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我能说什么呢,当初被逼婚我劝过,急着生孩子我劝过,这样的父母毕竟也是她的父母,我婉言批评过还惹她生气反驳,我图什么呢。确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我一个局外人,除了多祝福,也无能为力,只是希望引以为戒,心理上也好,物质上也好,没有准备好之前贸然结婚,除非你真的遇到了信心十足的真爱,不然以后吃苦也好,受累也罢,都没人会真正帮你的。

催催催,他们只知道过了嘴瘾,最后的生活还不是冷暖自知,更与何人说?

过着跟别人一样的生活,看似心安理得,内心却想要逃,这种平静的绝望令人无奈。

中国式的很多父母,说说爱小孩,其实从来不在乎自己子女的精神生活质量怎么样,他们要求的是子女的物质生活和量化目标是怎么样,比如考重点,考公务员,比如一定要跟本地人结婚,结婚后马上要抱孙子。他们想要的最多的,是跟同龄人唠嗑的时候小孩要给自己长脸。

别人小孩有的你没有,这就是不孝,逻辑很简单。

当然也不能全怪他们,人是环境的产物,他们也是受周边人的影响。能体谅,但更希望彼此倾听沟通了解,毕竟是一家人,真的打开心扉聊天,我想还是能懂的。

完成了那些目标,他们才会觉得有安全感,才会觉得这辈子不算失败。

其实说白了,很多父母只是经历少,见识浅,主见大,意见多。

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包容,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难懂。

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生活,虽然你自己过得乐在其中,充实满足,甚至也没妨碍到任何人的生活,可他们已经僵化限制的人生经验就会自恃过高,觉得不稳定,觉得你给他们丢脸了。

他们总把你当孩子,以为你还不具备选择自己人生的能力。他们用不容推卸的方式爱你,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你幼稚,认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却从不问你,安全保险的生活,真的有让你觉得快乐么?

如果自己的生活还是一团糟,自己的人生还处于迷茫,心态都没调整好,马不停蹄去生了下一代,我觉得这才是对婚姻,对另一个人,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不能给小孩良好生存环境和家庭教育,我是不愿意贸贸然结婚生子的,诚如一句话所说:孩子应该是人一生最大的奢侈品,又不是你淘宝买个东西想退就退,还能打差评?

孩子会长大,会有思想,会有自我意识,是这个世上自我升级最快的人类。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不要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让他们降生,又把自己人生的失败归结在照顾孩子的身上。

正是因为爱生命,我们才要更加宽容地认可其他生活方式的存在。

都在说要给下一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怎么不想想,地球也需要更好的下一代。

老一辈就算了,年轻的朋友们,对彼此之间就宽容一些吧,不能因为你有恋人了结婚了,就开始大肆宣扬结婚万岁主义,然后天天秀恩爱美满幸福。

就算千万人同走康庄大道,也请给走独木桥的人一些信心和勇气,他们走得一点不轻松,再说人家又没碍着你,为什么还要仍石头呢?

总结一下,所以催婚的人主要催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他们是怕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催着自己和身边的人跟大家都一样,才能安心踏实。

人若活得不自由,最大的原因是思想不自由。不擅长独立思考,那么总会被周围的思想带着走。

因为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出自-伊曼努尔《实践理性批判》

恶心的大人

文/青鲤君 ?

我曾经不止一次明确地告诉我爸妈,以后我不出意外的话会选择丁克,因为我不觉得自己能教育好我的小孩,也不觉得自己能像我的父母那样为我的小孩提供一个无忧的经济支撑,从而让TA在一定程度上有底气可以不随波逐流,可以活得自我一点。当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还没有能力改变,或跳脱当前这个我厌恶的环境,如果我的小孩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觉得痛心。

当我说“这样的环境”时,我指的不只是糟糕的空气,糟糕的食物,糟糕的教育,糟糕的医疗,糟糕的交通,糟糕的文化,还尤其地特指普遍的大人们对于小孩子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总是在无形之中让我感受到强烈的反感和厌感,即对孩子的物化。

前几天听到一件“好玩的事”,至少讲的那位长辈是这样对我形容的。她说起跟我同辈的一个女孩子小时候很好骗,女孩的舅舅骗她地上的羊屎是好吃的,然后那个女孩子真的吃进去了。这位长辈一边讲一边还做出模仿,笑得前俯后仰。我十分震惊,问:“她真的吃进去了?”这位长辈哈哈大笑起来:“肯定啊,她还小嘛那时候,不知道那是屎。”我在那一瞬间感到难以言喻的恶心和愤怒,却不能发作,只能扭开头盯着车窗外,继续忍受这位长辈喋喋不休的重复和笑声。

再之前,我爸公司里有对夫妻,因为男方是入赘,工作也是女方解决的,所以那个男人在公司里总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弱势地位。他们有个三岁的小女儿,成天在公司里玩,成了大家争相逗弄的对象。而这些大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种玩法,就是询问这个小女孩:“你是姓康(父姓)还是姓陈(母姓)啊?”小女孩在最开始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姓康,但这些大人们就会嬉皮笑脸地纠正她:“不对,你姓陈。”然后对着那个小女孩茫然的表情哄堂大笑。

后来,他们竟然把小女孩训练到了这样一种地步,那就是母亲在场时,小女孩答姓陈,然后母亲跟着众人一起笑,父亲在场时,小女孩回答姓康,众人再次一起大笑,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女孩的父亲沉默地盯着自己手中的事情,装作不知道这背后是直接指向他的轻蔑。再后来,父亲在场时女孩也有时会回答自己姓陈,再后来女孩对这个问题做出越来越少的回应,对自己的父亲总是大声呵斥。

我曾经直接介入,让他们不要再这样逗她了,这很没道理。但是这些大人们都嘻嘻笑着告诉我说都是开玩笑,有什么呢?

“对啊,有什么呢?”“小孩子嘛,懂什么呢?”“就是这样才逗着好玩嘛,长大了谁还逗呢?”

在这些人眼里,小孩子这种特殊的生物状态,是一种更高级一点的宠物,唯一的功能是供所有的大人们在他们身上找到一种智力与力量的优越感,并且以此来消遣,来寻欢作乐,用那些无意义的,充斥着恶趣味的话语去迷惑、去误导、去灌输,从小孩子的茫然、恐惧,以及无知中来提取欢声笑语,营造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

对于那些直接的肢体暴力,我们总会义愤填膺,但是对于这样一种玩弄方式,我们却乐在其中,并且全民性的参与着,美其名曰逗小孩,实则是跟肢体暴力同样无耻又歹毒的伤害,即便我们为其包裹上一层又一层好听的笑声,好看的笑脸,热闹的气氛。但伤害就是伤害,不自知还耀武扬威冠之以“爱”的伤害更是卑鄙,且下贱。

这样的伤害随处可见,“你更爱爸爸还是妈妈?”“警察叔叔来抓你了”“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妈妈生了弟弟就不爱你了”“你把你的玩具送给XX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在曾经看有一期《爸爸去哪儿》,田亮的女儿面对“你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妈妈”的问题勃然大怒,反斥道:“你们不可以这样问!”时,我是真的不由得喜欢这个女孩,更敬重其父母在背后的正确教育。但很遗憾的是,更多的小孩子并没有得到这种观念的树立,依然被那些大人们无形的玩弄着,误导着。

她是精灵一般的美女老师,三生有幸,共此一帘幽梦[GL]》小说在线阅读_第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凌之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她是精灵一般的美女老师,三生有幸,共此一帘幽梦[GL]第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