性的名字。
静怡说一口台湾腔调的普通话,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又亲切随和。
说是面试,但是因为静怡与老彭本来就认识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
看静怡的简历,她比我小两岁。工作经历跟她的年龄相比,也不算少了,做过的事情挺杂,但是真正从事教育行业的经验并不算多。
大学毕业,在外贸公司工作过两年,后来在广告公司还待过几年,最近一两年才跳到一家培训公司,据她说因为上家公司不大,市场和培训的业务她都做过。
总体而言,静怡挺善于与人沟通,也很健谈,算是适合做市场的人选,英语还可以,至于适不适合做培训和产品,暂时看不出来。
老彭显然对静怡很满意,用眼神征求了一下我的意见,看老彭的面子,我也不便多做考察,点了点头。于是,老彭直接问了静怡,对薪水的要求。
静怡要的薪水不低,老彭稍微还了一下价,最后的薪水确定得跟Melissa差不多。静怡确定入职,老彭似乎比我还高兴,说“Andy,以后你就好好协助许安做吧,你们一定能相处得来。中午正好赵总要过这边来,咱们一起吃个饭吧,顺便见见赵总?”
静怡说,“好啊好啊,我也一直想见赵总呢。”
中午,我们四个人在公司楼下的一个饭店吃了个饭。赵总似乎对静怡的印象也颇佳,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静怡并没有什么拘谨和生涩之感,聊了聊自己以前的一些工作经历,对在线教育的前景都发表了一番观点,又巧妙地恭维了一下赵总和老彭找准了投资的正确方向,预言我们公司一定会大有发展。听得赵总和老彭心花怒放,频频点头。
我倒是没有太多说话,我更想从Andy的谈话中揣摩一下她的性格和能力。
我已经相当确定Andy(静怡)是个T了,言行举止都很明显,我也比较确定Andy应该暂时感觉不出来我是圈里人。
但是,Andy的一番侃侃而谈之后,我暂时还无法判断她到底适不适合我的部门,我们的气场是否会合拍。因为Andy对行业发展的很多观点,在我看来都有点像圈外人的评论,太浅,听起来热闹,但是没有谈出来什么实质内容。
不过毕竟是第一次接触,我没有参与发表太多的评论。对于这个未来的部门助理,也没有因为她是圈里人的原因,掺杂任何的喜恶。
吃完饭往饭店外面走的时候,Andy主动找我说,“Ann,你看我什么时候上班合适?”
“越早越好,你也看到了,公司刚刚起步,正急缺你这样的人才呢。”Andy对工作的主动让我对她多了一些肯定,起码像是一个对工作认真的人。
“好,我最近正找房子,干脆我就在公司附近找吧,下周一我争取就上班。”
“你要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