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段子当作下午茶吧。
帮着弄公益活动的时候,听见过一个T抱怨她女朋友,说,她女朋友什么都好,就是迷李宇春,每次都要她留和Lyc一样的发型,穿相似的衣服,甚至还给她起昵称“春春”,问题是这个朋友名字里没有“春”字,搞得她很郁闷。
呵呵,猛然想起来了,当个下午茶,闲聊一下啊。
答应树姐的,今天就继续来讲故事。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还是和婚姻有关系。
不要再问我真的假的了,我这些故事你再不相信,也比右岸那些御姐小说靠谱。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最亲近的L朋友。我的一位姐姐。
我认识她的时候才十九岁,她二十一岁。我都不知道她是L——我也不知道自己是L。我只是知道自己喜欢女人。她,连这个都不知道。
那是全国上演《编辑部的故事》的1992年。
那时候,她总是和一个女孩子在一起,出双入对。就连一些信,有时候都是那女孩子替她收发。我后来一直以为她们是一对儿。
不过当时,我没有这么想,因为,大学里,两个女生在一起再正常不过了。
她的家乡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而贫穷的小城。她的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没有工作的家属。家里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她非常努力,希望能在大城市里落下来。
她大学毕业之后,为了在我们这个城市留下,很费了一些力气,最终还是有人给发工资没有得到编制和户口。
她是个能干的人,不到三十岁就买了房子。毕业没有两三年,她就结婚了。
我甚至参加了她结婚两周年的家宴。
然后,我知道了自己是L。我找到了我家内掌柜,我们一起见过她,当然,没有告诉她我们的关系和什么L什么的。
再后来,她突然辞职、卖房子、离婚,离开我们一直在的城市,跑到中国南方著名的大都市去了。
她叫我不要跟我们共同的朋友说起她的去向。
我以为她是去找过去和她在一起的那个女孩子了,但是她说不是,那个女孩子大学一毕业就结婚出国了。
过了两年,她说要来北京玩。我惊讶,因为那是天寒地冻的冬天,不是来旅游的好时间,不过我还是很高兴,让她来家住。
她来了,我才发现,她还带来了一个朋友,一个女子,和她年纪相仿。
慢慢地,她告诉我们,她在网络上认识了这个女子,她们境遇相似,相爱之后,两人先后离婚。我这个姐姐因为没有户口的牵绊更加自由,她就去了那个女子的城市。
三十三岁,她重新开始。在一个本地口音难懂的城市,她找工作,找房子,她们一起生活。
姐姐逐渐在那里站住了脚跟。工作上升职、经济上也两人一起买了房子,把自己的父母接到这温暖如春的城市来安度晚年。
后来,姐姐的父亲做骨科手术,她爱人的母亲做心脏搭桥,她们的投资出现问题,移民申请遭遇C国政策变化……但是,凡此种种,她们一起度过,现在她们生活平静。
我觉得如果说我自己也需要正能量的话,其实我的朋友们很多时候都给我这些。比如这个姐姐。
到今年年底我们就认识二十年了,我很少想到她瘦小多病的身躯也是一种榜样。
现在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过来:她给了我们很多正能量:
面对自我内心的坚强,面对未知世界和命运的勇于行动,对自己的生活脚踏实地,善于观察和学习,工作上的聪明谨慎而肯吃苦,对爱情勇于承担和付出。
这样的女子才是Les榜样。
我家内掌柜说,你姐姐是不是因为看见我们俩才明白自己是L的?我没有问过她,不过我也这么猜。我想一个人后知后觉没什么关系,某种意义上,她后知后觉,也许错过了她前面的女友,但是却让她更加坚定、成熟、稳健,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这对她自己、对她爱的人,都是一种珍贵的“迟到”。
对现在那些年轻的、“小学时我就知道我喜欢女人”的Les,是不是有更多值得好好思考的东西呢?
今天的正能量故事,是一个“老姐姐”的。
也许有的朋友不喜欢,希望不喜欢这种感情的朋友不要骂人,我们应该着眼于她表现出来的正能量,而不是她的生活。
我这位老姐姐,现在应该有五十出头了。
她的外形,现在看来很洋气——不是宋某丹那种神经兮兮地时尚,而是洋气:冬天穿大红或者大黑的呢子长裙、高筒马靴,很好看的大毛衣,披肩,大波浪的卷发披在肩上;夏天总是很休闲的一身,一点儿都不像她这个年龄的人。
你看她这年纪,就该知道,她年轻的时候不可能知道什么叫做Les。
她年轻的时候,赶上文化大革命的尾巴,没有正经上学,在工厂里做事。
那时候在工厂里跟现在不一样,都有师傅的。她就是从她师傅那儿学会女人之间的事情的。因为她师傅的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家,她的师傅和另外的一个军属就有那种关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应该不是爱情关系,只是肉体上的互相慰藉。
但是,这点燃了我这位老姐姐心底天生的情欲。
日子无声无息地过去,社会变迁着,她也变迁着。在这过程中,她也喜欢过一个女子,那女子很像俄罗斯跳芭蕾舞的男孩子,但是,后来,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变动,也不了了之了。
她很自然地结婚、生子,工厂被外国投资商买了,减员,她就去了西餐厅当服务员,学会了好多点心菜式、礼仪和情调。后来她干过推销、跑过外贸,当过那种改革开放初期国企的外事服务人员。
断断续续地,弄了大专文凭。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过四十岁了,她身边有一个年轻的T。那个T很帅——真的帅,如同法国那些贵族公子的那种气质,不是短发,到肩膀的自来卷儿,个子很高,应该有一米七五到一米八的样子,穿的也很正式,不是那种板鞋仔裤的孩子气的装束。
初次见面的时候,我对她和她的T印象都不好。
因为我以为她是那种玩小T的老富婆,而她的小朋友,年纪应该和她的儿子差不多大。
随便聊天,我那天主要接待她们这般年纪的中年Les,所以只好和她多接触。
我发现她给别人介绍对象,上来就问人家有没有工作,我好笑就问她,你是介绍对象还是介绍工作啊,她很严肃地说,一个Les必须有自己保证自己的经济收入才可以谈感情。
我有点不怀好意地说,你家某某是做什么的?她很认真地说她在读博士。
我怀疑不是她骗我,就是那个T骗她,不置可否。
后来接触多了,我才知道,这居然是真的。
而且她的年轻小“老公”已经和一家国外公司的驻华机构有工作合同在身了,竟然不是她养的小白脸。
她这个人很直率,交情深了,她会跟我说好多。
我问她,怎么处理T和她儿子的关系,她很直接地说,不必处理,她们没有关系。
我说,你儿子不会受到这件事情的伤害吗?她说,她离婚的时候,儿子十六岁,她就跟他说,你妈和你爸过不下去了,离婚是我们的事情,我保证我还是你妈,而且永远不做别人的妈,也不会给你找一个别的爸爸。
我说,那么儿子会不会不接受你Les这件事?她说,我跟他说了,我怎么着都是你的妈该给你的照样给你,你怎么着都是我儿子,你如果喜欢了谁,妈也喜欢那个人。
我不知道她的儿子真实的想法,但是,至少,她们生活得有自己的模式,没有纠结也没有困扰。
后来,她的T到香港工作,她跟她去了,我们很久没有见面。再次见面的时候,就是我们今年夏天十周年的时候,她还是那么意气风发,聊到后来,她的高帅富T来接她回家。
这个老姐姐身上获得的正能量很多,我觉得不管是否喜欢这种老少配,都应该注目:
文化、年龄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不是踏实地坚持自我。
人不可貌相。年龄差距、学历差距、阅历差距都不决定爱情能否长久,决定的还是两个人想不想、怎么做去经营和追求幸福。
即便是她这样的女人,似乎敢于为爱情走天涯,也深切地知道,只有有了基本自立的基础,爱情才能有所附丽。
在爱情面前,60后也好,00后也罢,没有区别,都有追求的可能,都可能有追求的勇气,人与人区别只在于:对爱情,是否像自己说的那么真诚。
其实,我觉得,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孩子,不是一个玉皇大帝;一对父母就是一对父母,不是王母娘娘。
所以,那些说拿孩子说事儿或者拿父母之命说事儿的,其实还是自己心里不坚决。
否则,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太史公说“胆识”,前者为心志,后者为能力。
二者都无,人生何处不为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