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的家伙们,先说一小段,作为今晚开胃小吃:
当偶像遇到偶像,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缘起: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当婆婆遇到妈》,我们俩总是错误地叫做“当婆婆爱上妈”——典型的Les心理的口误啊。我家内掌柜就说,应该有一部作品叫做“当婆婆爱上妈”,于是给了我灵感,我决定把下面的内容叫这个类似的名字。
其次,不是有人说我家老太太和我家内掌柜都是她偶像吗?
所以,接下来我就要切身地谈谈,怎么让自己的伴侣和自己的家人/朋友相处,当然也可以看作是“我怎么和她的家人朋友相处”。
就叫做“当偶像遇到偶像”吧——呵呵,开玩笑啊,大家还要多多参与自己切身的感受和经验才好啊。
当偶像遇到偶像(一)
一个偶像,指的是我的母亲;另一个偶像指的是我的她。
有的人会说,我不会让她们相遇。
好主意。
我同意。
人不相遇就永远友好。比如,为什么我们和危地马拉人民友好呢?为什么我们和巴西没有领土争端呢?说穿了,就是因为远离。
可是,生活不是这样的。
你不可能和一个人保持亲密的、同生共死的关系,却不让另一个跟你亲密的人知道。
你可以不告诉你母亲你和那个人真正的关系(比如我们俩现在所做的那样),但是,却没有办法不让你母亲知道你生活里那个人的存在。
我最初也希望这个女子不需要暴露在我父母的面前,但是,这不太现实。我的父母虽然不和我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如果愿意,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到我这里;我们逢年过节也不可能不在家里团聚。
而我家内掌柜的娘家很远,她需要逢年过节在这里,我不愿意平时忙于工作,到了公众假期,我却跑回父母身边让她“隐蔽”起来。
我知道,有的朋友是这样的。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当我在她母亲面前提起她朋友的名字的时候,她在桌子底下踢了我一下。后来她才告诉我她母亲根本不知道她有这么一个朋友。
我不知道别人,我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对,我不能忍受我这样对待我的爱人。我不要她当黑市情人。
所以,我就刻意安排我家人和她的相遇。
——这一个环节,我想对那些年轻的伴侣说,先别说什么婚礼啊家人祝福啊出柜啊什么的啦,你能平平安安地把你的她带到你父母的家里,再和睦地呆上一会儿,再完完整整地把她带回来,没有留下任何猜疑和不愉快,那你就算“勇闯夺命岛”成功。
安排这种事情,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我了解我们家人的习惯。对于我们兄弟姐妹的朋友,老人的态度是尊重和关心的。就是“礼”。只要大家不失礼,老人既不会反对谁,也不会过分注意谁。即便他们对某个人有着不好的看法。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家庭是那种胡同串子,父亲犯罪曾经蹲过大牢,母亲也是出名的泼妇,她成绩很差,而且小时候偷过邻居家的东西。她来我家拜年,我家里老人也一样待她,虽然他们并不喜欢我和她做朋友。——这就是我们家,讲究个“礼”。
所以,我就让我家内掌柜在一个节日参加我家的聚餐,理由是,她来找我玩,我不能丢下她啊。然后,我帮助我家内掌柜选了给我父母的礼物。
在礼物的问题上,我动了一番脑筋。
她家乡的土产的几种药物,是上选。我又给搭配上了一些父母常吃的营养品。
当她对我父母说“这是送给您的”的时候,在我父母看来,这个孩子多么懂得“礼数”啊,已经确认她是这个家庭欢迎的客人。
其次,我父母很在意对方的社会身份(相信很多父母都在意)。你要说你带回来这个朋友是一个医生,他们会感到很安全;如果你说你带回来这个人是一个画家,他们会觉得“噢”,但是心里会觉得这人“和我们不是一样的”;如果你说你带回来的这个人是一开酒吧的,他们会觉得不安全。
这没办法,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这就是他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造成的固定思维。
但是,你朋友的职业真的有必要让他们那么清楚地知道吗?
我家内掌柜当时的职业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技术人员,但是她的单位听上去十分响亮,我于是就告诉我父母,她是在某某地方工作的。
我父母一听,嚯,这可是高级科研单位,得了,这姑娘一定是好人。
初次见面,大家和气平静地吃了一顿饭,没有任何问题,自然也没有沟通。
——这个环节,我觉得,不要一厢情愿地希望彼此多么投缘,只要彼此“以礼相待”就足够了,好一点儿的就是,彼此都留下了还可以下次见面的心理空间。
在这里,我专门说说这几年偶像给偶像的礼物。
除了初次见面的时候,我家内掌柜送给我父母的家乡特产药材和营养品之外,由于每年我们都回家过年,所以,我家内掌柜给我父母的礼物,就要保证年年送,年年新,年年可心。
你以为这很容易吗?这么想的你自己来试试。
我们可是十年啊,这中间她有三年没有去,所以没有送礼,但是七年的礼物,不要以为都是保健品或者水果这么滥俗的好不好?
送礼,一定要懂得收礼的人的心,还要懂得这礼物的身份。
比如,我父亲,工科,专家,名校出身,中外文化都深受熏陶,这样的一个老头儿,你说送什么能让他高兴?
当然是电子产品。
但是,你要是把电视里喊叫着做广告的那些手机什么的给他,你就完蛋了,人家老头儿不要炫耀,要有趣和有用。
所以,按摩肩膀的小东西啊一个电脑上的软件啊一些外国老电影的原声光碟啊,这些东西都是他喜欢的,送给他,再教他使用,这就奠定了某人在老爷心中“电子达人”的地位。
在我们家,老爷子常常会说,这个你们别瞎弄,叫某某(她)来看看。
我妈,一个在野外三五米平台上指挥工人操作,然后跳下来的工科女,一个喜欢喝咖啡红酒、穿牛仔裤的老太太,一个喜欢DIY的家庭主妇,一个满头白发却曾经自认为是美女的女人,你送给她什么?
当然是符合她审美的服装、鞋或者化妆品了。
我家内掌柜送给她的东西最多:保证健康的进口染发剂;休闲鞋;保暖内衣丨内丨裤;咖啡;外国带回来的巧克力、做蛋糕的黄油和抹茶粉……
这些东西有的很便宜,有的很贵(在我妈看来都很贵……),但是,这些东西让我妈觉得她品位和自己很相似。
这些事情不都是我做的主,因为我家内掌柜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想到别人喜欢什么的人,她本身就喜欢给朋友送礼物,对我的家人,只不过,需要我提供一些信息而已。
——面对自己的家人,最忌讳的是,买了很贵的,但是人家根本不在乎、不需要甚至不能接受的东西。这纯粹是礼物,就算父母家人接受了也不会达到令他们高兴的程度。
比如,有一个T说要讨好她女友的家人,就给老丈人买了洋酒名酒,给丈母娘买了一对儿翡翠镯子。
多好,多贵。
可是,情况不乐观。为什么呢?因为人家老头儿因为心脏搭桥不能喝酒了,人家老太太看着这对镯子就琢磨了:她干嘛给我这么贵的礼物呢?
这就是不合身份、不贴心的礼物。这样的礼物再多再贵也不能达到拉近家人和爱人关系的作用。
当然,我父母对她也越来越投桃报李:
在给我们弹棉花做被子的时候,在给我们亲手做睡衣的时候都会给她一模一样的一份儿;在给我们准备喜欢吃的东西的时候,也会照着她的口味来一份儿。
只要是老爷出钱请客,家里人聚餐,就一定会带着她一起去。
——我以为,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