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内掌柜说“人是无法复制的”,所以,不可能有一个人具备了另一个人需要的一切内外条件还可以“增加”这种微妙的感受。这是最重要的。
只要缺失这种微妙的感受,我们就无法移情别恋。
那么这样的所谓“梦中情人”即便真的出现在面前,她也不会成为我们爱情的威胁。
或者,这么说吧,爱情的奇妙就在于这“微妙”的细节上——爱就是这么专属于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的体验。
我个人觉得,很难说这是“精神”还是“肉体”,在我,这就是生活。(这或许就是大刀客的袖子说无论遇到怎样好的人都“不会有思想上或其他冲动。因为是别人”的原因。)
第二,我们不断地“维护”“经营”“增进”这种感觉。
随着生活的日子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了解对方这种感觉的产生,我们越来越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来满足对方的这种感觉。
我们会主动地,积极地,变着花样儿地满足让对方满足。
这种良性地互动,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觉,这让新出现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对方。
我家内掌柜说的那样:不习惯别人,重新来一遍,太麻烦了。
但,这不是简单的“习惯”。那样说的话,显得太被动,太有惰性。
这是一种两人积年建立起来的默契,这时共同建立起来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不是一个外在内在合适的对象就可以轻易介入和改变的。
这两天,我家老爷太太那边儿发生了一些小问题:家里一到晚上就停电。两位老人无奈只能聊天打发时光。他们聊了很多“陈谷子烂芝麻”的人和事情,你如果旁听,你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家庭的旧家常。我却忽然意识到,这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曾经是我父母共同的生命体验,他们如果缺失彼此,将会多么孤单。无论什么样的一个人,怎么能替代那将近半个世纪里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呢?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对着一对风烛残年却携手的老年夫妻,感慨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我想,原因就在于,爱情从来不是超越生命历程之上的,而是生命历程的一个部分。
一个人,无法抽象地“爱”,也不可能只在如花的容颜和肉体的交欢中感到爱,而能在走路、吃饭、干活儿以及所有的一切生活中感到爱。
(这或许就是小遁说的“”在欲望面前选择让她了解我当时的状态”“单纯的欲望不能让我如此信任依赖一个人的”的深层原因。)
现在,插话来回答 @树姐 的问题。
首先,我们也会说“我不会”。我前面说过了,我们只有在自己肯定不去做的情况下说“我不会”。这不是承诺,是事实。
其次,我们也会问对方“你会不会……”。我们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彼此的感受,我们会问“怎样怎样你会不会不喜欢?”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感受(不只是在那种时候)。我们不会抽象地问“你会不会爱我一辈子”“你会不会变心”这类没有答案的问题。
第三,我们是不是少见的人呢?
我们是,也不是。
你应该已经看出来了。
我说我们是,是因为爱情诗如此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如同你十六岁的某个夏天的夜晚,风吹拂过你的面颊,你的感觉是什么?你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无法把我们变成十六岁的你,都无法把你自己带回到十六岁的那一瞬间。
爱情的美妙就在于,十六岁的夏日之风也许只属于你一个人,但是爱情的感觉却属于两个人。这样的生命体验深深生长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用什么可以把它分割给别人呢?
我们从来没有想要用承诺来确保彼此的安全感,是因为,我们俩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彼此需要什么,彼此不会为了什么而改变,更深切地明白:只要“种”的好,想要“拔掉”就特别困难,所以,与其要求承诺,不如好好地“种”——把专属于彼此的体验“种”进对方的生命中去。
我说我们不是,是因为,爱情的情况其实大同小异。每一段真正的爱情都如此,每一对长久相爱的伴侣都类似。没有任何一段爱情是靠承诺或者“守纪律”长久的。
我家内掌柜说我这个话题没有什么意义。她说,爱了就爱了没必要去界定是肉体还是精神。
有的朋友会觉得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伴侣之间的关系(比如,“你是精神上爱我还是肉体上迷恋我”,呵呵 )。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
任何问题都是“初极狭,才通人”,如果我们肯探究下去,总会发现群山环抱中的境界的。
首先,我们还是回到那两个地铁里的小姑娘身上吧。
十四五岁的她们肆无忌惮地聊着同性恋和发生肉体关系的可能,身为Les的我感到担忧。
我想说,我的担忧不是Out了这么简单。
人为什么不适合太早发生肉体的关系呢?(这是人类共识,如果不是,那么对儿童的性侵害就不会那么令人发指了。)
因为,爱情虽然永远和Sex结合在一起,但是,爱情最美好的东西却是来自于生活。
夸张一点说,爱情的生命力来自于生活。
爱情的对象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爱情的本质都是和另外一个人共同的、互动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是除了这两个人之外的人没有办法分享的。
爱情并不是就可以和性关系划“=”的。
并不是说先有了sex的体验,就无法体验爱情的美妙,但是,如现在这样,那么简单粗暴、不假思索地将爱情同Sex直接对接起来,是不真实的。那不是爱情的真相。
对少男少女来说,这种对爱情的“欲望当先”的理解,更容易使她们的生命感受缺失,从而对将来产生误导:会习惯性地认为爱情是由肉欲产生的,对待爱情的态度容易产生被欲望操纵。
现在很多年轻的Les动辄就说“不爱就是不爱了”,“没感觉了”,动辄就说“两个我都爱”,甚至有的年轻女孩说“一辈子只对着一个人我可受不了”,其中没有这样错误的诱因吗?
责任感固然是一个问题,但是,为什么她们没有责任感呢?还是因为对爱情的本质理解有误吧?
其次,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想还教我们狠狠地给自己一个警醒:
不要用“欲望”来解释自己在感情生活中的所作所为。
也不要说“我寂寞”什么,来作为自己放纵自己的借口。
更没有什么肉体出轨、精神出轨的区别,没有什么“对这个人是爱,对那个人是欲”的差异。
如果没有那种美妙的生命律动,那就是纯粹的欲望;如果有了那种美妙的生命律动,那么就应该珍惜它,要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和自己的生命交织在一起。
不要轻易去撼动它;不要以为有了它,它就该永恒在那里;不要动不动被“欲望”驱使着离开它。
末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叫我们认清我们Les自己:
我们所以会对一个同性产生情欲,我解释不了,我只能说“我的心里没有住着一个男人”(哈哈~~~)。
我可以说的就是:对任何一个人产生爱的奇妙感觉是生命的独特历程,既然独特那么怎样都不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一定不能是一个同性?(所有反对同性恋的言论还是把“情欲”看作是“生理的欲望”了吧?)
所以,我们是L/G这件事,不存在“放纵欲望、罔顾自然规律和社会需要”之类的问题。我们的所作所为和一个直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